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筏对GABA_B受体的调控机制研究和GABA_B受体活性荧光探针开发
【摘要】:脂筏作为细胞膜上信号传导的平台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大量的研究已经显示脂筏对G蛋白偶联受体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前期的研究已经发现与G蛋白偶联的GABA_B受体定位之脂筏结构中,所以探究脂筏对GABA_B受体的影响对揭示GABA_B受体的调控机制具有新的启示作用。
在本研究中,运用单点追踪技术追踪在异源HEK293细胞中实时追踪GABA_B受体在细胞膜上扩散运动,发现GABA_B受体的扩散特性主要由GABA_(B2)亚基决定。更进一步的,蔗糖密度梯度分析受体在脂筏中的定位显示GABA_(B2)亚基对受体扩散特性的决定作用取决于该亚基对受体在脂筏中定位的主导作用。因此,脂筏对限制GABA_B受体的侧向扩散具有关键的作用。
但是,GABA_B受体同脂筏的偶联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HEK293细胞中,激动剂GABA能显著的提高GABA_B受体的扩散系数,这与采用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MCD)破坏脂筏的效应相似。与受体扩散特性的变化相对应,共聚焦成像观测受体定位和蔗糖密度离心分析GABA_B的梯度分布显示,在异源细胞和神经元细胞中GABA_B受体激活之后在脂筏中的定位程度显著下降。所有结果共同说明激活GABA_B受体会诱导受体转移出脂筏区域。
随着GABA_B受体脂筏中定位程度的降低,受体所介导的G蛋白依赖的信号通路激活强度被削弱,例如下游G_(i/o)介导的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kinases)磷酸化程度降低和G_(qi9)融合蛋白介导的IP_3(Inositol-1,4,5-trisphosphate)的产量减少,这些结果突显了脂筏正向促进GABA_B受体介导的G蛋白信号通路的重要作用。另外,脂筏还能协助调控参与GABA_B受体信号网络的信号分子的时空组织。信号分子随着活性的改变进入或者离开脂筏区域,从而决定了信号传递动态的启动和关闭。
我们的研究掀开了从脂筏的角度诠释GABA_B受体在细胞膜上动态行为和信号转导的新视野,GABA_B受体的这种定位特性非常值得重视。
为了在活细胞中直接观测GABA_B受体在细胞膜上的活性和功能并且直接在活细胞中标记GABA_B受体,基于GABA_B受体高亲和力的拮抗剂CGP64213的结构,本研究设计、合成并全面评价了一种活性导向的特异性标记细胞膜上GABA_B受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即探针1。探针1由三个功能基团构成,即靶向定位基团、光亲和基团、荧光标记基团。探针可以用于光亲和性的标记在CHO细胞中瞬时表达的GABA_B受体。此外,探针能够特异性的识别GABA_(B1)亚基的配体结合口袋并表现出高效的光亲和性质,这使得探针对于在活细胞中研究GABA_B受体的定位和功能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
|
|
1 |
沈景山,孙丹丹,付连春,吕文波,吕国伟,叶学敏,孟广政,宋增福;荧光光谱法研究抗癌药物与DNA的相互作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2期 |
2 |
刘斌;王永详;;细胞Zn~(2+)荧光探针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年04期 |
3 |
韩洁;李剑利;贺怀贞;武祥龙;史真;;新型荧光素类细胞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Cl的设计、合成及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10期 |
4 |
阮康成;荧光探针Bis-ANS和磷酸丙糖异构酶的相互作用[J];生物物理学报;1992年04期 |
5 |
汪乐余,赵长庆,朱昌青,王伦;功能性ZnS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1期 |
6 |
朱顺清;李伟;;8-(2′-萘磺酰)-胺基喹啉锌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酵母细胞的染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7 |
周艳梅;童爱军;;2,6-二氨基吡啶衍生物作为过渡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2期 |
8 |
郑爱芳;方典军;陈金龙;;功能化硒化镉量子点的制备以及作为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9 |
江玉亮;邱道骥;吴婧;韩巧荣;王炳祥;;中氮茚衍生物对金属离子选择识别性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0 |
;可高选择性检测活细胞内有机过氧化自由基的荧光探针[J];科学通报;2011年06期 |
11 |
王守业,余华明,张祖德,刘清亮;荧光探针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1998年03期 |
12 |
吕雪飞,朱颖,郭祥群,赵一兵;铽-钛铁试剂络合物荧光探针研究脱氢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3 |
秦身钧,姚宏伟,王冬云,史长林,魏永巨;牛血清白蛋白三元体系结合反应的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4 |
江其勤;;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成功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2期 |
15 |
张海燕;邢佩佩;李娜;徐克花;唐波;;蛋白质标记荧光探针的研究及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
16 |
刘志洪,李文化,沈萍,蔡汝秀;Fura-2荧光探针研究Ca~(2+)对大肠杆菌细胞的跨膜作用[J];化学学报;2004年04期 |
17 |
许颂霄,王虹,尹一兵;定量PCR的荧光技术[J];生命的化学;2005年05期 |
18 |
陈伟;段武彪;贺春英;李桂平;;非对称酞菁作为荧光探针的研究与展望[J];医学信息;2005年12期 |
19 |
李占东;吕会田;乐加昌;范青华;李文;罗志勇;;IgG-Eu-IDPA对抗原IOV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年02期 |
20 |
穆晞惠;童朝阳;;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