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原料对碳热还原法合成Al_4SiC_4和Al_4O_4C的影响
【摘要】:在Al-Si-C三元系统中,Al4SiC4由于其低密度(3.03g/cm3),高熔点(-2353K)以及优异的抗氧化抗水化性能,有望成为高性能耐火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日益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合成Al4SiC4的方法已有很多种。但大多数合成方法都需要高成本的单质元素粉末或合成原料,限制了Al4SiC4的工业化应用。出于经济和效率的双重考虑,碳热还原法由于其工艺简单,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同时,利用天然原料作为反应的初始原料更是大大降低了合成成本,有利于工业化的生产。研究利用氧化物体系天然原料由碳热还原法合成Al4SiC4的反应机理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对其开发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氧化物体系中利用碳热还原法合成Al4SiC4的过程中会伴随有Al4O4C的生成。Al4O4C可被用作高性能耐火材料或含碳耐火材料用添加剂。然而关于Al4O4C的合成的相关文献较少,有必要对Al4O4C的合成及相关性能进行分析研究。
本论文采用矾土熟料,SiO2/SiC和炭黑为原料利用碳热还原法合成Al4SiC4,利用热重分析、XRD和SEM等测试技术,分析了其反应机理,以及不同原料的配比,煅烧温度对反应合成材料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以氧化铝和炭黑两种粉末为原料并添加Al粉后合成Al4O4C。对比分析了铝粉和炭黑的添加量对碳热还原反应生成Al4O4C影响,并测试了合成的Al4O4C对镁碳砖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以矾土熟料,SiC和炭黑为原料进行碳热还原合成,首先是矾土熟料中硅线石的碳热还原,然后是Al2O3的碳热还原,反应过程中间产物为Al4O4C,最后其于SiC, C反应合成Al4SiC4,所生成的Al4SiC4晶粒为不规则的片状晶粒,Al4SiC4的形成机理主要为固-固反应;以矾土熟料,Si02和炭黑为原料进行碳热还原合成,多了Si02的碳热还原,而合成的Al4SiC4晶粒大部分呈现出六方片状的形貌,晶粒的表面光滑,交错生长在一起,Al4SiC4的形成机理主要为气-固反应。当Si源不足时会生成Al8SiC7,随Si源增加会出现单质Al和Si。在高温下金属Al和Si会形成液相,包裹并连接Al4SiC4晶粒,同时在Al4SiC4晶粒表面上液相的金属Al和Si会促进Al4SiC4晶粒的成核。
以氧化铝和碳反应生成Al4O4C主要反应机理为固-固反应,生成的Al4O4C晶粒为不规则小颗粒;以氧化铝、金属Al和碳反应生成Al4O4C主要反应机理为气-固反应,生成的Al4O4C晶粒为板状。随Al加入量的增加,生成Al4O4C的反应速率加快,生成量增大。随C的增加,A1203的含量基本没有改变,而Al4O4C生成量减少,Al2OC的生成量增加。合成的Al4O4C开始氧化温度约为809℃,添加Al4O4C的镁碳砖抗氧化性能与添加Al的含碳试样相当。
|
|
|
|
1 |
戴红莲,王思清,查从济,闫玉华;碳热还原法制备重结晶SiC粉末的研究[J];陶瓷学报;2002年03期 |
2 |
刘素琴;龚本利;张戈;;新型碳热还原法制备复合正极材料LiFePO_4/C[J];合成化学;2007年02期 |
3 |
李艳红;吴锋;吴川;白莹;;碳热还原法制备Sn-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J];功能材料;2007年12期 |
4 |
庞微;伍登学;齐建起;周纪承;杨晶;廖志君;卢铁城;;碳热还原法合成纯相氮氧化铝粉体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1期 |
5 |
丘泰,龚亦农,徐洁,李远强;碳热还原法低温合成SiC粉末的研究[J];江苏陶瓷;2001年02期 |
6 |
匡加才,张长瑞,周新贵,王思青,易万达;不同铝源对碳热还原法合成氮化铝粉末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03年05期 |
7 |
张继红,蔺雷亭,魏德军,李广进;制备高B_(6.5)C相含量碳化硼粉末的工艺探讨[J];无机盐工业;2004年05期 |
8 |
张宁;龙海波;刘昊;才庆魁;;碳化硅纳米粉体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7年03期 |
9 |
彭可武;张鹏;谭昭;白睿;;碳热还原法制备富镧稀土硅铁合金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
10 |
方民宪;彭金辉;陈厚生;陈德明;;碳热还原法制取碳氮化钛的热力学原理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年05期 |
11 |
叶宏亮;马文会;杨斌;任玖阳;刘大春;戴永年;;工业硅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J];轻金属;2007年11期 |
12 |
王福;曹文斌;孙加林;何荣亮;;碳热还原法制备球形SiC微粉[J];硅酸盐通报;2007年06期 |
13 |
颜正国;陈伟;于景坤;;碳热还原法制备部分石墨化的C/B_4C复合粉体[J];材料导报;2010年04期 |
14 |
马爱琼;蒋明学;王臻;;碳热还原法合成硼化钛[J];硅酸盐学报;2010年10期 |
15 |
杨景海;程岩;;Cu掺杂ZnO纳米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6 |
蔡靖涵;黄婉霞;何鹏;罗蓉蓉;颜家振;;碳热还原法制备VO_2/云母复合粉体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S1期 |
17 |
陕绍云;杨建锋;高积强;张文辉;金志浩;;用碳热还原法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J];无机材料学报;2006年04期 |
18 |
曾小锋;彭虎;钱端芬;夏广斌;;氮化工艺对微波碳热还原法合成AlN粉末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06年04期 |
19 |
高运明;李慈颖;李亚伟;李远兵;聂建华;杨大兵;;TiO_2碳热还原与高炉钛渣提取碳氮化钛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20 |
王福;曹文斌;孙加林;何荣亮;;碳化硅微粉的低温合成与制备[J];材料导报;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