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体系研究

王升兰  
【摘要】: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综合岩心、测井、录井、分析测试等多种资料,对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砂和坝砂的成因、类型、沉积特征以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 (1)根据博兴洼陷碎屑岩滩坝的岩性特征,将其分为砂质滩坝和砾质滩坝。 (2)砂质滩坝沉积特征:坝砂单砂层较厚,层理类型以平行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及波状层理为主;生物碎片发育,反应其较强水动力沉积条件;生物潜穴多为垂直型和倾斜型。滩砂单砂层较薄,泥岩夹层发育,层理类型以冲洗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为主;碳屑较发育;潜穴以倾斜型、水平型为主。 (3)砂质滩坝电性特征:自然电位、伽马及电阻率等测井曲线上,坝砂多对应宽幅正向指形或齿化的漏斗形;滩砂多对应异常幅度较高的“尖刀状”指形密集组合。成像测井上,由于坝砂体具有单砂层厚、泥岩夹层薄的特征,表现为亮色条带中夹有暗色条带;滩砂体单砂层较薄,成像测井图上表现为暗亮相间条带夹于滨浅湖暗色泥岩之中。 (4)砾质滩坝特征:博兴洼陷砾质滩坝紧邻鲁西隆起发育,其砾石具有磨圆度高、倾角小的特点,测井曲线多为齿化的箱形及齿化漏斗形,大盐湖砾质滩坝发育明显的低角度层理。 (5)滩坝砂体控制因素:古地貌、古水动力条件、古物源条件及基准面的变化是滩坝砂体发育的四个主要控制因素。 (6)博兴洼陷低位体系域滩坝较为发育,是以下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古地貌条件:洼陷内发育一金家-樊家鼻状构造带,为滩坝砂岩的沉积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②水动力条件:低位体系域为湖盆断陷的初期,洼陷整体处于水体浅、水动力强的背景之下;③物源条件:低位体系域时期南部鲁西隆起为滩坝砂岩的形成提供了足够的物源;④基准面:低位体系域时期基准面相对稳定,有利于滩坝砂体的发育;⑤保存条件: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后期基准面快速上升,已形成的滩坝砂体不易被破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王伟锋;荣启宏;史文东;;东营凹陷永55区块沙四上亚段深水浊积扇沉积与油气[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姚光庆,马正,赵彦超,李荣,田增;南海HZ26-1油田储层沉积特征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4年06期
3 王青春;何幼斌;;商河油田商三区沙二下亚段储层沉积微相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6期
4 袁静;;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风暴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J];沉积学报;2006年01期
5 徐亮,石世革;胜利油田博兴洼陷沙三段高青砂岩体沉积模式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年03期
6 刘小琦;王宏亮;张永旺;;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部长6储层沉积微相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1期
7 朱洁琼;李建明;;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上干柴沟组网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7期
8 刘小琦;李青斌;王宏亮;潘福友;;姚店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微相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1期
9 邵先杰;;泌阳凹陷新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储集性能[J];特种油气藏;2006年05期
10 王青春;贺萍;牛传华;罗治;;水体内部的沉积作用——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综述[J];海相油气地质;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庆宾;管守锐;朱筱敏;王贵文;;中国现代网状河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杨剑萍;;东营凹陷北带永921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徐安武;姚华舟;盛贤才;;川藏边境早—中三叠世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4 徐安武;姚华舟;盛贤才;;川藏边境早—中三叠世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5 王海潮;韩春元;左银卿;郭永军;杨彩虹;;饶阳凹陷留西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含油性[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冯金良;朱立平;;沉错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环境[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7 刘群;王明炎;李银彩;;云南某地含盐系、钾盐层沉积特征及找钾远景初步研究(1968)[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8 王立飞;张莉;曾祥辉;;礼乐盆地沉积特征研究[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吴因业;Cedric G;顾家裕;王招明;Chris D;;体系域框架下准层序组解释与沉积砂体预测——以塔里木盆地满西区块哈得油藏外围砂体勘探为例[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王俊玲;王平在;;嫩江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富清;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2 李斌;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有机分子化石与沉积环境[D];兰州大学;2006年
3 何玉平;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沉积特征与原型盆地恢复[D];吉林大学;2006年
4 程鹏;北黄海细颗粒物质的沉积特征与输运过程[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5 张振宇;潍北凹陷储层精细描述与有利勘探目标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姜辉;近海断陷湖盆勘探早期沉积特征与成藏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殷茵;潮控三角洲相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尹微;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寒武系构造—沉积作用及响应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郭峰;贺兰拗拉谷寒武—奥陶系层序地层及海相烃源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韩文功;陆相湖盆浊积岩油藏特征和描述方法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孝法;博兴洼陷沙四段层序构成样式及其主控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孙洪光;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张雷;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纪沉积特征与充填序列[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郭敏;茂名盆地油页岩特征及控矿因素[D];吉林大学;2007年
5 祁兴芬;秦皇岛市海岸风成沙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曲希玉;南黄海盆地北部中、新生界沉积特征及油气远景[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春龙;河流相储层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及预测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8 李艳杰;不同类型砂体储量物性参数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9 窦磊;北黄海中部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丁海军;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层序地层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军 记者 袁英;探觅地下“宝藏”老区实现新“突破”[N];盘锦日报;2007年
2 曾韬 程胜辉;元坝地区前积体勘探取得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文琼 正清 洪林;红参1井钻探顺利[N];阿坝日报;2005年
4 潘永胜 张智杰;西藏区调项目获多项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李静;石勘院新区勘探研究取得扎实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8年
6 记者 刘军通讯员 张园园;辽河外围奈曼油田生机盎然[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记者 钮海东 通讯员 刘如春 胡宏栓;学者开出防治城建地灾药方[N];广东科技报;2006年
8 赵祥兵;裕兴化工迁址地下水零污染[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9 记者 王志田通讯员 宋永凤;大庆采八注采五招解“栓塞”[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闵薇 王建高 王永诗 贾玉茹 孔祥星 陈攀峰;石油地质勘探理论的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