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声增敏ADM”治疗乳腺癌的作用及机制

马小鹏  
【摘要】: 第一部分超声活化ADM产生活性氧的检测 目的:研究低频超声波是否不改变阿霉素(ADM)光谱特性,以及能否活化ADM产生活性氧。 方法:利用活性氧探针并借助荧光光谱分析超声活化ADM后活性氧的产生,并进一步利用荧光染色法测定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7/ADM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另外,比较超声干预前、超声干预后的ADM的吸收光谱曲线。 结果:超声干预前、超声干预后的ADM的吸收光谱曲线没有差异;而超声干预后的ADM溶液使得FCLA曲线峰值提高,但加入SOD以及NaN3后峰值降低;超声干预后MCF-7/ADM细胞、MCF-7/S细胞的DCF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8.4±6.5、36.7±4.2明显高于相应的超声干预前的DCF平均荧光强度(16.5±1.8,19.3±2.9)(P0.05)。 结论:经过上述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一定波长强度的超声能产生单线态氧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实验2),并提高乳腺癌细胞内ROS的水平(实验3),而且并不改变ADM的分子结构(实验1)。 第二部分超声增敏ADM、逆转化疗耐药的检测 目的:研究低频超声波是否能增敏ADM化疗、以及逆转耐阿霉素的人乳腺癌细胞的化疗耐药。 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S、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7/ADM为研究对象,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检测耐药蛋白MDR1、P-gP的表达,以及检测细胞凋亡来验证低频超声波增敏ADM化疗、逆转化疗耐药的价值及机制。 结果:“超声+阿霉素”("US+ADM")对乳腺癌细胞(MCF-7/S、MCF-7/ADM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US+ADM"耐药细胞的IC50值为12.96,耐药逆转倍数3.76。分别测定细胞内阿霉素浓度发现:超声照射后MCF-7/S和MCF-7/ADM细胞内的阿霉素浓度明显上升。RT-PCR分析发现:"US+ADM"处理组MDR1 mRNA. MRP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低于单纯ADM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US+ADM"处理组的P-gp蛋白、MRP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ADM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AO/EB荧光染色后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超声干预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阿霉素”能明显抑制细胞表面耐药标志物P-gp、MRP1的表达。“US+ADM”提高了MCF-7/ADM及敏感株MCF-7/S的细胞内阿霉素的浓度。超声对MCF-7/ADM及MCF-7/S的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逆转耐药的生物学效应。 第三部分超声增敏ADM化疗对鼠乳腺癌移植瘤的作用 目的:观察"US+ADM"对小鼠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BALB/c小鼠右腋皮下注射MA782细胞,制作鼠乳腺癌移植瘤,成功建模鼠40只,随机分成单纯超声组、US+ADM组、单纯ADM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予以相应干预后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以及小鼠的存活情况,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以及小鼠的生存曲线,从而探讨超声增敏ADM化疗对鼠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结果:US+ADM组的小鼠移植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与单纯A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S+ADM组的小鼠整体存活时间较单纯ADM组延长,(P0.05)。单纯ADM组则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移植瘤生长较慢;而单纯超声干预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结论:超声增敏ADM化疗对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能够延长乳腺癌小鼠的生存时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伟珠;李祥勇;周克元;;PTEN体外转染对乳腺癌细胞ZR-75-1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J];右江医学;2006年02期
2 孙慧;孙蕾娜;战忠利;魏熙胤;孙保存;郝希山;;Survivin及其相关基因在BCML-TA299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6年10期
3 王玉栋;刘巍;;肿瘤标志物与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治[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年04期
4 杨光;张祥宏;;骨桥蛋白与乳腺癌的关系及其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2期
5 侯吉学;马辉;黄桂林;;VEGF-C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年04期
6 王颖;王渝东;万跃;谭兵;吴永忠;;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对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7年20期
7 王文静;王茂玉;王明玉;;雌激素、Fak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8年01期
8 常永丽;李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及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年02期
9 吕新玲;孙振柱;;Rho亚家族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09期
10 成广存;孙雪青;周晓明;王建华;;肿瘤微环境在乳腺癌发展和治疗方面的作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11 谭健;;癌基因扩增和癌瘤的预后[J];国外医学情报;1987年08期
12 ;乳腺[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1997年01期
13 邹强;在乳腺癌细胞中NF-B介导的化疗耐药性[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2年02期
14 向阳;白介素7通过wortmannin敏感径路诱发乳腺癌细胞的生长[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年06期
15 谢明均,姜雄;Apigenin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及诱导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5年02期
