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

郭辉  
【摘要】: 豫西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新元古代时限为距今1000Ma-540Ma,包括青白口纪、南华纪和震旦纪。 本文主要对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分区、发育特征及对比、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沉积古地理演化特征和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豫西地区新元古代的构造古地理演化。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分为渑池-确山小区、嵩箕小区和小秦岭-栾川小区,主要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通过研究认为河南省境内新元古代的沉积区主要在河南省西南部,东部地区主要为古陆剥蚀区,古地理格局总体为北高南低,由南向北,海水由深变浅,真正的深水沉积应在洛南-栾川-确山断裂带以南的秦岭地区。海侵方向为由南向北,物源方向为由北东向南西。豫西地区新元古代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海-浅海环境。主要沉积相类型有无障壁海岸相、碳酸盐滨岸相、局限碳酸盐台地相、浅海相、大陆冰川相和冰海相。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碎屑岩的结构和成分成熟度均较高,碳酸盐岩中发育丰富的叠层石,属于被动大陆边缘陆棚环境的稳定类型沉积。早青白口世的崔庄组沉积时期为河南新元古代海侵范围最大的时期,海侵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河南省境内。早震旦世的罗圈组有新元古代唯一保存下来的陆相沉积,其沉积环境为大陆冰川相的冰碛亚相和冰海相的浅水冰海亚相,分布范围很广,在三个地层小区均有分布。卢氏、栾川一带沉积厚度较大,反映地壳沉降幅度较大,活动性较强,有利于沉积矿产的形成。大红口组为早南华世火山喷发形成的碱性粗面岩,其性质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张裂环境的产物。豫西地区新元古代,特别是晚期,出现了沉积环境的动荡多变,伴随着火山岩的喷发,表明地壳的活动性已经有所增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文芳;利用井眼资料进行沉积环境解释SPWLA专题会议[J];测井技术;2000年04期
2 张绍鑫 ,杨凤茹;黄县煤田黄县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研究的新进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7年01期
3 梁娟;磨刀门河口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4 张春生,陈庆松;全新世鄱阳湖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5 陈文华,彭和清;江西晚三叠世安源煤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04期
6 吴素珍;新元古代环境变化的原因[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5年01期
7 叶玮;矢吹真代;赵兴有;;中国西风区与季风区黄土沉积特征对比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年06期
8 黄以柱;略论豫西地区环境的变迁与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9 余林青;王义明;;宜昌莲沱震旦系陡山沱组含磷钙质风暴岩沉积特征[J];资源环境与工程;1989年02期
10 张绍鑫;;黄县煤田黄县组含煤岩系的沉积特征和环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峰;王德海;孟祥化;葛铭;任国选;;徐州地区新元古代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沉积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启锐;储雪蕾;;湘黔桂地区新元古代冰川沉积特征与江口冰川模式[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姜立君;张卫华;高慧;杨瑞东;;贵州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底部碳酸盐岩帽沉积地球化学特征[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袁训来;;新元古代生物多样性[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冯金良;朱立平;;沉错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环境[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6 贾志海;洪天求;;新元古代九里桥组沉积环境变化及其生物学响应[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地质古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报告(摘要)汇编[C];2004年
7 王涛;张国伟;裴先治;李伍平;;北秦岭造山带核部残留的新元古代北西向构造——新元古代造山带的残迹?[A];中国古陆块构造演化与超大陆旋回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徐安武;姚华舟;盛贤才;;川藏边境早—中三叠世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9 贾志海;洪天求;郑文武;;皖北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事件及其影响[A];《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现代生物、人与自然和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徐安武;姚华舟;盛贤才;;川藏边境早—中三叠世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志海;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沉积环境变化及其生物学响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2 吴庭才;豫西地区IBD流行毒株不同佐剂灭活苗的研制及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李斌;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有机分子化石与沉积环境[D];兰州大学;2006年
4 张璞;福建漳州晚第四纪以来的环境演变[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郭峰;贺兰拗拉谷寒武—奥陶系层序地层及海相烃源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尹微;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寒武系构造—沉积作用及响应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刘卫国;沉积环境中的硼、氯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
8 朱维光;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背景——以盐边高家村杂岩体和冷水箐101号杂岩体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9 林广春;川西新元古代岩浆岩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10 蒋富清;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敏;茂名盆地油页岩特征及控矿因素[D];吉林大学;2007年
2 孙洪光;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祁兴芬;秦皇岛市海岸风成沙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叶文雨;豫西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菌根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东辉;昆明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郑霞;不同类型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D];浙江大学;2006年
7 安杰;南京浦口地区全新世沉积特征与环境变化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谢徽;北大巴山大型毒重石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张春龙;河流相储层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及预测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10 于良肖;贵州赤水地区阳新统、中上三叠统及下侏罗统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雨;豫西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启动[N];中国黄金报;2009年
2 齐赛男;欧盟REACH制度影响不小[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3 倪宝诚;豫西民俗剪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王延会;“关检”共谋豫西大发展[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5 吕金刚 于梅娥;豫西地区三家试点企业获得GAP一级认证[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6 张剑 刘浩 史采书;豫西电力外送的新契机[N];华中电力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石远峰 张广泉 钱海山 通讯员 崔国利;有一种品质叫尽职尽责[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8 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宋会杰;黄河同力 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二期)奠基[N];洛阳日报;2008年
9 王霞光 梁金雄;豫西农民也有“NBA”[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记者 李晓娜;部省合作推进豫西地质找矿[N];中国矿业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