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致性液晶聚芳酯初生纤维的热处理与表面修饰
【摘要】:作为一种具有微纤自增强作用的高分子材料,热致性液晶聚芳酯(TLCP)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粘度、易加工等诸多优良特性,逐渐在尖端科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引起了科学界和工业界极大关注。虽然近年来我国对TLCP的产业化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TLCP的关键生产技术全部被国外几家公司垄断,大部分重要的共聚单体和聚合技术依然依赖于进口,所以TLCP的产业化仍存在着原料价格昂贵、生产成本及纺丝工艺过程难以控制、工业化设备简陋等问题,TLCP纤维的研究和开发仍处于实验发展阶段。如何实现TLCP纤维的产业化生产,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以较低成本获得高强高模、耐高温的TLCP纤维材料,依然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本课题主要对热致性液晶聚芳酯初生纤维的后处理以及表面化学修饰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TLCP纤维的后固相聚合宏观动力学,以及热处理工艺对纤维表面形态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TLCP纤维表面的化学修饰;最后,还研究了不同捻度对TLCP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1)在220℃热处理温度下,纤维热处理前期强度增加显著,后期变缓,而纤维失重率持续增加并达到平衡。热处理过程的前期(9h前)纤维强度的增加主要受纤维结晶度提高以及分子量增长的影响,后期强度的提高则主要是聚芳酯分子量的增加所致。热处理温度对纤维失重率影响显著,热处理温度越高,TLCP纤维分子量增长越快;250℃左右为热处理的关键温度,TLCP纤维的后处理生产工艺中,在避免粘连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热处理温度。TLCP纤维后固相聚合前期和后期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4.4kJ/mol和38.4kJ/mol。
(2)TLCP初生纤维的分解温度为509.7℃,初生纤维的热分解温度较高,耐热性好。相同的热处理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延长,TLCP纤维的熔点不断升高。热处理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LCP纤维的熔点也呈增长趋势,并且热处理温度对熔点的影响比热处理时间要明显的多。经热处理后TLCP纤维的表面变得粗糙、凹凸不平,这是由固相聚合时小分子副产物不断从纤维表面脱出造成的。在280℃下热处理9h时,纤维表面出现了原纤化,且受损严重,这是因为热处理温度过高时,单纤维间出现了粘结现象。由此也可知若热处理温度过高,时间过长,由于单纤维间出现粘结现象,纤维表面发生原纤化,且受损严重,将会严重降低纤维的强度。
(3)通过采用傅--克化学反应修饰TLCP纤维的表面,可以有效的提高TLCP单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相对于未修饰的纤维约提高了52%,表面化学修饰的最佳反应时间为40min。此外,经修饰的TLCP单纤维表面没有明显的刻蚀或受损现象,TLCP纤维的力学性能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4)对于TLCP纤维束而言,加捻对其力学性能影响很大,断裂强力随捻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最佳捻度时,其强度随线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线密度为52.50tex,捻度为130Tm时,TLCP纤维的强度最大9.14cN/dtex。对于TLCP单纤维而言,加一定的捻度再退捻能够增强其断裂强力,当超过捻度临界值时,由于加捻会对纤维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断裂强力反而减小。未加捻的纤维,断裂强力也随线密度增大而增大,当线密度为1.394tex时,强度最大11.3cN/dtex。
|
|
|
|
1 |
韦春,谭松庭,王霞瑜,章明秋,曾汉民;热致性液晶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02年02期 |
2 |
;涤纶长丝纺丝工艺条件对纤维性能影响[J];合成纤维;1976年02期 |
3 |
杨亚雄,唐丽蓉,高仲芳,王仲良;涤纶短纤维纺丝张力对初生纤维取向度的影响[J];合成纤维;1982年06期 |
4 |
董兴广;;干喷湿纺中聚丙烯腈初生纤维断裂行为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4期 |
5 |
张宏放,陈柬,薛小芙,莫志深,陈玉;热致性液晶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J];应用化学;1993年06期 |
6 |
潘利华,梁伯润,唐志廉,黄南薰;液晶高分子原位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J];合成技术及应用;1995年03期 |
7 |
董兴广;王成国;曹伟伟;赵亚奇;陈娟;;凝固浴拉伸对碳纤维前驱体PAN初生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6期 |
8 |
白忠爱;陈彦模;陈龙;俞昊;朱美芳;;β-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初生纤维力学演变机理初探[J];合成纤维;2008年12期 |
9 |
李启成;杨刚;李雅明;卢伟;叶正涛;;凝胶纺丝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延伸性能的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09年03期 |
10 |
孙芳华;朱树琦;陈彦模;俞昊;朱美芳;;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混干纺初生纤维的研究[J];合成纤维;2010年07期 |
11 |
清水二郎;高绪珊;;纺丝及纤维成形的机理(Ⅳ)[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12 |
叶光斗,李守群;由溶液纺丝技术制备高性能PET纤维[J];国外纺织技术;1997年07期 |
13 |
张海良,贺小华,王霞瑜;PET/HTH-6热致液晶有规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
14 |
叶鼎铨;;可替代芳纶的热致性液晶聚合物纤维[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8年04期 |
15 |
彭公秋;温月芳;杨永岗;刘朗;范军亮;王茂章;;影响湿纺PAN初生纤维取向和性能因素的探讨[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2期 |
16 |
王贺团;李常清;石鑫;蓝雁;徐樑华;;PAN/DMSO溶液的挤出对初生纤维结构的影响[J];合成纤维工业;2009年04期 |
17 |
孟庆杰;王浩静;朱星明;李宝峰;张淑斌;;纺丝液固含量对湿纺PAN初生纤维结构形态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12期 |
18 |
张红;张雯佳;赵国樑;;壳聚糖纺丝原液性能及其湿法纺丝工艺[J];纺织学报;2010年08期 |
19 |
黄忠;向红兵;陈蕾;于俊荣;诸静;胡祖明;;三元共聚聚酰亚胺初生纤维结构与性能的研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0年05期 |
20 |
戚敏;;涤纶短纤维的疵点产生与控制[J];金山油化纤;198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