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凸轮轴高速磨削加工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龚时华  
【摘要】: 凸轮轴是许多重要装备如轿车发动机、高端纺织机械的关键零件,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这些装备的工作性能。传统的凸轮轴磨削加工一般采用普通砂轮、运用靠模的方法来实现,这种磨削加工方法难以满足凸轮轴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和工序集中的加工要求。 本文从凸轮轴零件高精度、高效率和高柔性磨削加工的综合目标出发,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磨削加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面向CBN砂轮磨削的特定工艺要求,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凸轮轴高速磨削加工控制系统所包含的理论、优化算法、关键技术等问题。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凸轮表面轮廓型线复杂的特点,采用三次样条曲线对凸轮表面轮廓进行拟合,然后基于磨削点搜索算法与解析算法推导了任意旋转角度工件与砂轮切点位置的表达式,并基于系统速度、加速度约束提出了一种凸轮表面轮廓曲线插补算法,使机床在磨削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特性,提高了磨削加工精度。 深入研究了凸轮轴磨削加工的运动控制数学模型,推导了磨削点(即凸轮轮廓与砂轮的切点)线速度与工件旋转速度的数学关系、磨床机械传动系统和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凸轮轴磨削加工控制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凸轮轴磨削加工中,如何提高砂轮高频率往复运动的响应能力是一个主要的控制难点。本文设计了基于预见前馈的砂轮往复运动控制器,解决了砂轮运动的响应滞后问题,提高了砂轮进给单元对扰动及参数变化的适应能力。 在提高单轴控制精度的前提下,建立了基于伺服模型的两轴误差补偿互耦模型。基于此模型,在加工过程中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线调节进给量(即利用轮廓误差,实时估计误差信息来调节插补器的进给量),提高了轮廓加工精度。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凸轮轴CBN磨削加工机床为控制对象,开发了基于PC+NC体系结构的开放式数字化平台,提出了控制系统中各种控制参数的整定方法。本文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在开发的CBN数控凸轮轴、曲轴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丛爽;刘宜;;多轴协调运动中的交叉耦合控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10期
2 孙建仁;胡赤兵;把明儒;;CNC机床伺服系统跟随误差与轮廓误差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10年12期
3 王伏林,易传云,刘洪贵,杨叔子;数字化齿面加工轮廓误差两种分析模型[J];机床与液压;2004年12期
4 王宝仁;王婕;张承瑞;武洪恩;;数控系统轮廓误差矢量模型及其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年07期
5 李静;何永义;方明伦;沈南燕;姚俊;;曲轴非圆磨削中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变参数交叉耦合轮廓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6 张福荣;李志梅;邓朝结;;利用伺服系统的前馈功能消除轮廓误差[J];农业机械;2005年06期
7 吴海,于锡纯,徐心和;基于轮廓最优预见的机床进给伺服控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09期
8 王清明,卢泽生;超精密车床闭环控制系统的研究[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9 田社平;圆锥轮廓误差最小二乘评定方法[J];计量技术;2005年03期
10 于洋;张为民;来燕菁;;PLC在数控机床轮廓误差控制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13期
11 金致富;张为民;丁玉钧;;基于进给速度修调的轮廓误差控制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1年09期
12 朱年军;王文;季国顺;;数控伺服系统跟踪及轮廓误差分析[J];机床与液压;2006年10期
13 李宏胜;孙权;张建华;姚仲;;基于前馈控制的数控机床进给运动轮廓误差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年02期
14 孙建仁;胡赤兵;王保民;;CNC多轴运动控制系统轮廓误差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5 秦骁胤;;数控车刀刀尖高对工件尺寸的影响[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6年02期
16 陈芳;;MATLAB仿真在数控伺服系统轮廓误差分析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9年06期
17 孙涛;刘强;;轮廓误差补偿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0年09期
18 赵林森;;315吨平锻机控制系统的改进[J];CMET.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1983年04期
19 杜功强;;线切割控制系统可靠性稳定性探讨[J];电加工与模具;1990年06期
20 刘迅;李克厚;;连铸动态冷却控制系统[J];钢铁研究;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良健;;攀钢冷轧1号镀锌线光整机控制系统[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武海平;;连续式酸洗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浅析[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杜美明;;PLC控制系统中急停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梁庚;白焰;;基于FF现场总线技术的链条锅炉自动控制系统[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田利锋;张桂芸;付仙宝;;SIMADYN D在邯钢连轧厂换辊系统中的应用[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方艮;;梅山高炉富氧鼓风控制系统简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晓阳;段振刚;廉小亲;张勇;;基于施耐德PLC的机场负压隔离检疫室自动控制系统[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8 郝广春;李锦龙;刘岩;左卫剑;;DCS控制系统信号干扰的分析及处理[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09年
9 闻新;刘志言;胡恒章;周露;;传感器故障检测的阈值选取原则[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陈伦铭;;状态变换新结果[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时华;凸轮轴高速磨削加工控制系统关键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勇;影响数控凸轮轴磨削加工精度若干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倪有源;汽车用爪极发电机的分析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甘永;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5 徐惠宇;微细电解加工系统及其相关工艺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张生芳;复杂曲面天线罩电厚度精密测量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冲;核电站反应堆棒控棒位控制系统数字化软硬件设计及其可靠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8 徐跃;面向高性能数控系统的误差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曹晰;开放型嵌入式旋转机械自动平衡控制系统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管志敏;自抗扰控制技术在大型火电机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萍先;控制系统网络虚拟实验室研究、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2 李占凯;计算机监控技术在纸机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冯兴强;光电经纬仪的快速捕获与稳定跟踪控制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龙浔;高速线材活套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5 郑杰;基于DSP的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控制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宋孙浩;基于视觉的AGV控制系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史孝文;基于DSP的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研究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8 白雪峰;掩护式支架姿态监测与控制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9 谭丞;柴油机非线性模型的研究[D];辽宁工学院;2007年
10 刘雷;基于英飞凌XC167CI单片机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璇;国家电网公司多项措施控制系统工资增长[N];中国审计报;2006年
2 刘航 摘译;新型冷却控制系统“助力”多相钢生产[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唐黎明;陶瓷电加热元件控制系统[N];电子报;2007年
4 顾学松潘剑凯;“冗余”技术让中控游刃有余[N];光明日报;2007年
5 ;体育场馆投光灯与控制系统 STADIUM FLOODLIGHT[N];中华建筑报;2007年
6 宏杰;国产控制系统用于千万吨级炼油装置[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本报通讯员 王鹏 杨春芳 本报记者 谭国伦;汽车装备领域创新的探索者王志俭[N];廊坊日报;2006年
8 午言;德维森TCS控制系统通过专家评审[N];中国石化报;2000年
9 友师;空客公司研究重量转移控制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9年
10 陈冀渝;施釉装置的釉定量供给控制系统[N];广东建设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