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非均匀声介质中的声传播及演化规律研究

胡兴华  
【摘要】: 相对于其它种类的热功转换装置与技术,热声热机是一个新兴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热声热机的主要优势在于构造相对简单、可靠性高、运行寿命长,环保无污染,可以实现小型轻量化,能利用较低品位的热源。在国内外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几十年来装置的结构型式及性能参数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线性热声学理论研究也日臻完善。然而,在热声学基础研究中仍有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造成对热声起振、模态演化、声流、行波环流、高次谐波等一些存在于实际系统的非线性过程或效应的理解不足;而这种认识上局限性也制约了建造者采取恰当措施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体积功率密度、工作稳定性及效率。有鉴于此,作者以热声热机为应用背景,围绕“非均匀声介质中声场的传播及演化规律”主题,重点针对如何描述“热声稳定性”及“非均匀介质有限振幅声场”这两个理论问题以及相关的工程问题而展开。 作者遵循一条由简入繁、先线性后非线性、科学探讨与工程思考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首先从相关文献中总结、提炼了管内小振幅声场的传播规律以及热声工程中涉及到的多孔介质实验技术(复密度、复压缩率、孔隙率、流阻、特征阻抗与波数测量)。论文给出了推导波动方程的一般方法;阐释了在线性条件下,“热声效应”并未改变复密度及复压缩率的数学形式;分析了粘性弛豫与热弛豫在不同热声组件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并指出热弛豫对粘性弛豫的合理修正(实际流体的粘性弛豫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增强热声效应;从声传播规律的角度分析了主动控制的技术原理以及它对斯特林装置的实用价值;对复合吸声系统进行了无量纲参数的计算,通过等效网络图阐明了主动控制的工作机制。 为了全面地揭示主导热声“起振”的物理机制,作者原创性的提出了“热声振荡器”频域方法以及解释热声多模态共存及演化现象的动力学时域方法。在频域方法中,给出了热声组件对应的二端口Y参数;采用负阻模型和反馈模型分别描述了驻波和行波热声发动机并给出了对应的二端口网络拓扑;应用Nyquist失稳判据获得了热声振荡器的起振条件;还通过拓扑图论证了驻波热声发动机起振于负阻状态、热声—斯特林发动机存在高频模态。该“频域”方法实现了以解析方式反映发动机运行参数和系统结构对起振模态、起振温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声场中各位置处振荡模态的演化特征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这一实验观测的基础上,作者使用分离变量法这一朴素的科学思想将非均匀介质中热声多模态起振问题转化成质点多模态振动的初值问题,由此发展了一种考察热声多模态共存及演化现象的时域理论。从动力学视角明确了热声振荡器中多模态效应(共存、压制、演化等)所对应的动力学分岔类型;结合多尺度扰动方法讨论了“极限环”轨道稳定性的科学内涵;以描述自激振荡过程的Van der Pol方程为基础“猜想”了两模态耦合的动力学方程组并给出了方程系数的量化方法,借助Maccari的工作验证了模型的描述能力。此外,基于热声起振表现出的自激振荡特征,作者预测受迫自激振荡具有的“频率俘获”同步振荡效应将为阵列式的高功率热声振荡器的研发提供理论前提。 此外,作者还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对“非均匀声介质中有限振幅声场”计算模型的要求,指出基于连续介质假设的常规声学方法在处理有限振幅声场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表征非线性声场的两种数学形式(时域量与频域量)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规则,从而造成对控制方程的量纲分析(偏导阶数)无法与傅立叶分析(谐波)相统一。为此作者转换了研究思路,运用基于离散假设的“格子方法”尝试模拟了热声装置(典型的非均匀声介质)。在D2Q9模型中补充定义了多体碰撞规则,模拟了不同温度参数下的热声起振过程并对该模型内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本论文在热声学领域的理论前沿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可开展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发展相关的工程技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动态·信息[J];应用声学;2001年06期
2 罗二仓,黄云,戴巍,张泳,吴张华;高性能室温行波热声制冷机[J];科学通报;2005年02期
3 黄云,罗二仓,吴张华,戴巍,李晓明;高效室温行波热声制冷机的研究(第二部分:电声压缩机驱动的行波热声制冷机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4年03期
4 韩飞,杨军,沙家正;Rijke热声不稳定性的有源控制[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7年05期
5 钱达仁;新世纪的发动机——没有运动件的发动机热声斯特林发动机简介[J];能源技术;2000年01期
6 李青;热机的新发展——热声热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04期
7 张晓青,郭方中;开式循环热声原理研究[J];低温工程;2001年02期
8 李汉炎;热声热泵和制冷[J];太阳能;1998年03期
9 李汉炎;声和热声转换[J];太阳能;1998年01期
10 金滔,范理,王本仁,张淑仪;PZT驱动热声制冷的性能分析[J];压电与声光;2003年03期
11 涂虬,陈正军,张晓青,郭方中;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真空与低温;2004年03期
