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海南岛北部新生代火山岩风化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

张家友  
【摘要】:新生代是海南岛北部火山活动的强烈时期,火山岩分布广,出露面积大,自古近纪始新世以来,曾发生多期多次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时断时续,一直延至第四纪全新世。出露于琼州海峡以南地区的海南岛北部及东部,平面上呈“7”字形展布,面积超过4000km2,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9.5%,岩性以基性岩为主;在区域构造上主要分布于王五-文教深大断裂两侧,以北侧为主。 海南岛北部地处北纬20。左右,属于热带地区,濒临海洋,受季风和台风影响较大,降水充足,天气炎热,气候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较大,风化作用强烈,镁、硅等元素的流失形成了大量的现代火山岩风化壳。这些风化壳由三水铝石、水针铁矿、针铁矿、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等矿物组成,部分地段形成的铝土矿、褐铁矿等矿床具有工业价值。据有关资料统计,海南岛火山岩地区风化形成的三水型铝土矿资源探明储量2500万吨、褐铁矿资源达1亿多吨、钴金属量1万多吨,同时伴生镍、镓、铬、铜等多种有价元素,这些新生代火山岩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矿产资源是一个典型的风化型矿产资源宝库,也是仍在形成的矿产资源,成矿过程比较清晰,是研究风化成矿作用的天然实验室。尽管区域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前人在区域地质、环境地质、区域矿产(侧重于油气)、工程地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对区域火山岩风化成矿作用研究较少,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尚未解决。 本文以海南岛北部新生代火山岩及其风化壳形成的矿产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新生代火山岩地质学、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风化壳组成,风化型矿产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通过褐铁矿、铝土矿、钻土矿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剖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域火山岩风化作用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控制因素,结合风化作用过程中矿物成分的变化探讨了区域风化成矿作用,为风化型矿产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1海南岛北部新生代火山岩活动强烈,可分为11个期次;古近纪、新近纪火山岩除石马村组出露地表外大部分隐伏于地下,第四纪除早更新世隐伏于地下外大都出露于地表。 区域火山岩在热带季风性气候条件下发生风化作用,风化壳的厚度自东向西总体表现厚-薄-厚-薄的相间分布,火山岩时代者古老者风化壳厚,火山岩风化壳厚度受风化作用时间的影响,与火山岩的年龄成正相关关系;风化壳也是区域褐铁矿、铝土矿、钴土矿等风化型矿产的含矿层位。 2根据区域成矿元素组合、成矿母岩、微地形地貌等不同以及矿床(点)空间的展布位置,将区域风化型矿产划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带。南北矿带主要以王五-文教断裂带为界,北侧主要为多文组火山岩风化形成褐铁矿为代表;南侧主要以蓬莱-居丁-南阳一带第三纪石马村组-石门沟组为代表铝、钴、铬矿床为代表组成的南矿带。 褐铁矿主要分布在北矿带的多文组火山岩风化壳中,在临高-澄迈一带规模大。矿体受地形控制,山顶山坡较厚,山脚和低洼处逐渐尖灭;矿体主要由豆粒状褐铁矿和块状褐铁矿组成,全铁的含量一般30%左右,最高可达57%0铝土矿主要分布南矿带的文昌蓬莱地区第三纪石马村组-石门沟组火山岩风化壳中,矿体呈复碟状,受地形控制。矿层厚度一般30至60cm,主要矿体部分达4-5m,表层覆盖红土层厚度一般1-2m;矿石主要为三水铝石,含矿率一般400kg/m3左右,最高达1000kg/m3以上。钴土矿常与褐铁矿、铝土矿共伴生在一起,分布南矿带的文昌蓬莱地区第三纪石马村组-石门沟组火山岩风化壳中,主要分布在定安及文昌一带,产状受地形控制;主要矿物有铝土矿、褐铁矿、钴土矿组成;钴土矿主要集中在含矿层的下部,含矿率变化大,一般5-15kg/m3,最低lkg/m3,最高达124kg/m3。钴土矿呈片状、豆粒状和珊瑚状,胶状、结核状构造,一般0.5-3cm:矿物成分主要为锂硬锰矿,含钴3.13-8.45%。 3风化过程中主量元素地质特征及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褐铁矿、铝土矿、钴土矿等风化剖面的化学组分以SiO2、Al2O3、Fe2O3为主要,三者合计在72.18%-84.58%之间。SiO2含量范围在15.46%-50.46%之间,平均为30.45%;A1203含量在7.82%-36.56%之间,平均为19.94%;Fe2O3含量在7.46%-58.19%之间,平均为28.33%。全铁含量平均为28.33%,远高于上地壳5%含量,表明区域在热带地区红土化作用强烈。与此相反,风化剖面中一些易溶组分如CaO、Na2O、K2O、MgO含量较低,均低于1%。这种铁铝富集以及伴生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的是对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条件的响应。影响岩石风化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因素主要有: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温度和水、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 火山岩风化水解释放出来的二价铁离子在地表氧化环境下生成三价铁离子,而三价铁离子在pH=3时即生成氢氧化物沉积下来,最后形成针铁矿、褐铁矿等矿物。各种硅酸盐矿物如长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等可以通过风化作用转化为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在热带地区,湿润炎热的气候条件,粘土矿物可以进一步风化作用发生再分解,使其中的硅铝分离,硅进入地下水淋失,铝在pH=5—9左右的弱酸性到弱碱性的环境下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形成三水铝石型铝土矿。