16 钟刚,李蓁,何福仙;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凋亡/抗凋亡系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5年01期
17 胡孝渠;秦利;苏逢锡;姚和瑞;陈积圣;龚畅;郭巨江;于风燕;贾海霞;;载体介导HER-2RNA干扰治疗乳腺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8 李琦;袁云娥;韩为东;郝好杰;伍志强;赵亚力;;热断层成像技术用于乳腺癌裸鼠模型实验初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6期
19 梁爱玲;侯敢;黄迪南;;丁酸钠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8期
20 江雪杰;王季石;方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辉;文继舫;吴晓英;;REST在乳腺癌中的功能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云涛;史立波;李海平;范忠林;任曙光;;睾丸酮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生长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李涛;陈正望;;炎性多肽Daintain/AIF-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A];肿瘤病因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疗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胡晨;陈彬;王越;陈先华;;乳腺癌中IGF信号途径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A];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谢英;吕占军;段肖翠;侯洁;韩丽枝;王秀芳;;α-生育酚琥珀酸酯对乳腺癌细胞中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6 马琼;裘秀春;Wei Wang;范清宇;Shi Ke;;靶向IL-11Rα的特异性造影剂在乳腺癌成像中的应用[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7 董学君;郑专;陈建军;王贵珍;;逆转录结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乳腺癌细胞hMAM基因表达[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卫红艳;任留梅;翟琼莉;邱明才;;人成骨样细胞MG-63与乳腺癌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张海谱;单保恩;;ALDH1和CD55表达在乳腺癌中的预测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戴建建;章静茹;陈峰;马道新;纪春岩;;EGFR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鹏;“超声增敏ADM”治疗乳腺癌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聂秀青;拉帕替尼诱导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凋亡机制及其与ABT-737的协同抗肿瘤作用[D];复旦大学;2010年
3 孙西洋;新型纳米复合载体的构建及其介导NK4基因在治疗乳腺癌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莹;TSG101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与HIF-1α、MAPK/ERK信号通路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5 袁霞;应用基因芯片(Microarray)和实时监测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他莫昔芬和雌二醇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D];吉林大学;2005年
6 胡成进;Kallikrein6基因在乳腺癌表达、调控及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刘亚芳;乳腺癌细胞中ERα和DNA甲基化调控CLDN6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红;人全长survivin基因修饰DCs疫苗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杜红延;骨唾液酸蛋白在乳腺癌骨转移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10 孙延波;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探讨Heregulin β1诱导乳腺癌细胞差异性表达基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鑫;低氧因素对肾细胞癌中肾上腺髓质素ADM表达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白冰;不同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中趋化因子差异表达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3 周媛媛;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胡梦娜;NGF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及其抑制因子筛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君兰;雌激素受体α66介导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耿莹;siRNA干扰LOX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宦大为;乙酰肝素酶和SDF-1/CXCR4生物学轴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陈国利;RNAi对乳腺癌乙酰肝素酶表达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赵冀安;生育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雌性SD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10 孙岩;变构菌素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机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普根 通讯员 侯六根 刘勇;东方物探ADM项目第一阶段完成[N];中国石油报;2010年
2 记者 胡军华;ADM在华欲借饲料厂重振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胡军华;中国市场金龙鱼大胜福临门[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记者 毛黎;美发现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5 王炜 编译;5分钟,乳腺癌细胞检验提速[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实习生 蒋洪涛;激素治疗应慎重,别让乳腺癌瞄上你[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王丽霞;乳腺癌治疗将有新途径[N];光明日报;2011年
8 刘霞;一种天然分子能阻止乳腺癌恶化[N];科技日报;2011年
9 ;专家发现抑制DNA修补可杀死乳腺癌细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抑制DNA修补可杀死乳腺癌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