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强磁场装置及脉冲平顶磁场实现方法的研究
【摘要】:
磁场可以直接作用于电子或者其他类似的粒子,改变它们的状态和行为,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和基本的研究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研究对磁场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磁场强度越高,对于物质系统的基本粒子状态改变越大,会有更多更新的科学现象出现。所以强磁场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目前,强磁场是指磁场强度高过商用超导磁体所能达到最高的磁场。强磁场按照工作时间可分为两类:稳态强磁场和脉冲强磁场。稳态强磁场提供持续稳定磁场;脉冲磁场提供短时的高强磁场,它产生的磁场比稳态磁场高。本文将主要讨论脉冲磁场建设相关课题。脉冲强磁场实验室由三个部分组成:脉冲电源、脉冲磁体和科学实验设施。其中科学实验室设施主要为科学实验服务,包括提供低温、真空和激光等实验环境及采集样品信号等,这部分非本文将要讨论的内容。
脉冲电源有电容器储能电源、电感储能电源及脉冲发电机电源等几种。其中电容器电源和脉冲发电机电源是最重要的两种电源,电容器电源以高储能密度电容为储能器件,系统结构简单,建造和使用容易、安全可靠,易于维护;脉冲发电机电源利用飞轮储能,储能密度高,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可依据需要调节,能满足磁场波形控制的需要。脉冲强磁场的电源系统将在本文的第二章中讨论。
脉冲磁体是脉冲强磁场的核心。脉冲磁体的分析和设计,必须综合考虑电磁场、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及三场的综合作用。磁体中电流产生磁场,电流和磁场作用产生的电磁力,使磁体形变,形成应力场。电流在磁体中产生焦耳热,温度升高,导体电阻率变化,这又将影响下一刻的电流和发热功率(温升),所以电磁场和温度场是交叉影响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也相互作用,磁体发热,导体膨胀,应力场将发生变化。由此可见,脉冲磁体中各场相互交叉响应,物理过程很复杂。脉冲磁体的基本原理和物理过程将在第三章中讨论。
脉冲强磁场和稳态强磁场各有所长,脉冲强磁场产生的磁场高,稳态强磁场稳定持久。而某些科学实验对磁场强度和稳定度都有要求,如核磁共振(NMR)实验和比热测试实验等,科学家们提出了结合稳态和脉冲两种磁场优点的脉冲平顶磁场,它能提供强度高且在一段时间稳定的磁场,磁场强度比稳态磁场高,稳定度比脉冲磁场好。本文第四章将致力于研究实现这种磁场波形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方案,本文选定了采用双线圈磁体的方案实现脉冲平顶磁场:一个线圈实现常规长脉冲磁场(称为主磁场);在主磁场开始下降时,另一线圈(辅磁体)开始工作产生辅助磁场来补偿主磁场的下降,主辅磁场相互配合形成脉冲平顶磁场。
为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得到最高水平的脉冲平顶磁场,整个系统需要深入分析和优化。而磁体优化设计是整个系统优化设计的首要任务。磁体优化设计可分为两步首先,分析磁场的波形(磁体的电惯性)与磁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全盘优化设计提供优化原则和指导方向;然后,考虑现有实验条件,全盘综合考虑电源系统和磁体系统,使优化结果有效、可靠。
经过电磁优化设计后的磁体,还需要进行应力校验,若磁体应力不能满足要求,需重新进行优化,直至满足要求为止。至此,双线圈磁体的全部理论研究工作结束,可以开始绕制磁体。绕制完成的磁体,必须先经过实验测试后,才能进行全面实验。磁体的绕制和测试工作将在第五章中介绍。
|
|
|
|
1 |
彭涛,辜承林;脉冲强磁场发展技术[J];核技术;2003年03期 |
2 |
杨凯;辜承林;;脉冲强磁场内高温超导传输特性实验技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3 |
杨凯;辜承林;;高温超导薄膜YBa_2Cu_3O_(6.5)正常态电荷传输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6年01期 |
4 |
;“脉冲强磁场下的前沿科学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5 |
杨凯;辜承林;;基于脉冲强磁场的高温超导薄膜YBa_2Cu_3O_(6.45)霍尔效应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01期 |
6 |
;国家发改委批复“强磁场实验装置”立项建议书[J];中国基础科学;2007年02期 |
7 |
;中比合作建设高水平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2期 |
8 |
;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在我校开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9 |
;中国最大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建[J];大众科技;2008年05期 |
10 |
王成;;脉冲强磁场的发展及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
11 |
叶茂福,吴成,李银安,张宝珍;脉冲强磁场用于金属成形的初步试验[J];物理;1987年02期 |
12 |
吴佑实;姚亮;印根明;;脉冲强磁场用于金属弯管工艺初试中的理论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13 |
白希尧,白敏冬;超强脉冲磁场技术[J];自然杂志;1991年08期 |
14 |
高瑞芬,朱泽智,陈兆甲;脉冲强磁场[J];物理;1981年07期 |
15 |
杨伏明,赵汐潮,吴永生,李楚建,于志弘;利用脉冲强磁场测量稀土钴永磁合金的磁滞回线[J];物理;1984年09期 |
16 |
汪茂泉,张裕恒;脉冲强磁场电路系统的最佳设计——理论和方法[J];低温物理学报;1984年02期 |
17 |
丁炜;彭涛;辜承林;;脉冲强磁场探测系统的基本实现[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6期 |
18 |
张裕恒;脉冲强磁场系统最佳设计的理论[J];物理学报;1980年09期 |
19 |
戴陶珍,范则阳,李敬东,唐跃进,程时杰,潘垣;舰船电力系统用1MJ高温超导环型储能磁体的设计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4年01期 |
20 |
许国兴;王秋良;;短腔自屏蔽核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的设计[J];低温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