在造岩矿物锰主要以+2的形式存在,经风化作用,含锰矿物被水解,Mn2+从矿物中释放出来进入地表流体中。锰的沉淀主要受pH、Eh的影响。在pH小于7的环境下锰主要以离子化合物的形式溶解于水溶液中,在大于8的碱性环境下形成锰矿物沉淀下来;沉积作用过程中,铁和锰的分离主要受pH、Eh的控制。锰与氧的亲和力低于铁与氧的亲和力,因此在铁、锰溶液体系中,Mn2+氧化物比铁的同价氧化物稳定范围要大,因此在矿物水解过程中铁与锰常发生分离,在红土风化壳中铁的氧化物位于锰的氧化物的上部。氧化锰往往呈黑色皮壳状或被膜包裹于岩石的表面或充填于样式的裂隙中,这些黑色氧化物可以吸附状态的形式从风化岩石中淋滤出来的铜、钴、镍、锌等离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或聚合体。在风化壳的上部由于pH比较低、Eh较高,在此环境中二价铁离子常被氧化为三价铁的氢氧化物发生沉淀,而后进一步脱水形成针铁矿、赤铁矿等矿物,在风化壳的顶部形成铁帽;于此同时,钴、镍、铜、锰等离子仍然以离子状态在水中向下渗透,当水溶液的pH大于8时,锰、钴、镍一起沉淀形成氧化物或含水的化合物,形成元素的垂直分带性。 4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在各风化剖面的稀土配分模式图上显示,表层红土层、含豆粒状褐铁矿、铝土矿层、含钴土矿层、铝土矿床、铝土质腐泥层的配分模式比较一致,仅是稀土元素含量差异,均是右倾、富集轻稀土,与本区域的火山熔岩的配分模式大体上相似。 在剖面的中上部的表层红土层、含矿层中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逐渐增大表现为轻稀土比重稀土易于富集,轻稀土分异程度较高、重稀土分异程度较低;在白色腐泥层、半风化层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减弱,轻稀土内部分异程度减弱甚至没有分异、重稀土内部分异程度明显增强,在风化作用的过程中重稀土较易淋失而轻稀土较易富集。 在剖面上部的红土层、含矿层、腐泥层以及半风化层中常发生6Ce发生正异常且从表层向深部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δEu表现为弱的负异常或无异常,说明在风化过程中剖面整体表现为氧化环境,上部表现出氧化较弱到白色腐泥层最强而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稀土元素的上述特征表明,剖面各层物质成分从上到下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它们之间具有成因联系,都是基岩通过风化作用过程在不同空间阶段形成的产物。 在铝土矿风化剖面的底部厚lm左右的全风化层中稀土总量高达2306.08ppm,达到了风化壳型稀土含量的工业品位,初步认为形成了稀土矿床,在本铝土矿区有可能也是一个大型稀土成矿远景区域,在今后的地质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5矿区南北矿带对比及产生的原因 成矿元素组合不同,北矿带主要以铁为主伴生一定量的钴,主要以临高-澄迈褐铁矿为代表;南矿带主要以铝、钴为主要成矿元素,以文昌蓬莱矿产为代表。成矿母岩岩性和时代不同,北矿带成矿母岩主要为第四纪多文组火山岩;南矿带的成矿母岩新近纪中系统石马村组-石门沟组的火山岩。自然地理不同,褐铁矿成矿带多以火山岩台地为主的准平原地形,海拔30-80米,相对落差小,受台风影响较弱,降水较少且比较集中;南矿带铝、钴多金属矿带主要以火山盆地为主,相对落差较大,受台风影响频繁降水较多;同时影响地下水的活动性,而地下水的活动性决定了元素的迁移与走向。 6区域风化成矿作用 风化作用的开始是从造岩矿物的解体,已从鲍文反应序列的原理对玄武岩来说主要是从长石和辉石矿物的解体;其次是基质物质的脱硅作用,第三是铁、铝与硅的淋滤分离和迁移沉积的过程,残积的风化壳保留铁(三氧化二铁的水合物)、铝(三水铝石等)在地表形成铁铝质的风化壳或褐铁矿、铝土矿等。 风化壳各层的物质成分不同,三水铝石和针铁矿呈现出没有规律的变化,表土层、结核层、腐泥层和半风化层都有三水铝石出现;针铁矿主要出现于上部,铝土矿一般出现在针铁矿的下部。高岭石出现于所有的层位,且比例较高,加上绿泥石、伊丁石等矿物较多,说明风化壳还不成熟,多水高岭石或蒙脱石、埃洛石、水铝英石等中间产物的出现说明风化作用正在进行,距离以三水铝石为主要矿物成分为主的成熟风化壳还相差甚远。 在风化作用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取决于这些元素的离子半径,相同半径的元素呈类质同相的的形式存在着痕量元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吴文生;;儋州·峨蔓火山岩风光[J];今日海南;2019年12期
2 张锦;李玉玉;朱亚林;刘进龙;;昌都地块那益雄组火山岩中锆石的基本特征分析[J];地下水;2017年01期
3 何欣颖;;《火山岩》[J];课堂内外(小学低年级);2018年04期
4 谢凯;许静;;国产火山岩滤料和进口火山岩滤料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12期
5 李成立;田晓红;谷社峰;唐金生;;高位火山岩的圈定及其顶部埋深和厚度的计算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2期
6 刘立,谢文彦,焦立娟,赵明国;辽河断陷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火山岩裂缝成因探讨[J];特种油气藏;2003年01期
7 ;新型火山岩砖[J];陕西建材;2002年03期
8 丁天府;新疆火山岩分区及其地质意义[J];新疆地质;1998年01期
9 钟华邦;;河南信阳火山岩筒群的发现[J];地质论评;1979年01期
10 彭斌;王国祺;刘乐;杨勇;刘峰;;内蒙古赤峰地区二叠纪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年06期
11 杨仲杰;;辽北地区早三叠世尖山子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质与资源;2016年06期
12 鲍佩声;肖序常;苏犁;;西藏高原西北缘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涵义[J];地质学报;2006年10期
13 庄文明,刘建雄,黄友义,张宗胜,李文辉;广东马山火山岩的成岩时代[J];地质通报;2004年04期
14 沃杏宝;;第一届全国火山岩会议[J];地质与勘探;1981年02期
15 黄家骏;;广西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J];中国区域地质;1983年03期
16 周维贵;李余生;鲍道亮;郭宇;;可可西里东部地区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J];西北地质;2017年02期
17 孙秀鹏;;火山岩钻井技术在顺北蓬1井的集成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年17期
