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镜研究

曾甘霖  
【摘要】: 古代铜镜不同于我们今天的玻璃镜,其正面可以照容,背面常铸有纹饰和铭文。就镜背而言,其丰富多彩的纹饰文化和铭文文化,可以说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可从中看到各时期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就镜面而言,其本身空无一物,因此对其研究,只能借助文学这一载体,即文学中的镜子描写。故本文即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古代铜镜镜背、镜面两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讲述了古代铜镜的起源、“镜”字源流及铜镜的别称。第二、三章分别研究镜背的铭文和纹饰文化。第四、五、六章则是研究文学中的镜子。 因古代铜镜铭文以汉唐为盛,故本文即在对历代镜铭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汉唐镜铭文化。如古代镜铭与古代诗歌发展的关系、汉代镜铭体现出的广告意识、汉镜铭文与汉人的社会追求、汉镜铭文的用字特点及原因、隋唐铜镜铭文内容形式的新特点等内容。 铜镜纹饰更具精神文化内涵,它与儒释道等息息相关。本章亦以汉唐为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铜镜纹饰文化进行研究:汉镜人物纹饰与儒道思想、隋唐铜镜中的佛道色彩等。 文学中的镜子描写(“镜”意象符号)更为丰富多彩。“镜”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符号,在历代作品中都可见其踪迹。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类和研究:一、作为伴侣的镜子(美人照镜、对镜咏怀、对镜自省、镜恋、仇镜、变形镜)、二、作为信物的镜子(破镜重圆、玉镜台、千秋镜、石镜)、三、作为神器的镜子(治病救人之镜、随月昏明之镜、降妖镇邪之镜、照见未来之镜、善恶因缘之镜、镜卜与镜听)。 文学中的镜子最终超脱了实用性,进入了象征领域。镜子不仅可以喻物(喻月、喻水、喻天、喻冰、喻扇、喻纸等),还可以喻人(喻清官、喻隐士或仙人、喻贤才或智者等),甚至是喻道(喻清明之道、喻君子之鉴等)。 古代镜意象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及影响。就诗歌而言,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自鉴的描写比古代多得多。除现代诗歌外,现代小说中的镜意象也非常丰富,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张爱玲。她笔下的人物在面对镜子时,自信和自省的成分少了些,而更多的则是对镜时的顾影自怜、扭曲变形、脆弱易碎,以及内心苍凉情感的真实流露。古典镜意象在她笔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总之,伴随人类几千年历史的铜镜,它不仅仅是鉴容之器,更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在有形而有限的镜体之中,蕴含着无形而无限的精神文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小运;;淇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一面汉代鸟兽博局镜[J];文物春秋;2011年04期
2 金弋文;;探析唐代铜镜的纹饰内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3 真子飞霜人;;与《琳琅满目的徐州地区汉镜》作者商榷[J];收藏;2011年07期
4 许外芳;;两宋铭文小品刍议[J];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5 高旋;;古代铜镜初探[J];才智;2011年24期
6 王丹娜;;西周金文中的形容词作修饰语的铭文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7 刘红;;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出土重要青铜器铭文的文化意义[J];殷都学刊;2011年03期
8 ;大禹治水史有其事并非传说 青铜铭文有力佐证中华文明史[J];大众标准化;2002年11期
9 孟蓬生;;越王差徐戈铭文补释[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10 谭格格;;铜镜之1875[J];男生女生(金版);2005年12期
11 林楠春;;史密簋铭文汇释[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12 冯沂;;临沂洗砚池晋墓出土漆器考议[J];华夏考古;2011年02期
13 裴兰婷;;隋代墓志铭文点校献疑——《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校读札记[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14 张懋镕;;当代青铜器辨伪[J];收藏;2011年07期
15 袁俊杰;;再论柞伯簋与大射礼[J];华夏考古;2011年02期
16 杨现昌;;纪侯鐘、纪侯簋铭文阐释[J];语文学刊;2011年12期
17 王晶;;师旂鼎铭文集释及西周军法审判程序窥探[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8 戴天飞;;两件带铭文的西汉农具[J];收藏;2011年08期
19 连秀丽;;楚铭所见儒家道德对楚文化的影响[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20 叶正渤;;西周标准器铭文疏证(三)[J];中国文字研究;2011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爱国;;邹城峄山镇照山庄出土东汉铜镜解读[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姚义斌;;唐代扬州铜镜铸造工艺的几个问题[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白秦川;;金代银铤研究三题[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4 彭满华;卫氏;;销钱为镜[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5 王春晓;孙淑云;韩汝玢;蒋建中;张树霖;;“黑漆古”铜镜表面层材料结构的拉曼光谱学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彭芊芊;;金上京会宁府出土铜镜浅谈[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7 王建新;;濊人与倭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宝音;;“一刀”平几千?[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何志国;;汉代云气纹与神仙思想[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毛颖;;东汉伍子胥画像镜赏析[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甘霖;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丹;南襄盆地出土两周时期铭文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毕秀洁;商代銅器銘文的整理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曦;西周有铭铜器断代专题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金信周;两周颂扬铭文及其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黄会奇;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刚;唐兰的青铜器及铭文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陆德富;战国时代官私手工业的经营形态[D];复旦大学;2011年
9 郭国权;清代金文研究綜論[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严冬;《周礼》军制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慧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铜镜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吕全义;《臣辰盉》铭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英;汉代铭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龙正海;西周赏赐铭文用词与句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吴艳丽;河北出土商周青铜礼器、杂器铭文辑证[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英超;西周前期贵族妇女地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甲子;汉代铭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兴龙;魏晋铭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单利勤;《殷周金文集成》兵器銘文校释[D];安徽大学;2012年
10 张少昀;西汉星云镜铸造工艺模拟实验[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杨晓娟;凤翔出土西汉铜镜现31字抒情铭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吴文清;西汉铜镜上的广告[N];中国艺术报;2001年
3 裴建华;铜镜的辨伪[N];中国商报;2002年
4 张祖仁;铜镜收藏之我见[N];团结报;2009年
5 广东省博物馆 任卫和;东汉七乳神兽铭文铜镜[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贾冬梅;我国铜镜的拍卖历程[N];中国艺术报;2009年
7 商报记者 陈杰;铜镜收藏后来居上[N];北京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竞;两千枚铜镜是怎样抢救出来的[N];辽宁日报;2010年
9 韩音;翰海试水铜镜拍卖[N];中国商报;2011年
10 记者 刘苏 实习生 周容羽;徐州出土铜镜数量多品相好[N];徐州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