12 邓晓辉,李青,杨光,姚伟,郭方中;热声谐振管的实验研究[J];应用声学;1998年02期
13 陈正军,郭方中;热声泵质[J];低温与超导;2000年02期
14 袁兆山,徐万斌,葛志煜;智能矿物包体热声测温系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15 陶秀云;用于大功率声呐浮标的热声声源[J];声学与电子工程;1995年01期
16 余文峰,李青,罗运文,郭方中;TCPSA 系统的非等温网络模型[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9期
17 徐珊姝,景晓东,孙晓峰;热声现象的一种非线性模型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18 ;我国百瓦级行波热声发电机原理机问世[J];浙江电力;2007年02期
19 罗运文,董凯军,李青,郭方中;热声谐振管的实验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0 戴巍,罗二仓;脉冲管制冷机系统Gedeon直流的损失评估[J];低温工程;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本仁;;双换能器法测定管内声阻抗[A];2004年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曹卫华;陈国邦;包锐;汤珂;贾正中;;带声学放大器的驻波型热声发动机的模拟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益才;;废热利用新途径—热声模块技术[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4 孙大明;邱利民;;行波热声发动机驱动性能的试验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曾吕明;邢达;谷怀民;杨迪武;杨思华;向良忠;;基于多元线性阵列探测器的快速微波致热声层析成像[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聂立铭;邢达;杨迪武;曾吕明;杨思华;向良忠;;利用多元线形阵列探测器的旋转扫描热声层析成像[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范瑜晛;刘克;;二维谐振腔中的声流[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8 邢达;;生物组织的光声与微波热声成像技术[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张鹏;王如竹;村上正秀;;低温传热中的热声振荡现象[A];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2004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前言[A];2004年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春萍;热声核特性参数实验研究及高频微型热声实验装置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洪义;生物组织微波热声断层成像技术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金滔;热声驱动器及其驱动的脉管制冷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韦静思;内燃机燃烧过程中热声耦合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冯和英;非线性声谐振腔特性及气体动理学BGK格式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勇;格子Boltzmann方法在热声领域的应用及热声谐振管可视化实验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7 邢双喜;微小型燃气轮机径向旋流预混燃烧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婷婷;高频热声振荡器及其阵列谐振腔特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赵益涛;行波热声发电系统输出特性及声学谐振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王军;热声部件声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4 赵忠明;板叠式回热器段的介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石静蕾;热声压缩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孔博;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孙大明;行波热声发动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欧阳录春;扬声器驱动热声制冷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王星晨;热声发电系统蓄电池负载能量转换优化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10 段润泽;预混火焰热声不稳定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束洪福;制冷与低温技术领域的创新者[N];科技日报;2007年
2 张瑞平;联想外设:体育营销资源整合结硕果[N];光明日报;2005年
3 刘朝锋;宏观调控 房地产业暴利终结者?[N];证券日报;2005年
4 成向群;家电市场并未真正饱和[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5 《金周刊》记者 张俊 曾志荣;萧灼基:第三只眼看房地产[N];江苏经济报;2004年
6 吴晓灵;联想营销整合进程加快[N];中国企业报;2004年
7 张雅萍;营销整合纵向精耕 借力奥运横向布局[N];国际商报;2004年
8 胡赳赳;健康住宅拒绝脸谱化大合唱[N];华夏时报;2003年
9 郭伟;千余个高新技术项目亮相石洽会[N];河北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