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羊毛是应用广泛、性能优异的纺织工业原料,但应用过程大量废弃且传统回收方法对环境污染严重,通过羊毛再利用提高附加值是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纤维素是自然界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以新型有机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为溶剂,将纤维素和羊毛通过溶液共混方法制备复合材料,是绿色环保制备高性能材料的途径。
本文研究了羊毛和纤维素在自制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情况,探讨了共混膜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通过研究羊毛角蛋白/纤维素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找到可纺性优异的纺丝原液,对原液的纺丝工艺进行探讨,并研究自制共混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具体实验如下:
研究了离子液体对羊毛和纤维素的溶解过程及工艺,确定以自制离子液体1-丁基-N-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Ac)为溶剂,分别在100℃下溶解羊毛,90℃下溶解纤维素制备羊毛和纤维素溶液。
通过探讨多种单因素对膜各项性能影响,设计了四水平五因素正交试验,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指标,确定共混膜最优制备条件:羊毛/纤维素比例为7:3,60℃共混搅拌120min,在室温3:7(离子液体/乙醇)溶液凝固再生,共混膜放在塑料薄膜上干燥,所得共混膜强度为31.83MPa。
羊毛角蛋白/纤维素溶液为“切力变稀”型流体,溶液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降;共混溶液非牛顿指数随温度和羊毛含量的增大而升高,结构粘度指数随温度和羊毛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较高温度的高羊毛比例溶液可纺性较好;纺丝液表观粘度随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确定将60℃的7:3(羊毛:纤维素)共混溶液作为纺丝原液。
对60℃的7:3共混溶液纺丝,确定了较优工艺条件:5℃的水为凝固浴,干燥过程中使纤维保持1.2倍拉伸,制得强度为2.54cN/dtex-1的共混纤维。
红外光谱、形态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共混膜和共混纤维表明羊毛与纤维素大分子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凝固浴种类及离子液体含量对共混材料结构存在轻微影响。红外测试表明复合膜和纤维基本保持了角蛋白和纤维素原有基团,表现出一定蛋白质属性;形态结构分析显示干燥过程中对复合膜及纤维施加一定张力有助于其形态结构的完善;X射线衍射说明溶解再生过程破坏了复合材料中羊毛角蛋白的结晶,纤维素主要以纤维素II结构存在;TG分析说明复合膜和纤维具有较好热稳定性。
|
|
|
|
1 |
凌锡池;内蒙古召开国产优质羊毛拍卖会[J];纺织导报;1988年30期 |
2 |
;纺织工业部为召开全国首届羊毛(绒)及其制品展示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J];纺织导报;1989年18期 |
3 |
伍 沅,R.B.Keey;洗过散羊毛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89年S1期 |
4 |
王志良;谈谈羊毛的缩绒性[J];中国纤检;1994年06期 |
5 |
蔡学森;低羊毛比例产品的工艺探讨[J];甘肃科技;1999年04期 |
6 |
田志荣;羊毛绒线的超级柔软整理[J];印染助剂;2000年05期 |
7 |
吴建奎;加强管理,努力开展羊毛公证检验工作[J];中国纤检;2002年08期 |
8 |
黄素平;浅谈羊毛的凉爽舒适性[J];毛纺科技;2004年05期 |
9 |
狄群英,黄燕萍,权衡,王梓;仿羊绒羊毛的性能研究[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
10 |
陈莉萍,于伟东;羊毛角朊蛋白的再生利用技术[J];毛纺科技;2003年04期 |
11 |
武达机;对散毛炭化问题的一些试验[J];毛纺科技;1977年02期 |
12 |
潘福征;毛条静电测定与羊毛的改性[J];毛纺科技;1986年01期 |
13 |
郁可融;如何解决毛纺生产、流通领城中存在的矛盾[J];纺织导报;1988年01期 |
14 |
隋淑英;马志友;;羊毛含油率的快速测定[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89年01期 |
15 |
施禹之;中国毛纺工业的发展与羊毛进口——兼论中澳经贸关系[J];中国纺织经济;1995年07期 |
16 |
刘锡安,张宋强;简析环境、等级、净毛率水平与羊毛中植物质含量的关系[J];中国纤检;1995年03期 |
17 |
J.A.利邦,F.J.哈利干,郭珊;低温染毛的新方法[J];中国纤检;1995年05期 |
18 |
王宜田;有益于环保的羊毛等离子体前处理工艺[J];国外纺织技术;1996年05期 |
19 |
李桂艳
,孙力扬
,杜尚丽;羊毛漂白工艺及其物理性能的探讨[J];黑龙江纺织;1997年03期 |
20 |
纺;国际羊毛局将执行产品品质新标准[J];江苏纺织;1997年Z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