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地区羌塘盆地中部中—晚侏罗世层序地层研究
【摘要】:论文围绕羌塘盆地中部沉积演化与层序地层两个研究问题,选择中-上侏罗统为研究对象,对羌塘盆地中部侏罗纪沉积地质以及侏罗纪层序地层两个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前一部分系统对羌塘盆地中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和沉积地质进行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地层格架,对岩石学、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和沉积演化等进行深入的探索。论文后一部分对研究区中-上侏罗统进行了系统研究,在露头剖面和路线地质基础上,进行了三级层序地层学研究,并探讨三级层序地层形成的影响因素。论文两部分是紧密相关的,因为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必须是建立在系统的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基础之上的,而现有资料远远不能满足此需要。如果说前一部分是区域基础地质研究的话,后一部分则是重大前沿地质问题的探讨,两者共同构成本论文。概括起来,本论文主要获得以下几点结论:
1、建立了研究区中-上侏罗统地层格架。研究区中-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索瓦组和雪山组五个岩石地层单位,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其上被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或第四系角度不整合覆盖。本文对研究区各组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系统研究,详细进行了基本层序、古生物组合、地层划分及对比分析。
2、对研究区中-上侏罗统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沉积岩石学研究表明,雀莫错组为一套石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夹灰岩沉积组合。布曲组为一套泥晶灰岩、微晶灰岩、(含)生屑灰岩、(含)粒屑灰岩和亮晶粒屑灰岩夹泥岩组合。夏里组为一套砂泥岩组合夹泥晶生屑灰岩等组成。索瓦组为一套砂泥岩和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等组成。雪山组为—套砂泥岩夹有砾岩的沉积组合。同时对中-上侏罗统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它们的变化规律。
3、在土门和双湖两条单剖面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对研究区中-上侏罗统沉积相类型和展布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雀莫错组为三角洲一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布曲组以碳酸盐台地相沉积为主,夏里组为滨岸相沉积,索瓦组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雪山组为三角洲一滨浅湖相沉积。
4、在岩石学和沉积相研究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研究区中-上侏罗统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相演化,并进一步探讨了研究区侏罗纪的沉积历史。
5、初步建立了研究区三级层序。在露头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在前述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区中-上侏罗统沉积特征对层序地层的响应,将中-上侏罗统所在的二级层序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并划分了体系域。进行了区域层序对比,认为控制研究区三级层序的因素以构造作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为主,其次为气候和沉积物供给影响。
开展中-上侏罗统层序地层学研究具有两个方面的潜在科学意义:①侏罗系全球海平面研究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对研究区在位于特提斯北岸时沉积的中-上侏罗统进行详细究,可以为特提斯域东段地质特征与全球同期对比打下基础;②三级层序的划分与对比,即为三级旋回的划分与对比,与全球同期海平面变化一样,可以分为9期,这为更高级别旋回的划分与对比打下基础。
|
|
|
|
1 |
吴基文;陈资平;;安徽南部晚二叠世龙潭期岩相古地理研究[J];岩相古地理;1997年05期 |
2 |
覃建雄,陈洪德,田景春,李余生,杨作升;川滇黔桂地区二叠纪不同成因盆地层序地层模型[J];沉积学报;1999年02期 |
3 |
董瀚,张海峰,李鸿睿;扬子地台西北缘泥盆纪层序地层研究[J];西北地质;2001年04期 |
4 |
郭宪璞,彭阳,丁孝忠;化石群落与层序地层的耦合关系研究——以塔里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有孔虫群落与层序地层关系研究为例[J];地质通报;2002年07期 |
5 |
易定红,贾义蓉,石兰亭;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腾格尔组层序地层研究[J];河南石油;2005年05期 |
6 |
李增学;余继峰;李江涛;韩美莲;;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共存富集的组合形式及上古生界沉积控制机制分析[J];地球学报;2007年01期 |
7 |
叶小明;尹太举;;萨尔图油田北三西西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年06期 |
8 |
陆金波;王英民;张雷;王改云;顾秀梅;;草湖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特征[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年01期 |
9 |
吴基文;皖南地区二叠纪龙潭期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J];煤矿现代化;1997年01期 |
10 |
邵才瑞,李洪奇,张福明,张元福,吕希学;用测井曲线自动划分层序地层研究[J];地层学杂志;2004年04期 |
11 |
胡宗全;层序地层研究的新思路——构造—层序地层研究[J];现代地质;2004年04期 |
12 |
朱先才;唐海;;八面河地区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6期 |
13 |
龚斌利;王金平;;公婆泉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层序地层和铀成矿特点[J];铀矿地质;2006年01期 |
14 |
李德江;朱筱敏;杨俊生;;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地震相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1期 |
15 |
易定红;石兰亭;贾义蓉;;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阿尔善组层序地层与隐蔽油藏[J];岩性油气藏;2007年01期 |
16 |
郭少斌;陈成龙;;利用米兰科维奇旋回划分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层序地层[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4期 |
17 |
淡卫东;张昌民;尹太举;程绪彬;李连民;;川西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J];沉积学报;2007年05期 |
18 |
李明娟;;济阳坳陷早古生代层序划分与地质条件分析[J];吐哈油气;2007年01期 |
19 |
文怀军;;应用测井曲线进行含煤岩系的划分与对比[J];中国煤田地质;2007年06期 |
20 |
康海亮;于兴河;李胜利;王斌;;准噶尔盆地腹部达巴松地区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