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贵金属及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刘学琴  
【摘要】:利用半导体进行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种廉价、高效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但是,单一的光催化剂,例如Ti02和ZnO等,由于宽的禁带宽度以及高的光生电荷的复合率严重制约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与贵金属或者石墨烯复合能够显著增强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同时,光电催化作为提高光催化性能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围绕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增强,通过制备ZnO纳米棒/Au复合阵列,CuO纳米线/Ag复合阵列,Cu2O/Cu复合材料、石墨烯包裹的八面体Cu20复合材料以及石墨烯/CuO纳米片复合阵列,研究了贵金属和石墨烯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石墨烯/CuO纳米片复合阵列结合起来,研究了光电压对光催化性能的作用。围绕以上内容,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贵金属负载增强金属氧化物光催化性能。首先以Sn2+为“连接剂”和还原剂得到了Au-负载的ZnO纳米棒复合阵列。由于Au纳米颗粒的引入,复合阵列对污染物吸附性能以及对入射光吸收性能都得到了增强,而且将ZnO的光响应范围扩展到了可见光区。因此,相比于纯相的ZnO纳米棒阵列而言,负载Au纳米粒子之后的复合阵列显示出了明显增强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复合阵列的光催化效率相比于单一ZnO纳米棒提高了2.6倍;然后以生长在铜箔上的CuO纳米线作为基底材料制备了CuO纳米线/Ag复合阵列。通过改变AgNO3的浓度,实现了对复合材料中Ag含量的控制,同时考察了Ag负载量对复合材料光吸收性能的影响。通过在自然光下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Ag的负载以及负载量的改变对复合阵列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阵列的光催化相比于纯相CuO纳米线而言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当AgNO3浓度为4 mM时得到的复合阵列催化效率最高是单一CuO的7倍。研究发现,这类复合阵列光催化剂不仅具有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而且由于这些复合阵列直接生长在基板上易于回收利用,从而为光催化材料在实际的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以CuSO4为前驱体,N2H4·H2O作为还原剂,通过一步超声辅助法得到了Cu2O/Cu复合材料。改变合成时间可以调控复合材料中Cu的含量。研究表明Cu2O/Cu具有很好的光催化稳定性。2.石墨烯负载增强金属氧化物光催化性能。首先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以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利用超声辅助的液相方法制备了石墨烯包裹的八面体Cu20复合材料。在超声的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的还原以及八面体Cu20在石墨烯片层上的生长同时完成。石墨烯引入之后,Cu20的光吸收性能明显改善,Cu20的晶体尺寸减小同时,Cu20颗粒之间的聚集现象也得到了抑制。相比于纯的Cu2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效率分别增长了4.5倍;然后,同样以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利用一种简单、高效的湿化学法将石墨烯负载到CuO纳米片阵列的表面,制备了石墨烯/CuO纳米片复合阵列。通过控制CuO的合成时间,对CuO纳米片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SEM结果显示石墨烯的引入并不会对CuO纳米片阵列本身的结构造成太大的影响。在自然光下,考察了不同石墨烯负载量的复合阵列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石墨烯对CuO光催化剂的修饰明显提高了其光催化效率。当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0.5 mg/mL,得到的复合阵列的光催化效率最高为单一CuO降解速率的2.5倍。最后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引入到光催化体系当中,石墨烯/CuO纳米片复合阵列的光催化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表明光电催化也是提高光催化性能的一个有效方法。得到了石墨烯包裹Cu2O以及石墨烯负载在CuO纳米片阵列表面的新颖结构,为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找到了新的途径。同时,将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引入到光催化降解体系中,并有效提高了光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为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增强以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3.对贵金属、石墨烯增强金属氧化物光催化性能,以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对光催化性能进一步增强的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荧光光谱、光生电流以及阻抗图谱,提出了光生电荷在复合材料中的迁移机制。贵金属主要是通过增强可见光吸收以及促进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来增强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石墨烯主要通过增强对有机染料的吸附,增加光吸收强度、促进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来增强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引入主要是用来提高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然后对三种增强机制进行了对比,发现光生电子与空穴的有效分离是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增强的关键因素,为以后的光催化增强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阮新潮;王文静;曾庆福;艾锐;;氟硅掺杂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2 冯洁,祝春兰;纳米ZnO的光催化性能及软化学合成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4年01期
3 安太成,顾浩飞,陈卫国,熊亚,朱锡海,刘国光;超声协同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活性染科的初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4 赵彦巧,张继炎,陈吉祥;光催化反应与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4年03期
