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熔覆强化和修复薄壁型零部件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摘要】:
激光熔覆工艺可以获得与基材形成冶金结合、稀释率小、组织致密的熔覆层,在大型零部件强化表面与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大型零部件体积大、导热快,激光熔覆主要关心熔覆层中气孔、夹杂和裂纹等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在航空航天领域,存在大量用高温合金制造的薄壁型零件如叶片。薄壁零件激光熔覆不仅要关心熔覆层的冶金质量和性能,还要关注零件的变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薄壁零件精密激光熔覆关键技术的研究非常有限,迫切需要进行薄壁零件激光熔覆的基础研究。
本文从激光模式(低阶模和多模)、激光输出方式(连续和脉冲)、高温合金的种类(铸造高温合金和变形高温合金)、异种金属耦合的综合性能等方面入手,对薄壁型零件的激光熔覆工艺、变形控制、熔覆层冶金缺陷和激光器的选型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系统进行了低阶模CO_2激光器熔覆层界面形状的研究。研究发现:当离焦量e在激光聚焦深度△之内,即e<△时,基体局部熔化较深,稀释率大,熔覆层界面不完整,呈“蘑菇”状;当离焦量e在激光聚焦深度△之外,即e>△时,基体熔化浅而均匀,稀释率小,熔覆层界面完整,呈平底状。因此,低阶模CO_2激光器熔覆时,样品与聚焦镜之间的距离L要大于F+△(F为聚焦透镜的焦距),然后通过优化激光功率、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可以得到与基材呈冶金结合、稀释率低、熔合界面完整的激光熔覆层。
通过对薄板激光熔覆变形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线能量增大,弯曲角逐渐增大,当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线能量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弯曲角反而减小;在激光熔覆热应力作用下,薄平板在横向和纵向同时产生收缩变形,薄平板成为鞍形。而细长的L型试样,主要在纵向产生收缩变形,熔覆面变成为抛物线形。研究表明:沿板厚方向的温度梯度和基材的屈服强度的分布,以及基材熔化区三者共同决定了弯曲变形的大小。
采用连续和脉冲CO_2激光器进行了GH4133合金熔覆StelliteX-40合金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连续CO_2激光器熔覆层没有裂纹,仅在熔化深度较大时,熔覆层经时效处理后可能在热影响区出现再热裂纹。而脉冲CO_2激光器熔覆层产生了严重裂纹,裂纹形成和扩展的机理:在脉冲激光形成的交变温度场和热应力场作用下,在熔合线形成裂纹,裂纹沿着晶界分布的链状析出物向母材扩展。
在K403合金上开展脉冲CO_2激光器熔覆StelliteX-40合金工艺试验研究,并与连续CO_2激光器的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连续CO_2激光器熔覆的线能量大于320J/mm时,熔覆层出现热裂纹;而对于脉冲CO_2激光器,线能量大于562J/mm熔覆层才出现热裂纹。显然,脉冲CO_2激光器熔覆使K403合金的热敏感性降低,工艺参数可调范围更大,能够解决铸造高温合金激光熔覆出现热裂纹的难题。
通过连续和脉冲CO_2激光器熔覆铸造高温合金K403和变形高温合金GH4133的工艺试验研究发现,高温合金的特性对CO_2激光器的种类非常敏感,根据高温合金的特性选择激光器是非常重要的。提出了铸造高温合金和变形高温合金激光熔覆设备的选用原则:铸造高温合金对热裂纹比较敏感,应该选择脉冲CO_2激光器,其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可调范围大;变形高温合金对再热裂纹比较敏感,应该采用连续CO_2激光器进行激光熔覆。
在上述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薄壁型GH4133合金连续CO_2激光熔覆StelliteX-40合金异种金属熔覆层的综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telliteX-40合金熔覆层在人造海水中腐蚀速率比GH4133合金的小;经过17~800℃热循环,热疲劳裂纹在熔合线GH4133合金一侧形成,并沿着晶界向GH4133合金内部扩展;在800℃的25%wtNaCl+75%wtNa_2SO_4熔盐中,由于GH4133合金中形成Ni_3S_2·Ni低熔点共晶体,GH4133基体发生了全面均匀的热腐蚀;而StelliteX-40合金中Cr向表面聚集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硫在熔覆层中扩散,减缓热腐蚀进程。综合GH4133和StelliteX-40合金耦合的试验结果来看,StelliteX-40合金涂层的性能均优于GH4133合金,采用StelliteX-40合金粉末激光修复GH4133合金薄壁型构件熔覆层性能是完全可以得到保证的。
|
|
|
|
1 |
孙先辉;程卫华;陈以虎;;激光熔覆技术在烟气轮机轴修复中的应用[J];化工机械;2009年05期 |
2 |
季杰,张文铖,张树生;盐水预热器管板的PTA堆焊制造工艺[J];压力容器;1999年01期 |
3 |
李晓莉,刘文今,钟敏霖;高温合金K403的激光熔覆研究[J];应用激光;2002年03期 |
4 |
丛伟;EHP155摇架的焊接制造[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5 |
马光锋,王成俊,关颉翔,董允,李智超,尹淑珍;对高速钢刀具深冷处理变形问题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6 |
崔荣合;中厚板轧制边部不均匀变形机理的探讨[J];重型机械科技;2002年01期 |
7 |
黄建;;钢结构工程焊接技术重点、难点及控制措施[J];露天采矿技术;2010年01期 |
8 |
宋文清;曲伸;李文学;高山;;K4104合金涡轮导向叶片的补焊技术[J];焊接技术;2010年10期 |
9 |
魏引焕;张学礼;曹博涛;;冲模制造典型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电加工与模具;2008年04期 |
10 |
秦亚敏;;浅谈液化气体运输车常见缺陷返修方法[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8年06期 |
11 |
陈吉成;焦炭塔塔体结构设计的改进[J];炼油设计;1998年03期 |
12 |
李胜;许光辉;韩立发;张小萍;;激光熔覆用铁基合金材料的使用现状和研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1年06期 |
13 |
寇汉萍;朱庆强;;激光熔覆技术在修复卷取机空心轴上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08年10期 |
14 |
崔爱永;胡芳友;张忠文;卢长亮;易德先;邹刚;;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修复技术[J];中国表面工程;2011年02期 |
15 |
周圣丰;曾晓雁;胡乾午;;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激光熔覆与无裂纹的实现[J];应用光学;2008年01期 |
16 |
张学萍;贾秋菊;;激光熔覆技术在球磨机主轴修复中的应用[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7 |
黄尚猛;;激光熔覆技术防开裂对策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7年11期 |
18 |
邹小斌;尹登科;谷建军;;关于激光熔覆裂纹问题的研究[J];激光杂志;2010年05期 |
19 |
查莹,周昌炽,唐西南,张展;改善激光熔覆镍基合金和陶瓷硬质相复合涂层性能的研究[J];中国激光;1999年10期 |
20 |
王进;李新华;;提高不锈钢细长轴(管)磨削加工质量的方法[J];鸡西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