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图像增强及匹配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城市规模地不断扩大和交通网络的日益发达,城市中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大,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流动性。如何对如此大规模流动性人口进行简单、有效的身份识别与认证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面前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此外,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生物特征识别与认证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的必要前提,在金融、国家安全、司法、电子商务等应用领域,都需要准确的身份认证。其中自动指纹识别因其具有方便易用、接触界面友好以及价格较低廉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虽然现在世面上有很多指纹识别的产品及研究成果,但如果同时要求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则很多产品都达不到要求。本文在分析和比较已有算法的基础上,围绕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两大关键技术:增强和匹配展开研究。针对以往算法的缺点,改进了指纹增强与匹配算法,并经过性能分析、比较,新的算法显示了较好的性能。
本文在总结指纹识别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指纹识别算法中可以改进的问题并确定了研究方向。在分析了以往增强算法的特点之后,提出了基于频率域的自适应指纹增强算法和混合滤波指纹增强算法。两种算法都是从指纹图像在频率域与空间域的特点出发,根据指纹纹线规律性交替的特性设计了滤波器,并分别进行了对比实验,证明了算法的增强效果较好。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蚁群的指纹识别算法。在指纹不发生大的形变时,纹匹配算法只需要确定平移、旋转以及尺度的参数,蚁群算法是很好的优化计算算法,但是基本蚁群算法存在计算时间长、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的问题,所以加入模拟退火算法加速指纹的优化过程,退火以及回火过程都可以增加解的多样性,避免解陷入局部最优值。提出了一种基于RANSAC策略的指纹识别算法。利用指纹的局部特征找到初匹配点对,然后使用RANSAC算法对指纹进行整体匹配,在匹配过程中使用补偿算法来消除非线性变形对指纹匹配的影响。
|
|
|
|
1 |
李吉桂;陈俊侠;;基于方向图的指纹图像处理算法[J];计算机科学;2000年08期 |
2 |
方艳梅,陈跃峰,肖自美,王植;一种分布式网络指纹识别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20期 |
3 |
林国清,李见为,王崇文;指纹图像的预处理[J];计算机工程;2002年09期 |
4 |
刘三满,张永奎;基于十指指纹捺印卡的指纹图像自动无损提取方法[J];山西电子技术;2003年03期 |
5 |
冯国进,顾国华,张保民;指纹图像预处理与特征提取[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05期 |
6 |
杨小冬,宁新宝,谭台哲;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图像分割算法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7 |
孟庆霞;李洪;庞其昌;王玮东;;可视多光谱指纹检测系统设计[J];暨南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8 |
殷新春;王秋平;;一种基于方向图的指纹预处理方法[J];微型机与应用;2005年12期 |
9 |
赵应丁;刘金刚;;基于遗传算法的指纹图像二值化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6年07期 |
10 |
孔平;严广乐;杨晖;;遗传算法在指纹图像阈值分割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7期 |
11 |
孙玉胜;伍银波;马平;;基于纹线曲率的指纹参考点定位算法[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2 |
魏先峰;王宏杰;;小波与人工神经网络在指纹识别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06期 |
13 |
莫建麟;;基于指纹的图像分割方法比较[J];福建电脑;2009年06期 |
14 |
胡宁;孟利民;;离散傅里叶变换在指纹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26期 |
15 |
谭薏;马志庆;刘飞;徐公明;;一种二步分类计算指纹纹线距离的新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19期 |
16 |
;快速指纹图像分析技术[J];警察技术;1998年01期 |
17 |
陈倩;基于DSP芯片的指纹鉴定系统的设计实现[J];电子产品世界;2004年03期 |
18 |
廖昌俊
,李玉柏;指纹识别的二值化和细化的DSP实现[J];电子产品世界;2004年09期 |
19 |
乔雨峰,吴晴,乔治宏;自适应指纹预处理算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13期 |
20 |
陈建华,李陶深;指纹图像方向提取方法的研究[J];微机发展;2004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