5 梁文俊;马琳;李坚;;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联合技术处理空气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11年12期
6 高甲友;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张浩;任宝山;宋宝俊;牟兴瑞;;空气中微量苯的光催化降解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蔡乃才,王亚平,王鄂凤,彭正合;光催化与光化学联合降解苯胺[J];应用化学;1999年02期
9 尹飞;纳米TiO_2光催化原理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罗妮;王宁;张昭;;多孔Ag/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7年07期
11 楚增勇;原博;颜廷楠;;g-C_3N_4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14年08期
12 张天永;扈娟;柴义;张友兰;费学宁;;含表面活性剂的双组分底物光催化降解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7年08期
13 张凌;钟先锦;常志显;李德亮;;超声波光催化协同降解对甲基苯磺酸[J];化学通报;2011年01期
14 陈俊;张小俊;;两步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SiO_2介孔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安徽化工;2008年03期
15 魏晓毳;;纳米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6 邹彩琼;贾漫珂;曹婷婷;罗光富;黄应平;;纳米ZnO的制备、改性及光催化研究进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1年05期
17 徐锐,张无敌,谢建,姚明明;光催化TiO_2薄膜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18 杨俊伟;王绪绪;戴文新;李旦振;付贤智;;Pt/TiO_2上苯和乙烯光催化氧化过程的磁场效应[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01期
19 谢雷;师伟;;提高TiO_2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2期
20 林红,吴疆,石京,王宁,李建保,杨晓战;TiO_2光催化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新材料产业;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辉;陈建琴;吴丹丹;;纳米锗酸镉的合成及其液相光催化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刘立明;何燕;黄应平;;水体异味物质2-MIB光催化降解机理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3 陈春城;李悦;赵玉宝;籍宏伟;马万红;赵进才;;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机理的同位素标记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4 何春;付凤连;查长虹;朱锡海;熊亚;;兼有光催化和非光催化双重活性的Pt-TiO_2薄膜[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建春;刘平;王世铭;韩炜;王占义;庄建东;付贤智;;Nation薄膜中ZnS单分散纳米晶的水热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马万红;籍宏伟;陈春城;赵进才;;光催化在有机物选择性氧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马万红;张苗;王齐;陈春城;赵进才;;TiO_2光催化氧化醇过程中的氧转移机理:氧同位素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张丹;杨秋昕;余江;;体相光催化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林燕燕;王琼生;王世铭;;Zn_xCd_(1-x)S-CDP杂化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万良会;许宜铭;;Fe~(3+)/WO_3光催化体系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有松;二氧化钛基半导体的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张英;氧化铁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梁军;锗酸锌基微纳米晶体组成结构控制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4 陈志鸿;新型具可见光活性光催化体系的设计、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与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霍景沛;联噻唑类金属配合物制备与光催化水制氢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可欣;卤氧化铋基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学琴;贵金属及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石睿;纳米结构及阴离子取代提高复合氧化物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9 因博;炭质光催化复合材料制备及液相有机物去除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雅君;共轭分子表面杂化提高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焕平;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刘振兴;ZnFe_20_4基空心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魏小静;可见光催化下五元环内酯及二氟吲哚酮的合成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邹忆伦;TiO_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制氢性能[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5 王琳;贵金属-ZnO-RGO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葛远幸;改性钨酸铋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冯祝嘉;光催化与亲核性催化结合实现氦邻位C-H键官能化反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扈彬;水滑石/纤维复合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光催化性能[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9 吴瑜鹏;TiO_2光催化乙醇一步直接合成乙缩醛[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吴梦霞;基于CdSe和石墨相C_3N_4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李大庆 通讯员 张帆;全球能源研究高手大连“论剑”[N];科技日报;2011年
2 李宏乾;可见光同样能实现光催化降解反应[N];中国环境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