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西峰地区三叠系油源、成烃母质及其发育的古环境研究
【摘要】:我国以陆相生油闻名于世,石油产量的90%以上、天然气产量的一半以上来自陆相油气田。我国油气资源量巨大,但据测算至2002年底,我国陆上石油地质资源的探明率只有35%,天然气地质资源探明率仅12%,因此陆相油气资源仍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目前在积极开拓深层油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及非生物成因油气等非常规油气新领域的同时,仍需要加强陆相含油气盆地的研究与勘探,充分挖掘陆相剩余资源潜力。
陆相生油理论是中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典范,在指导我国油气勘探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的勘探形势下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比较突出的薄弱点是与烃源岩有关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湖相藻类、烃源岩发育的古环境等基础理论研究。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不仅是油源对比和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而且在探讨有机质母质来源和形成的古环境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石油主要由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堆积的腐泥型有机质形成,探索陆相背景下成油藻体的类型及其发育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条件,对完善我国陆相生油理论体系,指导陆相剩余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峰油田是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发现的大油田,其油源与我国最早开发的延长油矿相同,均为三叠系延长组,正是基于对该层系的研究,潘钟祥教授最早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西峰油田开发时间短,研究程度低,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油源不够明确,从而限制了进行准确的资源评价和有利勘探区的选择。本文以西峰地区延长组为代表,针对石油勘探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我国陆相生油研究的薄弱点,全面开展了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原油和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精细对比及源岩微体古生物学研究,在明确本地区主要油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成烃母质来源和古环境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探讨了本地区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环境气候条件。
通过以上多方位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多方面的成果和认识:
1.西峰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_7~3段属于最好烃源岩,长_7~2段多属于好烃源岩。长_7~3-长_7~2段暗色泥岩及油页岩均达到有效烃源岩范围,富含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浮游藻类的腐泥型有机质。由于浊流的影响长_7~3段混入较多的陆源高等植物母质,形成一定数量的混合型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及各种热成熟度地球化学指标均显示,长7段整体处于成熟有机质演化阶段,并已达到生油高峰,具备有利的生烃条件。
2.研究区原油、储层沥青及长_7~3段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反映的有机质类型等地球化学特征具较好的可比性,他们既含有丰富的陆源高等植物母质输入,又具有较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