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二叠系生物礁的地质特征与地震预测技术研究
【摘要】:
生物礁油气藏是一种典型的岩性油气藏,由于地质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生物礁的勘探难度很大。在充分调研和技术开发的基础上,针对川东地区二叠系生物礁的地质特点和资料基础,以生物礁气藏为研究对象,从已知井井震响应特征分析出发,通过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神经网络波形分类处理、地震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解释、多参数地震反演等多项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方法,建立了生物礁和生物礁储层的判别模式,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地震勘探配套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成果如下:①通过分析地震反射结构变化,有效识别生物礁体的分布范围。生物礁外形多表现为丘状或透镜状凸起,礁内部多表现为断续、杂乱或无反射空白区等特征,在礁体顶部会产生披覆构造,礁翼沉积物向礁体周缘上超现象等。②分析地震波形总体特征变化,针对生物礁所具有的特殊沉积环境、沉积相带和地层结构特点及其在地震上所具有的一些特殊识别特征和标志,利用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地震波形分类对地震道形状进行分类,达到生物礁发育相带和分布范围预测的目的。③进行多种地震属性分析,针对生物礁引起的地震信号差异,预测生物礁的分布范围,描述储层的非均质性变化。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川东黄龙场三维区生物礁预测中效果良好,生物礁在均方根振幅属性上特征明显。④在川东黄龙场三维解剖区,以地震振幅、相干和振幅频率体为主要属性体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和解释,通过多个属性体和多种可视化手段的应用,综合预测和解释出生物礁体的分布范围。⑤在充分分析储层的岩性、电性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对岩性区分比较敏感的伽玛、补偿中子和声速三条电测曲线,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并与地震信息建立联系,进行多参数综合反演处理和解释,达到岩性识别和储层预测的目的。综合使用伽玛和补偿中子反演结果进行生物礁储层识别和预测,使用声速反演结果研究储层孔隙度等物性变化。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神经网络波形分类处理、地震属性和三维可视化解释构成了川东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定性预测和评价的主要技术系列。以伽玛、补偿中子、声波速度为目标曲线的多参数地震反演技术和方法是川东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储层定量预测和物性评价的核心技术。
|
|
|
|
1 |
钟建华,温志峰,李勇,郭泽清,王海侨,柳祖汉,冀国盛,吴孔友;生物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质论评;2005年03期 |
2 |
张明书,何起祥;对我国与生物礁有关油气资源探查的几点设想[J];中国地质;1988年07期 |
3 |
李书舜,刘大成;我国生物礁研究的新进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6年04期 |
4 |
黄昌武;;不要滥用地震属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
5 |
吴亚生,范嘉松;生物礁的定义和分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1年03期 |
6 |
范嘉松,吴亚生;我国生物礁研究中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2年04期 |
7 |
范嘉松;古代生物礁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兼论我国西南地区二叠系生物礁的类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1期 |
8 |
王永标,徐桂荣,张克信,林启祥;中国二叠纪生物礁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01期 |
9 |
金雨溪;生物礁分类及研究方法综述[J];内江科技;2005年03期 |
10 |
殷积峰;李军;谢芬;李登华;程炎;;川东二叠系生物礁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