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微光学器件的气动膜片式微滴喷射制造技术研究

谢丹  
【摘要】: 近代光学和光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光电子仪器及其元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型化和智能化成为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发展方向,由此诞生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微光学(micro-optics)。微光学器件在几乎所有的工程应用领域,尤其在现代国防科技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微光学器件的实际制作水平远远落后于理论设计水平,加工问题已成为阻碍其迅速发展和应用的巨大障碍。因此,针对微光学器件制作的高效率、大批量、低成本制造技术是各国学者竞相研究的重要课题。微滴喷射是一种通过产生微米级的液滴实现微量流体精确分配的技术,属于非接触直写式制作技术的范畴,作为一种增材式制造方法,它不仅可以节约材料、减少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具有极好的环境兼容性,并能与计算机控制紧密结合,直接喷射制作复杂的三维结构,可以满足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对环境保护、材料利用率以及工艺灵活性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微光学器件制作的气动膜片式微滴喷射技术。该技术融合了压电喷射装置和气压直接驱动装置的优点,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维修及拆卸方便、驱动功率大以及可靠性优良的特点。本文在构建气动膜片式微滴喷射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了气动膜片式喷射机理及实验研究,所做的工作阐述如下: 首先,以膜片模态、载荷-挠度特性、膜片与液体的固-液耦合关系为理论基础,运用非平衡伯努利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气动膜片式喷射过程的数学模型,获得输入气压与膜片变形、腔内压力以及喷嘴出口流体速度的关系,并以此作为优化微喷射装置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的理论依据。 其次,构建了包括微喷射装置、电磁阀驱动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图像在线监测系统及精密运动平台的气动膜片式微滴喷射系统。重点研究了玻璃喷嘴的可控制作技术和基于延时触发的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可用来获取微液滴喷射形成和沉积成型过程的图像信息,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计算出液滴大小、飞行距离与速度。 接着,基于Fluent 6.3中的VOF模型模拟了喷射形成主液滴及卫星滴的全过程,探讨了微液滴形成的规律。利用喷射平台进行了微液滴喷射的一致性分析,研究了设备结构参数及控制参数与液滴大小及喷射速度的关系。此外,以不同物理性质的溶液为对象进行了粘度及表面张力对液体喷射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然后,利用能量守恒的分析方法对微液滴碰撞基板后的各个过程进行理论研究,运用反弹阈值公式根据微液滴碰撞前的初始条件判定碰撞后的变形状态。此外,通过实验方法得到不同物理性质的微液滴在多种润湿性基板上的沉积过程,并分析了液滴物理性质、液滴与基板的相互作用对微液滴沉积过程的影响,为喷射制作中的沉积过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最后,利用紫外固化胶完成了直径为75-400μm微透镜阵列的制作。对平均直径为333.28μm的9x9微透镜阵列进行检测,其尺寸偏差约为1.6%,表面平均粗糙度约为0.243nm,焦距计算平均值为389.07μm、均匀性误差为1.6%,利用玻罗板测得焦距平均值为482.04μm、均匀性误差为1%,结果表明微喷射方法用于制作微光学器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极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附录中还介绍了一种适用于聚合物微光学器件复型制作的微压印技术。分别探讨了采用接触式压印技术制作光栅和采用非接触式压印技术制作微透镜阵列的方法。结果表明,微压印技术是完成聚合物微光学器件高效率、大批量、低成本制作的良好方法,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舒霞云;张鸿海;;多材料按需微滴喷射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年02期
2 迟百宏;洪元;吴逸民;刘大勇;;银墨水/树脂双材料微滴喷射过程数值模拟与分析[J];电子元件与材料;2022年01期
3 王成硕;贺建芸;迟百宏;刘丰丰;杨卫民;焦志伟;;熔体微滴堆叠成形温度场模拟与实验分析[J];塑料;2017年02期
4 卢淑萍;陈红玲;肖随贵;;基于图像处理的3D打印金属微滴运动参数测量[J];传感器与微系统;2021年08期
5 左寒松;金文中;石阿娜;柳翊;安俊超;刘明;张伟;;金属微滴喷射增材制造技术[J];铸造技术;2020年08期
6 肖渊;张威;王盼;李红英;;直接驱动型压电式喷头微滴产生过程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0年17期
7 薛光怀;贺永;傅建中;吴森洋;;压电式喷头的微滴喷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8期
8 袁涛;雷永平;王同举;林健;符寒光;;微滴制备及其均一性检测[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20年08期
9 王枫荻;陈斌;;肉毒杆菌毒素微滴注射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09期
10 王吉松;许海燕;;一种微滴喷射控制及质量校验设备的研究设计[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4期
11 蒋小珊;齐乐华;罗俊;曾祥辉;杨方;;金属微滴产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15期
12 陈从平;黄杰光;王小云;;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喷射式3D打印过程微滴可成形性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13 张鸿海;舒霞云;肖峻峰;谢丹;;气动膜片式微滴喷射系统原理与实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14 韩丹丹;张金凤;邓吉楠;胡宁;杨军;;基于流动聚焦微流控芯片的液晶微滴制备及传感响应分析[J];分析化学;2021年10期
15 李素丽;魏正英;卢秉恒;;高温钛合金微滴沉积成形有限元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4期
16 罗兴录;樊吴静;单忠英;韦仁川;吴海宁;;微滴灌溉对木薯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17期
17 肖渊;齐乐华;罗俊;钟宋义;周计明;;金属微滴形成过程图像采集及关键参数测量[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山山;钟希祥;任彦霖;逄燕;刘赵淼;;按需气动式高温铝微滴稳定生成的动力学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20年
2 彭子芳;罗亚柯;罗沛如;张文芬;赵无垛;张书胜;;带电微滴驱动小分子醛类化合物的在线衍生及其实时高分辨检测[A];河南省化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3 徐元迪;刘赵淼;逄燕;;喷孔高径比对微滴生成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4 钟希祥;高山山;逄燕;刘赵淼;;微滴喷射中形成角变化对液滴断裂的影响[A];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C];2019年
5 莫远兵;罗俊;张代聪;伊浩;高昆;齐乐华;;基于金属微滴喷射的表面电路打印研究[A];创新塑性加工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6 亢一澜;岑皓;雷振坤;秦庆华;仇巍;邱宇;;用微拉曼方法进行纤维微滴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7 雷振坤;仇巍;亢一澜;云海;;单纤维微滴拉伸测试中的应力传递行为[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徐元迪;逄燕;任彦霖;钟希祥;刘赵淼;;基于压电驱动的微滴按需喷射均匀性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王莹;刘芳;刘永杰;白刚;;自体精浆为保护剂的微滴精子玻璃化冷冻[A];2012第二届宁夏生殖医学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资料汇编[C];2012年
