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气田陕262井区马五_(1+2)段储层刻画
【摘要】:靖边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斜坡中段,区域构造为倾角不到1°的西倾斜坡,断裂和圈闭构造不发育,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油气勘探潜力很大。它已经成为我国未来油气勘探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之一,其油气资源丰度及其探明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已发现的靖边气田就是以风化壳为储层的古岩溶气藏,其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发育层位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段碳酸盐岩地层,其顶部风化壳马家沟组马五1+2气藏是一个与古岩溶或不整合面有关的大型古地貌—岩性气藏。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含气储层的发育程度与在地质时期遭受侵蚀所形成的古地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与古潜台和古潜沟的发育和展布密切相关。在奥陶系顶部的古潜台分布区域,作为靖边气田的马家沟组主力储层马五l+2段保存完好,仅有少量的风化剥蚀,而在古潜沟区域,由于侵蚀切割深度较大,主力储层被大量剥蚀,致使储层残留的厚度很小,有些区域因为剥蚀严重,会造成马家沟组上部地层的缺失。除此之外,在风化壳古潜台区域,主力储层溶蚀孔洞非常发育,并且溶蚀孔洞充填程度很低,对于储层的发育非常有利。而在古潜沟区域情况却恰恰相反,溶蚀孔洞基本不发育,并且其充填程度很高,这不利于含气储层的发育。
由于奥陶系马家沟组储层主要受古岩溶地貌控制,特别是顶面溶蚀形态对靖边气田的储集物性有很大影响。为了客观地总结靖边气田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为储层的古岩溶气藏分布规律并对含气储层进行刻画,有必要开展靖边气田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的研究。在本次研究中运用了地震反演方法,对侵蚀沟谷进行合理的解释,大致勾画出组成古地貌的古潜台及古潜沟的分布区域,再利用古地貌恢复方法对奥陶系顶面风化壳古地貌形态进行了恢复,并以此为途径达到对奥陶系风化壳马家沟组马五1+2段储层刻画的目的。通过本次研究,取得了如下几点认识:
1、为了对奥陶系古风化壳顶面进行准确的地震层位追踪解释,需要对由地质沟槽影响所反映的地震反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奥陶系顶部风化壳为高速致密块状白云岩、石灰岩,顶板为低速的石炭系煤系地层,二者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界面,而沟槽部位奥陶系顶部层段的缺失使得本溪组(Tc)和马五l+2(O-m52)在这些部位的反射时间出现滞后,从而形成了地震反射同相轴的下凹、扭动、加宽或振幅增强等现象。最终根据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综合分析储层地质及地震波形特征,可以按照马五l+2地层不同的侵蚀量总结归纳出正常型、相位加宽型和多相位型三种不同的地震波形特征模式。
2、由于地震信号的特征是由岩层物理性质决定的,是对地下地层特征的一种综合反映,并且地下沉积地层的空间变化,必然引起地震波反射特征的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这也为我们通过地震属性反演推断侵蚀潜沟的位置、对古风化壳储层刻画指明了方向。
3、为了高精度识别出奥陶系风化壳顶面古潜沟的发育位置,在本次研究中可以联合叠前同步反演和在叠后地震数据体上提取“三瞬”属性信息的方法共同对奥陶系风化壳顶面构造进行解释。对于叠前同步反演,作为叠前反演考虑入射角因素,充分利用了地震非零炮检距信息,获得可靠的岩石物性特征,可以对侵蚀面进行准确精细的解释。研究中根据风化面上下部岩性的差异利用横波阻抗对古地貌进行识别,除此之外通过对同步反演得出的纵波阻抗体和横波阻抗体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对含气性和岩性更加敏感的λρ和μ ρ属性体对奥陶系顶部侵蚀面进行解释;在叠后地震数据体上提取“三瞬”属性信息,瞬时信息在同一位置上发生明显变化即为物性变化,可以对侵蚀潜沟进行进一步精细解释。
4、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部马家沟组白云岩地层与上覆石炭系砂泥岩地层的叠置组合关系和地层发育特点,考虑到奥陶系顶部侵蚀特点和古潜沟的填充规律,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在提取地震层位数据后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陕262井区的奥陶系顶面古地貌进行恢复:在本次研究中用马家沟组地层出露情况、奥陶系顶面构造及用相互具有镜像关系的马家沟组顶部地层残余厚度和本溪组厚度来对含气储层进行刻画。除此之外,参照由叠前同步反演、三瞬地震属性反演推断出的侵蚀潜沟的位置,可以为采用上述的两种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恢复出的研究区古岩溶地貌提供细致的印证。
综上所述,基于靖边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含气储层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成藏背景,综合应用叠前地震同步反演及利用地震三瞬信息并结合古地貌恢复技术,可以准确解释侵蚀面和恢复奥陶系顶部古地貌,以此达到精确刻画受古岩溶地貌控制的马五l+2段含气储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