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四塔单索面宽幅脊梁矮塔斜拉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孙向东  
【摘要】:矮塔斜拉桥由于优越的结构性能、良好的经济指标及优美的桥梁造型,在200m左右跨径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能力。近年来,我国矮塔斜拉桥虽发展迅速,但日益发展的工程实践和相对较少的基础研究之间存在矛盾。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中小跨径的窄幅结构,以工程归纳形成的构造共识和分析理论难以有效解决大跨、宽幅和长联矮塔斜拉桥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以江肇西江大桥为依托,围绕多塔宽幅单索面矮塔斜拉桥设计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归纳和仿真分析验证,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 (1)针对大跨、长联工况,创新性提出墩、塔、梁固结体系多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桥型方案,有效解决多塔结构塔顶位移和结构刚度等核心技术问题。 (2)为弱化超宽截面自重效应,创新性提出宽幅脊梁断面,通过采用长翼板加劲肋桥面体系和后浇段工序措施,有效改善主梁剪轴力滞效应;通过边中腹板差异设计,以适应边中腹板受力的不均匀性。 (3)系统研究矮塔斜拉桥整体参数变化敏感性,为塔高、边中跨无索区长度和边中跨比等关键参数拟定提供理据,由研究结论可知,高塔型矮塔斜拉桥是发展方向,跨中无索区长度趋于减少,边中跨比取0.6时结构整体受力较优。 (4)创新性提出预应力配合比概念,系统研究斜拉索和体内预应力敏感度比值,综合考虑二者造价因素、抵抗竖向荷载效应和平抑主梁应力效率的不同,提出斜拉索和体内预应力的最优配置比例。 (5)为使墩、塔、梁固结体系多塔矮塔斜拉桥成桥后期处于合理受力状态,对混凝土徐变、基础模拟刚度和混凝土自重荷载效应进行敏感性分析可知,徐变对墩身影响最为显著,其值可达30%,其他两项同样不可忽略。 (6)针对宽幅脊梁纵、横向空间受力特征和后浇加劲桥面系复杂的受力机理,原有以纵向分析为主的桥梁设计方法存在局限,本文创新性提出能兼顾纵横的空间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桥梁仿真分析,系统研究不同阶段、不同梁段剪轴力滞效应,为合理配束和设置后浇带提供理据;系统研究边中腹板受力不均匀性,提出不均性系数为1.3左右,据此精当拟定脊梁断面腹板厚度;明晰加劲肋桥面系受力机理,明确横向剪力滞系数和后浇带滞后浇筑可行时域。 (7)通过动力特性分析可知,矮塔斜拉桥动力特性较接近于连续梁桥,振型主要由主梁刚度控制,主塔刚度只对主塔自身振动有影响。抗风和抗震对结构设计制约较少。 (8)系统研究矮塔斜拉桥景观设计和斜拉索耐久性设计,在设计之初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超大吨位拉索的可养护性和可更换性。换索研究表明,在不中断交通的条件下,考虑到荷载的不确定性,建议每次只能更换一对斜拉索。 在无成熟工程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因无相关规范提供技术指导,江肇西江大桥实现了多项技术上创新,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大桥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税彦斌;;大跨矮塔斜拉桥施工和运营弹性稳定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2008年03期
2 宋军;王福敏;尚军年;;超高墩矮塔斜拉桥总体结构静力分析[J];华东公路;2011年02期
3 刘沐宇;孙向东;涂开智;袁卫国;;四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年04期
4 伍云;邹化明;;矮塔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分析研究[J];四川建筑;2011年02期
5 ;我国最大跨径的矮塔斜拉桥建成通车[J];施工技术;2011年05期
6 宣国荣;杨国静;;大跨单索面混凝土矮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分析[J];四川建筑;2009年01期
7 朱永伟;卢明辉;;铁路矮塔斜拉桥自振特性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7期
8 罗旗帜;彭爱勤;陈玉骥;;石湾特大桥矮塔索鞍区局部应力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杨立财;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J];铁道建筑;2005年07期
10 蔺鹏臻,孙红红,刘凤奎;小西湖矮塔斜拉桥的特征参数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0期
11 杨国静;郑凯锋;;矮塔斜拉桥三种墩梁连接形式的自振特性研究[J];四川建筑;2008年02期
12 赵晓萍;高翔;;矮塔斜拉桥静力特性的对比分析[J];四川建筑;2008年04期
13 陆林祥;张山荣;郑汉;;矮塔斜拉桥综述[J];山西建筑;2009年34期
14 韩振勇;田仲超;周国华;;浅谈矮塔斜拉桥的起源与发展[J];山西建筑;2010年01期
15 陈从春;夏巨华;肖汝诚;何鹏;;独塔宽幅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分析[J];公路;2006年05期
16 蔺鹏臻;刘凤奎;张元海;;单索面混凝土矮塔斜拉桥的动力特性[J];世界地震工程;2006年03期
17 蔺鹏臻;周世军;刘凤奎;张元海;;单索面矮塔斜拉桥的动力特征参数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年06期