18 张继淹;李乾;王建辉;;广西藤县西部大燕山首次发现早白垩世火山岩[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家友;傅杨荣;陈沐龙;杨奕;张固成;马荣林;;海南岛北部新生代火山岩风化成矿作用[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曹从周;;辽西地区侏罗纪火山岩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C];1982年
3 魏喜;;辽河断陷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及石油地质储层特征[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董得茂;韦京莲;刘汉英;刘连刚;;北京地区火山岩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探讨[A];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建设——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十六集[C];2009年
5 邹光富;朱同兴;李建忠;冯心涛;贾保江;;藏南拉轨岗日构造带白垩纪洋岛型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张传杰;李霓;樊祺诚;赵勇伟;王佳龙;;关于云南腾冲大六冲火山岩的岩相学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7 李欣;刘嘉麒;;云南腾冲全新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C];2013年
8 迟效国;李才;金巍;;藏北新生代过碱性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衣龙升;李月湘;宋庆年;韩军;黄铮;赵洋;;新疆乌伦古河地区火山岩含铀性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六)——专题12:板块会聚、板块俯冲与造山过程、专题13:大地构造与沉积盆地、专题14:造山带深部过程[C];2016年
10 孙杨;英基丰;周新华;苏本勋;邵济安;储著银;;东北新生代火山岩岩石成因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11 杜心范;文洪安;;西藏加多岭地区与铁矿床有关的火山岩及玢岩岩石特征初析[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3)——“三江”岩石[C];1982年
12 李兆鼐;王碧香;王富宝;王松产;费文恒;;火山岩(熔岩)的分类和命名[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C];1989年
13 蒋乃兴;蒋永才;;铁的氧化物组合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以浙江桐庐火山岩为例[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2)[C];1986年
14 邱家骧;;火山火山岩与石油天然气[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5 徐桂林;谷永昌;张晔卿;;河北省火山岩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A];全国第14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长白山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6 陈亮;郭敬辉;陈福坤;张履桥;;内蒙固阳绿岩地体中富铌火山岩的发现[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7 章凤奇;陈汉林;董传万;沈忠悦;厉子龙;沈中延;;火山岩中缝合线裂缝的发现及其意义[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8 彭志忠;西门露露;孙以谏;陶奎元;;火山岩中碱长石的调制结构及其成因[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4)[C];1986年
19 任有祥;彭礼贵;李智佩;王兴安;;安康牛山火山岩区基础地质及金银铜的成矿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4)[C];1991年
20 代国良;汉景泰;;逊克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家友;海南岛北部新生代火山岩风化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邵帅;黑河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特征及其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王浩;山东邹平火山岩盆地早白垩世岩浆作用与铜成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张家政;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张柳毅;松辽盆地北缘第四纪富钾火山岩成因:橄榄石微量元素示踪证据[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6年
6 马立成;庐—枞火山岩盆地深部构造作用与成矿[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7 刘伟;准东北石炭系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Lu异常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蔡厚安;辽西八道壕煤盆地层序地层和火山岩层位及找煤远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刘秀;天山东段晚古生代火山岩南北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
10 刘安琳;藏南典型地区林子宗火山岩成分的时空对比及其构造含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
11 周皓;吉南—辽东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成因[D];吉林大学;2021年
12 李大鹏;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铁矿带叠加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3 董春艳;藏北羌塘新生代高Mg~#钾质火山岩的成因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4 耿全如;西藏冈底斯晚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15 杨峰平;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及天然气成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6 梁钊;富林洼陷中生界火山岩成藏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8年
