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体硅氧烷接枝氮杂环在高温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
【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和对坏境的友好性,而在交通运输和固定电源应用上引人关注。而提高电池的运行温度到100-200℃,可以在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和降低催化剂CO中毒等方面更有优势,但是含有磺酸根(-SO3H)的质子交换膜(如Nafion膜),在高温下会由于膜中的水含量降低造成质子传导率下降而不能在高温时使用。因此,新型质子传导介质的开发就成为燃料电池高温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通过利用氮杂环类离子液体和多面体硅氧烷两种化合物的可设计性合成两种体系的化合物,并对Nafion溶液掺杂制得复合膜,并对复合膜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完全水解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方法,制得含有八条有机活性支链的六面体倍半硅氧烷(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POSS),利用其支链上所带的活性基团与有机氮杂环(丙基咪唑和丙基三唑)相结合,得到多功能有机-无机结合的POSS-咪唑和POSS-三唑化合物,并经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表征,证实合成路线正确。最后把两种化合物对Nafion掺杂制得复合膜。
(2)分别对Nafion/POSS-咪唑和Nafion/POSS-三唑复合膜进行SEM、AFM、EFM和元素线性分布能谱表征,显示合成颗粒在膜中分布均匀,粒径大小为10-30nm,与Nafion有很好的两相相容性;热力学分析表明掺杂POSS接枝氮杂环能提高膜的高温机械性能,其使用温度可以到160℃以上;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膜的机械强度高于均质膜;在140℃,无加湿的情况下,两种复合膜的电导率分别为0.021Scm-1和0.018 Scm-1;电池极化曲线显示在95℃时湿度下降较小影响电池性能,相对于Nafion/POSS-三唑复合膜,Nafion/POSS-咪唑复合膜有较好的电池性能,在120℃和33%湿度条件下200mAcm-2对应的电压达到了0.501V和0.465V,优于相同条件下其它类型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的性能。
|
|
|
|
1 |
王亚琴;张宏伟;;燃料电池用非氟质子交换膜研究现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2 |
陆威,鲁德平,龚春丽,邹华,管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膜材料的性能表征[J];高分子通报;2005年01期 |
3 |
徐洪峰,燕希强;质子交换膜恒电位式氢气传感器[J];膜科学与技术;2000年06期 |
4 |
刁含斌;赵杰;仇波;严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08年11期 |
5 |
李小兵;廖世军;;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7年11期 |
6 |
徐洪峰,燕希强,李璇,万莉;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溶解及再铸膜性能分析[J];电化学;2001年03期 |
7 |
李跃龙;;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07年12期 |
8 |
于景荣,衣宝廉,韩明,程晓亮,邵志刚,张景新;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J];电化学;1999年04期 |
9 |
浦鸿汀,崔春涛;质子交换膜中质子输送过程的无规行走模拟[J];膜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
10 |
肖书琴;陈义旺;周魏华;张小林;贺晓慧;;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接枝聚丙烯酸磺酸丙酯制备质子膜[J];过程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
11 |
曾蓉,庞志成,朱鹤孙;质子交换膜中的离子传递[J];膜科学与技术;1999年06期 |
12 |
卢婷利,梁国正,寇开昌;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
13 |
沈春晖,潘牧,王明宏,袁润章;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发展方向[J];膜科学与技术;2004年05期 |
14 |
靳豪;谢晓峰;尚玉明;冯少广;吕亚非;;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杂化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7年04期 |
15 |
张东方,潘牧,罗志平,袁润章;四电极质子补偿法测量质子交换膜的电导率[J];膜科学与技术;2003年06期 |
16 |
符显珠,李俊,卢成慧,廖代伟;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质子膜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4年01期 |
17 |
崔春涛,浦鸿汀;质子交换膜中质子输送过程的模拟[J];功能材料;2004年06期 |
18 |
顾爽,贺高红,吴雪梅,林畅;新型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05年05期 |
19 |
于非;张高文;周震涛;;新型非氟芳环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3期 |
20 |
谭少博;杨庆浩;张志成;;P(VDF-co-TrFE-co-CTFE)-g-SPS共聚物的合成表征[J];高分子学报;2010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