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大学生英语冠词习得实证研究

何颖  
【摘要】:作为功能词,冠词常常受到英语学习者的忽视。但实际上,冠词并不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微不足道。它们形式上的简单掩盖了使用上的复杂性。对于很多母语是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冠词的习得仍然是一道难题。 在国外,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应用上,冠词习得的研究已得到迅速的发展。相比之下,中国还处于冠词研究的初级阶段。到目前为止,就中国环境下英语学习者的冠词习得特征这一问题,还没有达成明确的共识。为了丰富国内现有的冠词实证调查,本研究将深入探究中国大学生英语冠词的习得情况。本研究以客观权威的方式评测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冠词的掌握,旨在找到造成冠词使用困难的源头,从而提高学生的冠词使用正确率。从教学意义上看,对冠词习得的研究将为正在寻找有效冠词教学方法的教师提供启发性见解。 本研究在Huebner提出的语义轮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根据该理论,冠词的用法被分为四种,即[-SR+HK](通指),[+SR+HK](定指),[+SR-HK](不定指)和[-SR-HK](无指)。其中,[±SR]代表冠词所在的名词词组是否有特定指称,[±HK]代表说话人是否假定听话人知道名词词组的所指内容。在后续研究中,相关学者提出另一种冠词用法,即习惯搭配,作为Huebner四种冠词用法的补充。 受已有冠词研究的启发,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中国大学生的冠词习得情况:英语水平与冠词习得情况的相关性,不同语义特征冠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影响英语学习者冠词使用的主要语言因素。 由于英语冠词习得情况是否与英语水平存在相关性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来判断这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与冠词习得情况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越高,他们的冠词选择就越准确。 不同语义特征的冠词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高英语水平学习者的冠词掌握顺序是[+SR-HK](不定指)=[+SR+HK](定指)[-SR-HK](无指)=[Conventional usage](习惯搭配)[-SR+HK](通指);低英语水平者的顺序是[+SR+HK](定指)=[+SR-HK](不定指)=[-SR-HK](无指)[Conventional usage](习惯搭配)[-SR+HK](通指)。不考虑英语水平,所有受试者被视为整体,研究结果发现他们最先掌握[+SR+HK](定指)和[+SR-HK](不定指)语境下的冠词,接着是[-SR-HK](无指),[Conventional usage](习惯搭配),最难和最后掌握的是[-SR+HK](通指)语境下的冠词。受试者对[+SR+HK](定指)和[+SR-HK](不定指)的良好掌握说明他们对[+SR]这一语义特征的敏感性较高。 对影响英语学习者冠词使用的主要语言因素的探讨包括基于学习者自己提供的冠词选择原因的基本分析,以及从语间干扰和语内干扰出发的认知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高英语水平者比低水平学习者更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元语言知识;第二,导致学习者冠词误用的原因包括可数与否的错误判断、指示性判断困难、固定搭配掌握不牢等原因,其中指示性判断困难(尤其是对[±HK]的判断困难)构成了准确使用冠词的主要障碍;第三,由于汉语中缺乏冠词,语间干扰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机制表现在学习者省略冠词以及混淆不定冠词a/an和汉语的“一”上;第四,语内干扰表现在学习者忽略[-SR+HK](通指)语境下的定冠词以及在[+SR-HK](不定指)和[-SR-HK](无指)语境下误用定冠词这两个方面。 本研究为语言研究者和教师提供了有关英语冠词习得的实证依据,客观地呈现出中国大学生的冠词习得情况,并深入探讨影响冠词误用的主要语言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有关冠词教学的建议。例如,要围绕语义特征对学生进行连续、系统的教学引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冠词使用困难;课堂教学应遵循学习者的冠词习得顺序,教师应对学生在不同冠词习得阶段出现的错误抱有耐心和容忍的态度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奇;对中国学生英语冠词误用的实证分析[J];抚州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2 盘笋!浙江;谈谈英语冠词的倒置[J];中学文科;1997年07期
3 王荣铎;限定的概念具有包容的内涵——英语冠词用法要点之一[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4 王洪秀;英语冠词的研究性学习方法[J];林区教学;2005年04期
5 杨海宁;冯思源;;浅谈任务型英语冠词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苏文;王新;;大学生英语定冠词掌握情况测试调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陈仁祯;;学习英语冠词的三个易错点[J];第二课堂(初中);2009年05期
8 陈俊林;信息结构和英语冠词使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冯奇;英语冠词误源分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10 郭娴娉;;从“界”理论看英语冠词[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08期
11 张姗姗;;认知风格对二语习得信息处理的影响[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年Z2期
12 周保国;;第二语言习得中英语定冠词过度使用研究[J];现代外语;2007年04期
13 余义洵;;英语冠词在句子中位置的变化[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14 宁笳;;中国大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研究(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9年02期
15 杨梅;;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研究:历史与现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16 张儒林;;英语冠词的省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17 冯玉芳;;不可忽略的英语冠词[J];今日中学生;2007年08期
18 詹冬笋;;技校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培养问题[J];职业;2007年15期
19 惠翠;李开俊;;对高中生使用英语冠词时的错误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4期
20 楼敏洁;;英法冠词用法异同探讨[J];考试周刊;2009年4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萍;;英语冠词的翻译[A];华东地区第6届(泉州)翻译研讨会文集[C];2001年
2 张广勇;;试论英语简易读物在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运用[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壮春;;词典·读者·语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温晋根;;普及英语口号的盲目性[A];湖北省世界语协会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红梅;;《最新高级英汉词典》谈略[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Karen Kuhel;Gwen McAlpine;Debra Coffey;张玉明;;适宜小学英语学习者的最佳实践方法[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7 刘冬华;;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员英语素质的培养[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林秀珍;李良洪;付少波;付兰芳;;电工电子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彤福;;《剑桥国际英语词典》评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陈建君;;论英汉状语从句语序差异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保国;中国学生英语冠词过渡语知识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2 韦理;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顾晓乐;基于恭维行为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际语用能力发展之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刘惠萍;维吾尔族英语学习者和汉族英语学习者请求策略语用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韩建侠;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学生所需英语水平的探索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袁平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武和平;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进行体标记的优选论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9 王洪刚;外语教学中引入隐喻对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马书红;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颖;中国大学生英语冠词习得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杨姗姗;高中生英语冠词使用时的语义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琛;中国大学生英语冠词使用的语义选择[D];西南大学;2012年
4 郭慧荣;中国学生英语冠词过度使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阎艳琳;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考试作文中英语冠词错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莎莉;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习得调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威;从语义特征和名词类型探讨大学生英语冠词习得[D];湖南大学;2012年
8 李景泉;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英语冠词系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9 叶文;中学生英语冠词误用现象及教学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文明;英语冠词的一般含意[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实习记者 范文韬;培育“白领市场”——英语期刊新的读者群体[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李丹;好记星英语掌上电脑领跑[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申建中方亚娟;新密推出“英语交通安全课”[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8年
4 章雪;学英语的“读背”策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艾珏儿;好记星手写全能王三重厚礼等你来[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实习生 祖明远 贾一;英语专业学生路在何方[N];科技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宁;学英语的诀窍就是“多听多练”[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辽宁省中大远程教育学校 李刚;对脑图英语教学现象的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6年
9 ;《英语学习》:光荣与挑战[N];中国邮政报;2006年
10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城头初级中学 陈兆友;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