10 钟希祥;徐元迪;逄燕;刘赵淼;;微滴喷射中液滴成型的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11 赵振昊;林峰;;一种新型的基于交变滞惯力与静电力复合的微滴喷射技术[A];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7年
12 赵军钗;邢博;;原子力显微镜原位研究等规聚丙烯纳米微滴内的成核和生长[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3 赵振昊;林峰;;一种新型的基于交变滞惯力与静电力复合的微滴喷射技术[A];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17年
14 姜辉;陈殿印;朱一;陈上碧;;光纤陀螺用光学器件的匹配优化[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5 王学勤;郭礼芹;刘充;袁观勇;;基于白光干涉的陀螺光学器件测试技术[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6 李宏明;李俊庆;金磊;李淳飞;;基于手性耦合的光学器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7 齐予;赵忠杰;;精密光学器件支承结构的稳定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8 洪来法;;基于核酸精准检测的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技术[A];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9 焦绍杰;逄燕;刘赵淼;;可变形通道壁面对微液滴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22年
20 黄世琳;李娟;刘林;周丽丹;田雪林;;各向异性全疏表面上的无损液体自输运:微观液体残留的形成机制及其抑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卷)[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谢丹;微光学器件的气动膜片式微滴喷射制造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舒霞云;气动膜片式金属微滴喷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钟宋义;均匀金属微滴气动按需喷射行为及表面形貌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4 王建军;微滴喷射成形机理及机电协同调控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
5 尼启良;液体微滴喷射靶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6 韩海龙;基于共振效应的硅基高性能光学器件[D];南京大学;2018年
7 方朝龙;基于液体特性的可调谐微纳光学器件的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7年
8 赵炳戈;基于纳米量热技术的金属微滴和非晶颗粒极端非平衡相变研究[D];上海大学;2017年
9 贾光伟;微滴乳液聚合及其在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上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颜树华;二元光学器件设计理论及并行制作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1 郭培涛;长脉冲激光辐照下多孔薄膜激光损伤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2 马瑞;燃气轮机燃烧室条件下液烃微滴动态特性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9年
13 马富强;微液滴酶反应器超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14 黄芳胜;同轴界面剪切技术制备与分选微液滴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5 陈耕潮;微流操控技术中的微液滴生成和操控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
16 吴倩楠;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光学器件[D];苏州大学;2015年
17 马晓冬;基于亲疏水模式的微液滴阵列芯片及其在多重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8 关春颖;微结构光学器件功能与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9 朱修锐;高精准和自动化的微液滴数字PCR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毛必申;压电微滴喷射机理及其观测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黄雁;可逆光响应凝聚微滴和酶反应速率的快速调节[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
3 刘欢欢;斜纹织物表面微滴沉积过程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9年
4 张海义;电流体动力学微滴喷射及其视觉检测[D];北京工业大学;2019年
5 王飞;气动微滴喷射状态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9年
6 蔡基利;微滴喷射快速成形Al_2O_3陶瓷微球的工艺及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7 侯俊芳;气动式焊锡膏微滴喷射阀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8 魏顶;基于微滴的显微拆蛋系统构建及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9 王岩;回音壁模式液晶微腔温度传感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10 尹博;织物表面喷射打印成形导线工艺条件影响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年
11 张楠;液态金属微滴制备装置设计及工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12 丁蓓;微纳米复合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微滴滚动/黏附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7年
13 杜亚楠;基于多重微滴PCR偶联荧光分光光度法生物基因定性、定量、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14 陈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用于牛羊肉掺假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15 熊伟;电子封装用凸点阵列均匀金属微滴可控打印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16 魏振先;冰模快速成型微滴喷射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7年
17 张丹;气压驱动式微滴喷射沉积过程仿真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18 阚宝慧;乳液微滴芯片扫描成像分析仪的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21年
19 陈兰;织物表面微滴喷射打印沉积过程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20 张文婧;铝及高聚物表面冷凝微滴自驱离功能膜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鹿振林;智能微滴灌:为庄稼定制[N];莱芜日报;2017年
2 徐珊珊;“覆膜微滴灌”节水又增产[N];海南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杜素格 徐志波;膜下微滴灌 节水又高产[N];河北科技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赵晨;光学器件或成VR普及痛点[N];中国电子报;2016年
5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我国自主研发单细胞微液滴系统在青发布[N];青岛日报;2022年
6 段歆涔;科学家解释微液滴秘密[N];中国科学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