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LCD制造工艺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以液晶显示的物理基础为出发点,在阐明了几种常见的液晶显示方式后,重点研究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构造和制造工艺。本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整个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工艺,完善工艺流程,并且进一步提出更高效高质的生产工艺,提供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介绍了液晶基本理论的发展史和国内外液晶显示器的发展过程,然后介绍了液晶的分类和各类液晶的主要特征。
(2)从液晶的基本物理性质出发,讨论了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和有序参数的测量方法,介绍了液晶的两种基本理论-统计理论和连续体弹性形变理论;
(3)对液晶的主要光学性质展开了讨论,这里只涉及液晶显示所用到的主要光学性质,即光在液晶中的折射、旋光、选择性反射。在液晶显示中的矩阵处理方法中,我们主要涉及到了琼斯矩阵法和Berreman矩阵法;
(4)在介绍常见的液晶显示类型时,我们根据液晶的显示性质,介绍了几种重要的液晶显示方式和他们的显示原理。
(5)着重讨论了TFT-LCD的基本结构,TFT-LCD彩色液晶显示的驱动原理和彩色显示原理,以及评价他们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像素间距、屏幕尺寸和长宽比、显示器的亮度和开口率、灰度级、颜色数、对比度、视角和响应时间等。
(6)研究了TFT-LCD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及其主要工艺,把整个工艺流程分成了四部分介绍,即:TFT加工工艺、彩色滤色器组件玻璃基板加工工艺、单元装配工艺和模块装配工艺。
|
|
|
|
1 |
林宙辰,石青云;一个能去噪和保持真实感的各向异性扩散方程[J];计算机学报;1999年11期 |
2 |
张晓萍,谭志红;各向异性内包层对双包层光纤特性影响的分析[J];光学学报;2002年08期 |
3 |
张大立,潘宏菽;干法腐蚀在硅微波功率晶体管研制中的应用[J];半导体技术;2004年05期 |
4 |
张红梅,缪亚林,郭佑民,杨健,卞正中;基于各向异性反应扩散的血管增强方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年03期 |
5 |
胡炜,周乐柱,祝西里,李明之;带有填充各向异性介质凹槽的金属目标电磁散射的FDTD法分析[J];电子学报;2004年06期 |
6 |
杨青慧;刘颖力;张怀武;;静磁表面波各向异性对带通滤波器带宽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
7 |
张博;余运佳;张源;杨校生;王秋良;;高温超导磁体指数损耗研究(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06期 |
8 |
严志程;陈为;;基于二维纹理样本的方向场引导的体纹理合成[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8年09期 |
9 |
;微量测量的一种新概念[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71年05期 |
10 |
忠民;;优质Nd:YAP激光晶体的生长[J];激光与红外;1977年03期 |
11 |
李跃进;朱作云;纪强;;硅各向异性腐蚀中自动终止技术的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12 |
沈桂芬,姚朋军,丁德宏,付世,吕品,杨春常,刘宏俊,王振波;采用TMAH腐蚀液形成正方形硅杯的粗糙度与腐蚀速率的研究与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
13 |
龚主前,朱国强,郑立志,许进;各向异性材料散射的FDTD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
14 |
林培豪,任静,职利,王仲民;HDDR工艺对各向异性NdFeB性能的影响[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15 |
姜东焕;冯象初;宋国乡;;基于非线性小波阈值的各向异性扩散方程[J];电子学报;2006年01期 |
16 |
夏新仁;尹成友;王光明;;各向异性磁化等离子体的ZT-FDTD算法[J];微波学报;2009年01期 |
17 |
杨康鹏;李永忠;;毛细管加电场测试液晶各向异性黏滞系数[J];现代显示;2009年08期 |
18 |
饶克谨,高正平;碳纤维多向铺层板的雷达反射特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9 |
耿友林;吴信宝;官伯然;;导体球涂覆各向异性铁氧体介质电磁散射的解析解[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9期 |
20 |
郭克华;刘传才;杨静宇;;有损字符图像复原的偏微分方程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