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致病特征及Quorum Sensing系统调控机制研究

王平  
【摘要】: [目的]从临床角度出发,排除人为因素影响,研究临床野生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能力,探讨密度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QS)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的关系,为QS系统群体控制理论提供新信息,为临床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临床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特征及对策为研究方向,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特点、耐药规律;检测QS系统功能缺陷时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表达变化情况;检测QS系统编码基因突变特点,分析QS系统对毒力因子表达调控机制。 [结果]1、本研究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呼吸道最为突出;在ICU最为多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问题严重,有多重耐药,与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本研究检测8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95.34%的菌株QS系统功能正常,QS系统功能缺陷株检出率只有4.76%。3、QS系统功能缺陷株多种毒力因子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QS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各致病因子表达或严格控制,或部分调控。QS系统严格调控弹性蛋白酶分泌,QS系统是绿脓菌素分泌、生物被膜形成和泳动能力调控机制之一。4、在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中,rh1系统参与了弹性蛋白酶表达、绿脓菌素分泌、生物被膜形成和泳动能力调控。5、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功能缺陷株QS系统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包括基因缺失和或点突变),许多突变位点相同。 [结论]1、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绝大多数QS系统功能正常,少数QS系统功能缺陷,QS系统功能缺陷株致病能力减弱,说明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干扰铜绿假单胞菌OS系统可能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的新治疗手段。2、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功能缺陷株致病能力减弱,但QS系统功能缺陷并未导致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能力完全丧失,干扰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不能完全清除感染,细菌可利用自身及环境中的一切有利因素生存,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能需要多种手段联合使用。3、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强弱受包括QS系统在内的复杂网络调控,宿主个体差异、内环境、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在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4、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编码基因存在突变高发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秀芳;孔东辉;柴杰;;17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3期
2 梁群;孙晖;蒋希成;;大蒜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LAS基因转录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年04期
3 Ishii Y;Eto M;Mano Y;王鹏;王明贵;;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ME1071体外增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年04期
4 卢锦萍;罗征秀;罗健;刘恩梅;符州;;儿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年08期
5 陈亚芳;葛称;;2008—2010年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年08期
6 徐红萍;李红;徐笛;;铜绿假单胞茵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3期
7 徐红萍;李红;徐笛;;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7期
8 童郁;周铁丽;费静娴;侯佳惠;;铜绿假单胞菌ESBLs基因分布及同源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8期
9 温从丛;朱晓娜;胡国新;葛仁山;李庆兴;;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5年耐药性变化[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冯东霞;董方;宋文琪;徐樨巍;;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1 张宁;邱泽亮;王伟;徐俊龙;楼天正;;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2期
12 石月萍;;铜绿假单胞菌3年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6期
13 孙乐标;;2005至2009年我院ICU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迁[J];河北医药;2011年14期
14 周霓;罗婵清;郭丽娜;;某综合医院铜绿假单胞菌2005-2009年耐药性的变迁[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15 李兰;;36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1期
16 林定忠;;临床标本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年09期
17 王素兰;张春艳;刘兴莉;徐伟;王世富;;临床分离的11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年09期
18 诸葛敏;;3256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4期
19 许潘健;苏盛通;陈惠业;庞璐;;中药培养基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绿色素产生的效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年08期
20 周星辰;上官丹罡;李苌清;王霆;;国内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耐药性的回顾分析[J];中南药学;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天恩;何志捷;邓义军;黄子通;蒋龙元;;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敏感监测[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复苏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陈亚红;姚婉贞;刘振英;张晓伟;;2000至2005年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变迁及耐药性[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丽霞;张立;杜佰风;冯爽;;16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唐爱琴;王小娜;范玲玲;;86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沈继录;朱德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多药外排泵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何晓锋;曹晋桂;张虎;马文杰;吴镝;焦力群;王敏;方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及其DNA多态性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五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7 窦懿;;烧伤病房11年抗菌药物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殷少军;何礼贤;瞿介明;欧周罗;胡必杰;王葆青;陈雪华;;免疫受损宿主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时趋化因子基因表达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詹毅;余兰;;老年病科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A];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C];2004年
10 倪明;田德英;宋佩辉;余冰;陈红云;李霞;;DNaseI对非黏液型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致病特征及Quorum Sensing系统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林;铜绿假单胞菌内在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陈一强;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王杰;中国部分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俞莺;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小鼠伤口定植绿脓杆菌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媛媛;粘附分子MAdCAM-1/VCAM-1在奶牛乳腺炎作用中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魏殿军;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8 胡洪波;机械通气新生儿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或/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叶露;pvdQ基因在人肠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作用以及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单志英;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早期相关基因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志华;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耐药作用及其调控基因mexR的突变情况[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良;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刘加彤;ICU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4 林丽华;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干预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段佳丽;铜绿假单胞菌中影响RsmA调节基因的筛选及调节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汪浙炯;PhoQ/PhoP与外膜蛋白OprH在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性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曾祥萍;AL-1单用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郭生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肺感染模型的建立及抗生素干预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9 吴雷;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细菌耐药性及预后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0 章喻军;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耐药和保护原功能蛋白组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问题严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李曙平;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病房的主要致病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胡志东;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N];健康报;2009年
4 林红燕 叶晓光;医院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变化规律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驻沪记者 张莉;先声药业重拳出击高端抗生素[N];医药经济报;2008年
6 北京朝阳医院 张洪玉教授;生物被膜病在作怪[N];健康报;2000年
7 王选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抗生素治疗(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记者匡远深;警惕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感染肺炎[N];健康报;2009年
9 ;中药研究专辑(27)[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翁心华 卢洪洲;耐药菌感染治疗药物的选择[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