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变焦透镜研究
【摘要】:
本论文介绍了液体变焦透镜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目前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研究了浸润现象与接触角等相关知识,介绍了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用频谱对比的方法测量了透镜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获取了所构建的液体变焦透镜的表面轮廓,分析了重力作用对液体透镜成像质量的影响。
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组建简易的液体变焦透镜模型,并对其变焦性能进行测试。构建了直径为6mm的基于压力感应的液体变焦透镜,利用构建的液体变焦透镜对不同距离上的目标物进行成像来测试其变焦能力。
(2)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获取了液体变焦透镜的轮廓;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对获取的轮廓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分析了液体体积与轮廓之间的变化关系;利用光学软件ZEMAX对获取的液滴轮廓进行了光学特性分析。
(3)研究了基于频谱对比测量调制传递函数的方法。从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定义出发,分别对物、像光强分布进行傅立叶变换,计算频率分量的对比度(调制度),通过对比度之比来获取被测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
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利用图片处理的方法获取了液滴的轮廓图。
(2)提出频谱对比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来测量透镜的光学传递函数。
(3)提出重力作用对液体变焦透镜成像质量的影响。
|
|
|
|
1 |
高伟霞;孙长伟;常晶晶;于荣金;;光纤太阳光照明系统中聚光装置的设计[J];应用光学;2008年05期 |
2 |
中川治平;吴茂林;;光盘用非球面透镜的设计[J];应用光学;1991年01期 |
3 |
邓文怡,吕乃光;三维测量技术中采用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4 |
吴启海;非球面摄影镜头的主要特性及使用现状[J];照相机;2000年02期 |
5 |
李红光;刘秀梅;达争尚;;非球面透镜在两波长间的补偿检验[J];光学技术;2010年06期 |
6 |
Derk Visser Tom G. Gijsbers;Rob A. M. Jorna;王少君;赖叔昌;;用于光学记录的非球面透镜复制模具及其测量[J];应用光学;1988年05期 |
7 |
张向阳;DHM-500超精密数控非球面透镜磨床的研制[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01期 |
8 |
方博良;高光伟;;非球面光学零件的制造——国外情况介绍[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80年05期 |
9 |
徐德衍;王书泽;马文生;韩荣久;;塑料非球面透镜注射工艺的研究[J];光学机械;1992年01期 |
10 |
李峰新;海基图像处理辅助精确武器攻击[J];飞航导弹;1996年09期 |
11 |
凌建华;图像处理与主页设计软件标准化[J];中国标准化;1998年09期 |
12 |
曹其新,刘成良,殷跃红,付庄,永田雅辉;基于彩色图像处理的西红柿品质特征的提取研究[J];机器人;2001年S1期 |
13 |
戴亚文,王三武,吴小兰;基于图像的复杂仪表读数识别[J];仪表技术;2003年02期 |
14 |
胡隽,杨平,何辅云;一阶灰色系统模型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5 |
马官营,杨明,吴晓琳;基于图像处理的显微镜自动控制系统[J];中国仪器仪表;2004年04期 |
16 |
张红波,叶海建;基于图像处理的轮对磨耗值检测方法的研究[J];机械;2004年08期 |
17 |
陈涛;李林;司锡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边缘检测[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S3期 |
18 |
张国华,郑成芳,张鹏;基于PCI总线的实时DSP图像处理平台设计[J];电光与控制;2005年03期 |
19 |
杜全营,王伟,王建军,陈善本;铝合金钨极氩弧焊熔池图像处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
20 |
王天鹏,宇超群,周俊;基于Min-Max算子的遥感影像线状地物提取[J];海洋测绘;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