18 刘志鑫;蔺鹏臻;刘凤奎;;小西湖矮塔斜拉桥的动力性能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9 刘世龙;;部分斜拉桥静力优化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21期
20 傅卯生,唐国彪;150m跨径PC矮塔斜拉桥施工技术介绍[J];科学之友(B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颖;邓宇;;某矮塔斜拉桥0#块局部受力分析[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德标;惠斌;;北京某矮塔斜拉桥钢绞线斜拉索的张拉控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景全;陈志涛;张建东;;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矮塔斜拉桥力学特性及热点问题研究进展[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赖亚平;刘国祥;胡奇;马汀;;合川区嘉陵江南屏大桥结构设计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顾安邦;徐君兰;;矮塔斜拉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陈从春;周海智;肖汝诚;;矮塔斜拉桥索力在宽幅箱梁中的传递规律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李恒太;王引仓;;兰州小西湖矮塔斜拉桥冬季施工技术[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8 陈从春;肖汝诚;;矮塔斜拉桥几个问题的探讨及发展展望[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胜;;矮塔斜拉桥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钊;孟少平;臧华;张宇峰;;部分斜拉桥索鞍锚固区设计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向东;四塔单索面宽幅脊梁矮塔斜拉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从春;矮塔斜拉桥设计理论核心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程海潜;PC弯曲孔道内接触应力、预应力摩阻损失及张拉伸长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晓莉;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万其柏;斜拉—刚构协作体系桥的静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福春;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塔斜拉桥力学特性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清伟;矮塔斜拉桥构造设计与关键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2 史海涛;矮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及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高玉婷;某矮塔斜拉桥结构特性的分析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郑汉;不同参数下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静动力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陈方;矮塔斜拉桥结构合理成桥状态索力优化及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闫晨;矮塔斜拉桥最优塔跨比的分析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卢明辉;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8 黄俊杰;多跨矮塔斜拉桥合拢方案与施工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宁蒙;矮塔斜拉桥连续索张弦主梁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雷丹;矮塔斜拉桥合拢顺序与体系转换时间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靳淑琴;临汾首座特大“双跨”矮塔斜拉桥合龙[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本报通讯员 张同飞;闯难关宵旰攻坚 桥梁人百炼成钢[N];人民铁道;2011年
3 记者 崔振海;晋济高速仙神河大桥主体完工[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4 日报记者 姚颖盈;江上飞架“彩虹”博物馆[N];柳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马丽;合肥最大公路跨河大桥开建[N];建筑时报;2009年
6 王高路 熊锋 马玉龙 肖志玲;汉江飞彩虹 大道通民心[N];安康日报;2008年
7 记者 许丽 通讯员 张玉勤;大道雄风[N];临汾日报;2010年
8 记者 修伟 战庆国;长山大桥年内开工建设[N];大连日报;2010年
9 徐囡姝 张士鹏 记者 曹轩;大广高速路进入攻坚阶段[N];吉林日报;2011年
10 南方日报记者 彭国华 见习记者 钟啸 实习生 冯嘉扬 通讯员 粤交集宣;江肇高速南段:会战打通珠江西岸南北“动脉”[N];南方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