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装置电流引线的研制及装置级试验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超导电力技术可望为未来的电力系统带来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但超导电力技术要真正进入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运行成本的降低和入网考核就是两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超导电力装置中,通过电流引线侵入低温环境的热损耗占整个低温系统损耗的绝大部分,为提高超导电力装置的效率,抑制电流引线的热侵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课题。同时,由于电力系统的重要性,超导电力装置入网前必须通过严格的性能测试,但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试验检测规程和方法,无法对超导电力装置是否具备入网条件进行科学的判断。因此,本文以超导电力装置电流引线的设计及装置的试验检测方法为中心展开了研究。
在电流引线的设计方面,根据传热学理论,构建了一元引线和二元引线的热流模型,应用迭代法对模型低温端的热流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在考虑电流引线的冷却方式、工作温区、工艺制作、经济成本及其所属超导装置的运行状态的前提下,提出了运动型小电流等级超导电力装置宜采用的引线形式和结构。结合引线的运行环境、绝缘水平和工艺特点,对300kVA高温超导变压器的电流引线进行了结构优化。针对电动车组超导变压器的空间限制,提出了延长引线路径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引线长度的延长与空间高度的限制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引线温升、热流与引线横截面积的关系,提出了超导装置电流引线的工程设计应先确定引线横截面积,再进行优化设计的原则。设计并制作了简易的引线漏热测量装置,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基本吻合。通过引线预冷试验,探讨了引线绝缘层的覆盖方式和浇铸工艺,较好地完成了从引线优化,到实验验证,再到工艺实现的过渡。
建立了制冷机直接冷却的高温超导磁储能系统二元引线的热流模型。为便于引线设计、制作和分开检测,提出了模块式引线构造,并分模块对引线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三种不同金属材料的最小漏热、价格和机械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确定了金属模块的材料,优化后的单根铜引线的漏热与Hull所计算的传导冷却形式的电流引线的漏热相当,比Wilson于1983年所得到漏热值略低;设计了引线的绝缘与导热结构,计算了中间连接部分的焦耳热和界面热阻引起的漏热;将理论计算与成本分析相结合,确定了高温超导模块的长度。分析了与引线共用一台制冷机的辐射屏的辐射漏热,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所需制冷机的冷量。通过磁体冷却、通额定电流、过载电流、不同升流速率通流和动模实验验证了引线的性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改善引线室温端热流分布的措施。探讨了引线通流水平对其密封性能的影响。
为验证激光切割后氮化铝垫片的适用性,对氮化铝垫片进行了激光打孔试验。将激光打孔后的垫片制成试样,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扫描电镜下进行了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根据氮化铝的传热机理和激光打孔后孔周区域化学变化的分析,提出了激光打孔后,自孔向外延伸,将激光打孔对氮化铝热导率的影响分为三个区域的观点;阐述了激光打孔后孔周表面Al和Al2O3的析出及其分布状态与孔周绝缘水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氮化铝激光打孔的适宜切割条件。
在超导电力装置试验检测方法的研究方面,针对目前国内在超导电力装置性能检测方法研究方面的空白,从超导电力装置的电磁特性出发,对其试验内容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和超导磁储能系统的基本试验大纲和检测方法。
|
|
|
|
1 |
康志成,丁立人,翁佩德,王传新;变负荷电流引线的设计[J];核技术;2004年06期 |
2 |
雷翔宝,朱昌军,代义军;闭环运行超导磁体用可拔自冷电流引线的设计[J];船电技术;2001年04期 |
3 |
王志,陈历明,朱学武;高温超导体在小型超导储能装置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2002年01期 |
4 |
许可,钟建华;超导同步发电机气冷电流引线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1987年04期 |
5 |
张亚黎,许昕睿,饶荣水,陈进,王建,庄汉锐,王惠龄;高导热高电绝缘AlN低温特性及热分析[J];低温工程;2003年01期 |
6 |
侯炳林,朱学武;高温超导体在未来聚变装置中的应用[J];低温与超导;2004年03期 |
7 |
张小斌,王莉,王天昊,贾林祥;BEPCⅡ电流引线低温端温度非稳态变化理论计算[J];低温工程;2004年06期 |
8 |
宋乃浩,林良真,张亮,徐向东,王天成,蔡玉荣,付宝全,冯勇;制冷机直接冷却的超导磁体系统[J];低温工程;1999年04期 |
9 |
毕延芳;;EAST装置15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研发[J];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
10 |
阮耀钟,汪茂泉;低温装置的最佳电流引线[J];低温物理学报;1984年03期 |
11 |
王红洁,王永兰,金志浩,周惠久;氮化铝对 Sialon 陶瓷性能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12 |
刘新宽,马明亮,周敬恩;高能球磨对碳热还原合成氮化铝的作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3期 |
13 |
徐习能;王贤琴;代义军;;高温超导限流器电流引线的设计与优化[J];船电技术;2010年11期 |
14 |
毕延芳;;HTS电流引线助推超导磁体应用开发[J];低温与超导;2010年12期 |
15 |
李振明;赵丽娜;李松;张宏杰;丘明;;丝带型电流引线热损耗实验[J];低温工程;2011年04期 |
16 |
章润陆,胡毅;超高压线路杆塔的塔顶电位特性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1987年03期 |
17 |
洪治安;步进升温测定低碳铝镇静钢中氮化铝的氮[J];钢铁研究;1995年02期 |
18 |
T.格兰德曼;李凤珍;;铝对晶粒尺寸的控制[J];黑龙江冶金;1995年03期 |
19 |
戴长虹,张显鹏,刘素兰;氮化铝超细粉微波合成机理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7年05期 |
20 |
傅雪奎,周贻茹,华佩文,曾荣,袁冠森;Bi(2223)电流引线的制备[J];稀有金属;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