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成像评价塔里木山前致密砂岩裂缝有效性
【摘要】:电成像测井技术代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测井技术,它不仅能对地层产状及构造分析、沉积相处理及分析,沉积构造分析、古水流判别、预测砂体展布方向、现今地应力分析、井眼几何形状分析、确定井眼轨迹,也可以评价裂缝的发育程度,计算裂缝参数,识别裂缝有效性。而裂缝的有效性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现已形成很多极有特色的研究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裂缝型油气藏的预测和有效性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裂缝在地壳中普遍存在,但只有那些为数较少的非封闭裂缝决定液体的流动,而裂缝是否有效,取决于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密度和裂缝孔隙度。本文是利用斯伦贝谢电成像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对塔里木山前致密砂岩进行了裂缝识别及有效性评价。
塔里木库车和塔西南山前地区目的层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压力大,岩性复杂,主要为致密裂缝性砂砾岩储层,储层渗透率以低中渗为主,裂缝是决定储层渗流能力、影响储层好坏的关键因素。一个裂缝发育且具有工业产能的油气田,与常规油气田进行相比较,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其油气流采出的速度在同样条件下加快,地层压力传递灵敏较高。因此,裂缝通道是否具有有效性,对于油气田的开发影响甚大。因此对裂缝有效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工区斯伦贝谢所测的电成像测井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与解释,识别出裂缝,并计算提取了视裂缝长度、视裂缝宽度、视裂缝密度、视裂缝孔隙度,统计出裂缝倾角玫瑰图、裂缝倾向玫瑰图、裂缝走向玫瑰图,根据试试油资料分析,建立了视裂缝长度、视裂缝宽度、视裂缝密度、视裂缝孔隙度与产能指数对应关系,通过分析,产能指数(m3/m/Mpa)与视裂缝孔隙度与视裂缝密度乘积相(相当于裂缝孔隙度与渗透率乘积)正相关好,视裂缝长度、视裂缝宽度、视裂缝密度与产能指数关系也较好,说明电成像的裂缝参数与产能有密切关系,油气层产能随裂缝密度与视孔隙度或裂缝密度、裂缝长度增加而增加,也说明有效裂缝越发育,油气层产量越高。
本文通过电成像测井资料中的垂直双井径和一号极板方位曲线确定出椭圆井眼的长轴方位,进而确定出地层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位,建立了最大主应力方位与裂缝走向方位的夹角大小与产能指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到夹角大小跟产能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夹角越小产能指数就越大,说明裂缝系统(有效缝)的走向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或角度很小时,裂缝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渗滤通道的作用,此时认为裂缝系统的区域有效性较强,反之当二者垂直或斜交角度较大时,裂缝的渗滤作用大大降低,在地应力作用下有可能使裂缝闭合,且随相差角度的增大,裂缝系统有效性变差程度增强。
本文通过对试油资料的分析,结合电成像处理出来的裂缝参数,用试油法确定了大北、克深、迪那干层、差气层、气层的裂缝孔隙度、裂缝宽度界限,大北产层裂缝视孔隙度一般大于0.05%,视裂缝平均宽度一般大于0.35mmm,克深产层裂缝视孔隙度一般大于0.051%,视裂缝平均宽度一般大于0.35mmm,迪那产层裂缝视孔隙度一般大于0.04%,视裂缝平均宽度一般大于0.3mm。
本文共完成了22口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识别出各种裂缝和裂缝参数的计算,经过数据分析结合试油资料完成了裂缝有效性的评价,本文的研究成果经过塔里木山前致密砂岩的实验验证,效果较好,对类似塔里木致密砂岩的裂缝有效性评价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
|
|
1 |
黄绪德,郭正吾;致密砂岩裂缝气藏的地震预测[J];石油物探;2000年02期 |
2 |
余和中,张丽霞,韩守华,朱国华,斯春松;英南2井气藏致密砂岩盖层的形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5期 |
3 |
孟俊;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分析[J];内江科技;2005年02期 |
4 |
罗啸泉;趋势分析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
5 |
范翔宇,夏宏泉,陈平,赵军,闫爽;致密砂岩盖层测井评价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年04期 |
6 |
王进;姜生玲;常健;张娟;;温度、压力对致密砂岩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7期 |
7 |
罗群;;致密砂岩裂缝型油藏的岩心观察描述——以文明寨致密砂岩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10年03期 |
8 |
陈佩珍;;用泥岩、石膏岩在声波、自然伽玛测井曲线上的特征判断渗透性砂岩[J];测井技术;1980年02期 |
9 |
傅强,王家林,周祖翼;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在储层识别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10 |
李云省,杨诚;人工神经网络在致密砂岩气层识别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2年01期 |
11 |
李云省,曾渊奇,田建波,李士伦;致密砂岩气层识别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2 |
肖文联;李闽;赵金洲;郑玲丽;李丽君;;低渗致密砂岩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
13 |
许江桥;邢占涛;王学斌;;不同厚度致密砂岩含气储层AVO响应特征分析[J];中国矿业;2011年S1期 |
14 |
曹伟,安凤山,王允诚,匡建超;致密砂岩天然气藏地质特征──川西深井钻探的启示[J];矿物岩石;1998年03期 |
15 |
王良军;胡东风;;赤水及邻区须家河组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分析[J];南方油气;2005年01期 |
16 |
董昭雄;沈昭国;何国贤;刘忠群;;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1段储层与沉积微相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
17 |
周文;;川西汉王场香二成岩圈闭气藏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1年02期 |
18 |
董瑞霞,范晓敏;致密砂岩气层综合识别方法的改进[J];世界地质;2003年03期 |
19 |
尹昕,应文敏;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低孔渗砂岩储层评价[J];矿物岩石;2005年02期 |
20 |
刘艳,王立新,郑新管,杜淑艳,刘星普,刘红星;富县探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层识别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