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钢板表面无机与有机复合无铬钝化研究
【摘要】:本论文采用接枝共聚方法在环氧树脂分子链上接入丙烯酸类单体,合成亲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并将其应用到复合钝化液中。以磷钼酸盐溶液、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表面活性剂(SDS+OP-10)为A组分,水性改性胺固化剂LJ810为B组分,制备无机/有机无铬复合钝化液。
研究了亲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5h、中和成盐温度60℃及中和成盐时间3h。红外检测显示,丙烯酸单体打开双键成功接枝到了环氧树脂上。制得的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乳液,体系稳定、水分散性良好,兼具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性能,耐腐蚀性强及附着力好等优点。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A组分配方为:表面活性剂(SDS+OP-10)为(5+15)g/L,有机硅烷偶联剂60mL/L,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乳液250mL/L,磷钼酸盐溶液100mL/L。A组分与固化剂B组分的固化配比为1︰0.7的体积比,制备的复合无铬钝化液处理镀锌板的最佳条件为钝化温度25℃、钝化时间60s、干燥温度80℃、干燥时间40min。
应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镀锌板表面复合钝化膜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用中性盐雾试验、醋酸铅点滴试验、Tafel极化曲线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探讨了复合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表面致密平整,膜层中含有的元素主要为C、Zn、O、Si、N、P、Mo等;复合钝化膜的存在阻滞了镀锌层腐蚀过程的阳极和阴极反应,有效减缓了镀锌板的腐蚀速率;膜层对基板的附着性好,耐腐蚀性强,72h中性盐雾试验后的腐蚀率为3%,与铬酸盐钝化膜的耐蚀性相近。
|
|
|
|
1 |
单凤君;刘常升;于晓中;王双红;;镀锌钢板无铬钝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7年10期 |
2 |
梁永煌;满瑞林;吴文彪;张阳;;镀锌钢板表面有机/无机协同钝化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09年06期 |
3 |
周渝生;无铬钝化技术研究的进展[J];钢铁;2003年04期 |
4 |
王雷;刘常升;安成强;;镀锌层无机物与有机物复合无铬钝化研究进展[J];电镀与精饰;2011年03期 |
5 |
;日本神户制钢电镀锌产品无铬钝化技术[J];鞍钢技术;2009年01期 |
6 |
朱传方,张景龄,卢金桥,黄华;镀锌无铬钝化新工艺的探讨[J];材料保护;1988年06期 |
7 |
卢锦堂,宋进兵,陈锦虹,许乔瑜,孔纲;无铬钝化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1999年03期 |
8 |
吴海江,陈锦虹,卢锦堂;镀锌层无铬钝化耐蚀机理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4年03期 |
9 |
陈锦虹,卢锦堂,许乔瑜,孔纲;镀锌层上有机物无铬钝化涂层的耐蚀性[J];材料保护;2002年08期 |
10 |
揭业来;;铜及铜合金无黄烟光亮酸洗及无铬钝化新技术[J];杭氧科技;2000年01期 |
11 |
刘志伟
,黎昌政
,曹南燕;“电解锰无铬钝化”难题破解[J];中小企业科技;2005年02期 |
12 |
邓有福;娄燕;;无铬钝化环保镀锌产品工艺优化[J];轧钢;2006年06期 |
13 |
刘敏;伍林;李宇鹏;;镀锌钢板钼酸盐复合钝化液性能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年09期 |
14 |
张世超,石伟玉,白致铭;铜合金无铬钝化的研究[J];腐蚀与防护;2005年03期 |
15 |
李季;孙杰;安成强;;铝合金无铬钝化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08年04期 |
16 |
谢洪波,沈小鹏,张来祥;铜及铜合金低温快速无铬钝化工艺研究[J];材料保护;2005年01期 |
17 |
刘朴;魏宇;谢贤龙;;宝钢热镀锌无铬钝化钢板的生产[J];宝钢技术;2008年01期 |
18 |
;第二代无铬钝化热镀锌钢板[J];世界钢铁;2009年06期 |
19 |
翟运飞;李宁;郑振;黎德育;;镀锡钢板钝化工艺的展望[J];电镀与环保;2010年05期 |
20 |
马颖泉;;热镀锌板表面无铬钝化概述[J];甘肃冶金;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