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J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及囊膜基因分析
【摘要】:2009年湖北省荆州地区产蛋鸡群发生了J亚群禽白血病流行,为探讨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利用ALV-J HB2009株采用12日龄土鸡胚血管接种,实验感染了地方土鸡,建立了ALV-J蛋鸡的动物疾病模型。ALV-J HB2009接种鸡胚孵化后饲养至14周龄时采血进行特异性PCR检测和病理学观察。至16周龄时出现了ALV-J典型的髓细胞性白血病病例。病理学观察表明ALV-J HB2009株诱发了髓细胞性白血病和血管肉瘤。
利用ADOL设计的位于pol基因终止密码上游和长末端重复序列3’末端的特异性引物对HB2009的env基因进行了PCR扩增,结果呈现阳性,获得大小约为2.2kb的特异性片段。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对其DNA核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与J亚群毒株间有85.5%~98.0%的同源性,与原型株HPRS-103同源性达92.5%,与美国毒株同源性为85.5%-95.1%。将ALV-J HB2009株与国内其他6个毒株(IMC10200、SDC2000、SD9901、YZ9901、SD071LK1、SDo001)进行比较分析,扩增区域病毒的前DNA同源性除了与SD071LK1仅为89.8%以外,与其他5个国内毒株病毒同源性达93.4%以上。
对HB2009病毒囊膜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已发表的ALV-J的囊膜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HB2009株预测的env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它ALV-J毒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达87.5%~96.3%,与IMC10200株和SDC2000株同源性较高,达96.3%,与原型株HPRS-103的同源性达90.5%,与美国的1696株、6803株、6827株和AF88株同源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7.5%、88.5%、87.9%和89.1%。其生物进化树分析显示,在已发表ALV-J毒株里中,HB2009株变异幅度位于AF88株和IMC10200之间。
将HB2009株的囊膜基因翻译的氨基酸序列与所选ALV-J对应的序列进行分析。从预测的蛋白质序列来看,HB2009株在整个env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现象,且这些变异现象所在的基因位点与其它选取的毒株变异的位置规律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env基因SU区的vr3、hrl和hr2区。多数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是由于碱基置换所引起。碱基插入性突变仅为2处,在位于高变区hrl的第114-115氨基酸位和高变区hr2的第194~196氨基酸位分别发生了ES(色氨酸、丝氨酸)氨基酸残基的“插入性”突变和NLS(天冬酰胺、亮氨酸、丝氨酸)氨基酸残基的“插入性”突变。
对产蛋鸡群ALV-J流行株进行致病性和毒株变异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地方土鸡不断出现ALV-J的流行表明,ALV-J对土鸡的致病性在不断增强。
|
|
|
|
1 |
黄兴国;;禽白血病的检测与净化研究进展[J];畜禽业;2011年04期 |
2 |
王鑫;齐鹏飞;杜艳;王丽;李传龙;李德庆;赵鹏;崔治中;;一例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纤维肉瘤的病理学和病毒学分析[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1年01期 |
3 |
卢云博;;专家剖析禽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方案[J];北方牧业;2010年07期 |
4 |
杨玉莹,叶建强,赵振华,秦爱建,顾玉芳;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内蒙株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病毒学;2003年05期 |
5 |
秦红丽;朱明艳;;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在我国的流行现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
6 |
刘超男;;致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0期 |
7 |
刘公平,赵振芬,刘福安;禽白血病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00年06期 |
8 |
秦爱建,崔治中
,LEELUCY,FADLYALY;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囊膜糖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特性[J];畜牧兽医学报;2001年06期 |
9 |
成子强;;家禽业面临J亚群白血病的挑战[J];北方牧业;2004年06期 |
10 |
张胜斌;吴天威;吴丹;韦平;崔治中;吕礼芳;全琛宇;冯世文;玉赵平;王广仁;;广西三黄鸡禽白血病流行病学的调查[J];广西畜牧兽医;2010年01期 |
11 |
仇钰;;禽白血病的诊断与防制[J];今日畜牧兽医;2010年12期 |
12 |
肖凡;;肉鸡J亚型淋巴白血病的预防与净化[J];中国家禽;2006年24期 |
13 |
刘公平,赵振芬,刘福安;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囊膜基因gp85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中国病毒学;2001年03期 |
14 |
祝丽;张玲娟;;禽白血病病毒与免疫抑制[J];山东畜牧兽医;2008年12期 |
15 |
唐顺发;;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对反录病毒诱导鸡的淋巴白血病加剧作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3年02期 |
16 |
刘公平,赵振芬,刘福安;PCR/RFLP鉴别禽白血病病毒[J];中国兽医学报;2001年03期 |
17 |
王全胜;闫强;敖日格勒;;禽白血病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2007年03期 |
18 |
祝丽;张玲娟;孙磊;;禽白血病病毒与免疫抑制[J];中国动物检疫;2009年04期 |
19 |
蔡丽娅;秦爱建;;我国禽白血病病毒生物学特点及其控制[J];中国兽药杂志;2009年11期 |
20 |
高玉龙;王笑梅;;禽白血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