17 颜家安;海南岛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8 韩广欣;海南岛蜘蛛区系[D];河北大学;2011年
19 张锐;内蒙古集宁—凉城地区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D];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
20 迟唤昭;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风化壳及其储层预测[D];吉林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颖;聚吡咯负载火山岩去除水中磺胺甲恶唑的特性和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2 朱蒙;西藏双湖赞宗错地区去申拉组火山岩特征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方红薇;大兴安岭中段五岔沟一带中生代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张虎;云南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早侏罗世后碰撞火山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5 冷雪;辽河油田大平房地区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藏控制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谭皓元;大兴安岭中段索伦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D];吉林大学;2017年
7 艾羽;西天山乔尔玛一带早石炭世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王硕;澜沧江南带三叠纪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潘少逵;新疆鄯善县亚尔沙布拉克地区小热泉子组火山岩构造环境和岩石成因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10 张虹;商河58区块火山岩及其储集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1 刘向东;西昆仑昆盖山北坡晚古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12 姚永胜;海南火山岩熔洞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13 马之力;华南东部白垩纪火山岩盆地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过程[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14 张兆卿;拉萨地块西部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5 师江波;升深更2井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6 范超峰;内蒙古自治区拐子湖一带石炭纪白山组火山岩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7 黄猛;内蒙古西乌旗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18 李红英;内蒙古东部大石寨组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9 李伟;西藏改则地区去申拉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年代学制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0 张博远;川西南地区深层断裂系统及其对二叠系火山岩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实习生 姜靖;火山岩中有石油?[N];科技日报;2006年
2 马志国 刘丕哲;河北局物测队火山岩区解决又一地质难题[N];中煤地质报;2009年
3 郭影 通讯员 蔡国钢 双木;辽河东部凹陷火山岩勘探再放异彩[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特约记者 邹本强 通讯员 东言;辽河大48井“冲击”火山岩[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王鸿雁 本报记者 刘佳;阜新在火山岩下发现大铁矿[N];辽宁日报;2012年
6 记者 王晶 通讯员 赵颖华;我国火山岩勘探增添理论支撑[N];中国石油报;2014年
7 记者 朱彤;地震勘探技术可用于火山岩找油[N];科技日报;2018年
8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王涛;大庆火山岩压裂规范“出炉”[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记者 幸福;大庆油田创出国内首个火山岩压裂标准[N];大庆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锦榕;福建火山岩下找煤取得新进展[N];中煤地质报;2011年
11 记者 王海艺;火山岩轻体草坪砖增强竞争力[N];中国花卉报;2007年
12 本报记者 张斌;破解三大难题的“不寻常路”[N];中国石油报;2019年
13 记者 徐萌;火山岩珍贵天然矿泉水成为国宴饮料[N];消费日报;2009年
14 通讯员 白祺琪 李波;火山岩气田提高单井产量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3年
15 记者 孙慧;海南岛陆地和近海将有较强风雨天气[N];海南日报;2021年
16 本报记者 马珂;睡不好?来海南岛![N];海南日报;2020年
17 ;“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展[N];中国文物报;2018年
18 本报记者 王珍;史图博: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情缘[N];中国民族报;2019年
19 本报记者 赵优 特约记者 谢琛;看,不一样的海南岛[N];海南日报;2019年
20 海南日报记者 单憬岗;竺可桢两次考察海南岛[N];海南日报;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