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中国体育思想演进下的竞技篮球发展研究

张倡嘉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以及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思想体系。中国竞技篮球正是在这种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发展起来的,它见证了中国体育思想的演进,并在这种思想的演进下获取着发展的动力。本研究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法,以新中国体育思想的演进为线索,分析了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的基本历程,寻找出中国竞技篮球发展的一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基本构思。研究在分析中国竞技篮球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得出以下5点结论: (1)纵观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的整个过程,体育思想对于它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这是对中国竞技篮球整个发展历程的总结得出的经验,是中国竞技篮球发展的最主要特点之一。 (2)中国女篮的整体成绩要明显优于中国男篮,成绩波动方式基本相同,表现出同升同降的基本特征,男女篮球队运动成绩变化的幅度较大,成绩波动频率男女篮表现出几乎相同的特点,2000年以前波动频率相对较慢,2000年以后波动频率明显加快。 (3)中国竞技篮球发展与社会资源整合效果的不明显,是我国竞技篮球长时期发展的特点之一。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管办合一的管理方式,导致了我国篮球系统的封闭,以及对于社会资源的开放性不强。 (4)中国篮球运动员训练及培养体系的单一是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的另一个特点。在整个培养路径上,耗费资源量大,运动员淘汰率高,科学化程度低、人才流动路径较窄,都影响了我国竞技篮球后备力量的发展。作为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的运动员培养要求。 (5)各类篮球竞赛与球队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是当前中国竞技篮球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竞技篮球发展的全运战略和奥运战略存在一定的冲突,同时我国篮球职业联赛与其他篮球竞赛目标不协调,各个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逐渐加剧。 根据中国竞技篮球发展的特点,以及当前中国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提出了4点建议:(1)认真总结我国竞技篮球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经验;(2)结合社会和体育发展实际提出竞技篮球发展构思;(3)构建一个以公平为前提的竞技篮球发展体系;(4)制定中国竞技篮球发展的长期规划。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亮球;刘克军;;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内外环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2 蒋自俭;张辉;;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社会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6年02期
3 辜德宏;刘伟一;王金稳;;竞技篮球的运动美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7年01期
4 陈国慰;柳建庆;;再论竞技篮球运动规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章昉;;街头篮球运动对我国篮球文化影响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11期
6 姜召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现代竞技篮球项目探究[J];内江科技;2010年12期
7 辜德宏;刘雪勇;刘平;;中国传统文化对竞技篮球发展的消极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11年01期
8 王郓,王大中,施海波;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内外环境的社会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常华;李长山;;江苏省竞技篮球教练员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成云,吴恒星;篮球运动的游戏本质与发展趋势的再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1 张波;冯洪;张道启;;我国竞技篮球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12 王学峰;;制约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文化因素[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3 尹伟;;论篮球文化中的人文因素与竞技篮球运动的关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03期
14 边挺;;浅析竞技篮球的功能[J];考试周刊;2008年52期
15 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2009年14期
16 宫士君;;对竞技篮球制胜系统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7 张孔军;;放客篮球VS竞技篮球:你会玩什么?[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02年05期
18 黄恬恬;;我国竞技篮球运动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02期
19 李成玥;;竞技篮球运动中投篮准确度的探讨[J];大众商务;2010年08期
20 马文海;陈彬;;我国竞技篮球大学生观众群体变迁的理论分[J];大家;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燕领;;困境与抉择——对中国竞技篮球风格的分析及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反思[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柳建庆;徐淑玲;;竞技篮球制胜理论体系框架构建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柳建庆;赵丹妹;张玉满;姜忠生;;CBA与NBA教练员人力资本比较研究[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凡涛;;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重点体校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辉;郭永波;孙越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篮制胜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王郓;;我国CBA联赛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刚民;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3 刘卫东;竞技篮球运动制胜规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5 李征;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对我国当代竞技篮球发展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宫士君;竞技篮球制胜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7 贾志强;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郝家春;我国男子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陆志成;香港篮球运动员人才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程文广;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倡嘉;新中国体育思想演进下的竞技篮球发展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中孝;黑龙江省竞技篮球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
4 朱文华;2004-2009年我国竞技篮球科研现状与动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宏;论竞技篮球运动节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磊;河南省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陈裕;竞技篮球效能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永光;安徽省竞技篮球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9 李威;辽宁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及可持续发展[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张根成;新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单磊;中国篮协再说“凤铝事件”,这回说清了没?[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本报记者 薛原;当“凤铝”初遇职业联赛[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建平;中国心 篮球梦[N];福建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长云;中国篮球打进博览会[N];人民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贺林平;“中国篮球运动蒸蒸日上”[N];人民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葛会忠;国际视野 本土洞察 中国道路[N];中国体育报;2007年
7 肖秋生;中国篮球从天津起步[N];天津日报;2008年
8 孙秋峰;篮球即生活 球场即社会[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曹莞芳李丹 本报记者 吴镝;城市与篮球[N];辽宁日报;2008年
10 孙秋峰 张品;历史故事成为珍贵史料[N];中国体育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