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微纳二元非均匀光栅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
光栅作为一个历久而弥新的光学器件,随着现代微纳技术及集成光路的发展,特别是硅基光电子学的发展,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同其他光电器件一起,光栅为人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均匀光栅相比,非均匀光栅增加了设计自由度,能灵活控制光栅区域进行傅立叶级数展开时各个分量的分布,且能阻止光栅中泄漏模的快速衰减,实现宽带、高效反射等功能。此外,非均匀光栅还能实现宽谱的角度响应,这能降低微光学系统对准难度。鉴于硅基微纳光学器件是实现光路集成、片上光电转换以及探测的重要基础元件,论文所有研究将聚焦于微纳尺度范围内。本文在“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前期预研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重点研究硅基微纳二元非均匀光栅的器件及应用,取得了如下成果:
(1)从严格耦合波分析(rigorous coupled-wave analysis, RCWA)方法出发,结合本论文实际情况,推导出了基于绝缘体上硅(silicon-on-insulator, SOI)材料系统的多层非均匀光栅结构的严格耦合波分析法,此方法表现出了较好的数值稳定性。
(2)根据严格耦合波分析方法并结合时域有限差分算法,采用单层非均匀光栅结构,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高性能的偏振分束器。源于构成材料的高折射率差以及非均匀光栅层的形状调制,在90nm(1.53~1.62μm)的光谱范围内,该结构表现出较高的衍射效率和消光比,并在中心波长1.57μm处,获得了相对较大的角度带宽。
(3)由严格耦合波分析方法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设计和优化了一种高性能的非均匀光栅反射镜。得益于横电场(transverse electric, TE)偏振光谐振模的共存及相互作用,该器件在630m宽谱范围内(1.47~2.1μm),具有反射率高,在中心波长1.8μm处,角度带宽大的优越性能。作为应用实例,本论文还设计了一种用于氮化镓基短波长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非均匀光栅反射镜,以提高芯片的外量子效率。
(4)应用多层光栅严格耦合波分析方法及粒子群优化算法,还设计、优化并展示了一种基于多层非均匀光栅结构的高性能偏振无关反射镜。源于横电场(TE)和横磁场(transverse magnetic, TM)偏振光泄漏模谐振的同时共存及相互作用,该结构在宽谱范围内,表现出很高的反射效率,较低的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 IL)和偏振相关损耗(polarization-dependent loss, PDL),并在中心波长1.68μm处,获得了较大的角度带宽。此外,数值分析表明,该器件还表现出较好的工艺容差性。
|
|
|
|
1 |
卢文达,李龙元;非均匀弹性双曲冷却塔的动力计算[J];力学季刊;1987年02期 |
2 |
苏林祥
,毕祝
,孙义亭;非均匀凝聚炸药冲击起爆的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1981年02期 |
3 |
汪珍如,曲钦岳,陆(土炎),初一;含有反常质子的反常中子星II.非均匀星体模型[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2年04期 |
4 |
黄用宾;沈芝蓉;;载荷垂直于非均匀变截面弹性园环的弯扭问题[J];工程力学;1985年04期 |
5 |
刘曾荣
,罗诗裕;非均匀法向压力作用下圆环形变的摄动解[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
6 |
金亚秋;非均匀散射介质的二维矢量辐射传输方程[J];科学通报;1990年13期 |
7 |
纪振义,叶开沅;轴对称非均匀圆柱壳非线性屈曲的一般解[J];力学季刊;1991年02期 |
8 |
叶开沅,童晓华,纪振义;非均匀变厚度梁的动力响应的一般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2年09期 |
9 |
文莉娟;吕世华;孟宪红;马恒;;绿洲内城镇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01期 |
10 |
汤剑;徐泽水;刘守生;许旭东;;全局非均匀积性语言评估标度[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9年05期 |
11 |
曾宗泳;肖锋钢;刘建国;刘文清;;非均匀大气近地面层温度梯度的光学测量[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年01期 |
12 |
王鼎盛,蒲富恪;非均匀铁磁体的一个简单模型[J];物理学报;1976年04期 |
13 |
叶开沅,纪振义;非均匀变截面梁的稳定和自由振动的阶梯折算法[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
14 |
王周元,范世宏,姬凤英,张树勋;甘肃地区地壳速度的非均匀分布[J];西北地震学报;1996年02期 |
15 |
白宝钢;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的计算机动画向量混合方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6 |
张春会;;非均匀、随机裂隙展布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J];煤炭学报;2009年11期 |
17 |
叶开沅,王银邦;任意分布载荷下两对边简支单向非均匀变厚度矩形板的弯曲问题[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6年10期 |
18 |
钟迪生;刘宏俊;;非均匀金属介质薄膜太阳光谱选择吸收器[J];激光与红外;1988年12期 |
19 |
郑健龙;罗建辉;;非均匀变厚度Timoshenko连续梁的弯曲[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89年Z1期 |
20 |
姚志欣;偶极子在非均匀外场中的受力[J];大学物理;1990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