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信江大桥抗风性能分析
【摘要】:随着桥梁结构理论的完善以及施工新技术的出现,大跨径桥梁以及新型桥梁越来越受到设计人员的亲睐。桥梁风致振动是桥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跨径的增大和样式的变化,桥梁的刚度和变形都会相应增大,因此进行抗风性能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江西鹰潭信江大桥为实例背景,对信江大桥主梁进行了CFD分析,提取静三分力系数。通过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该桥3种状态(最大双悬臂、最大单悬臂、成桥状态)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桥的颤振稳定性和静力稳定性,并针对这座结构新颖的斜拉桥抗风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同类桥梁抗风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回顾总结了当前桥梁抗风性能研究状况;
(2)收集该桥风环境资料,根据统计和规范确定该桥的基本风速和设计风速;
(3)限于风洞试验无法实施,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计算域,采用CAD建模,在GAMBIT中进行合理的网格划分等,最后采用FLUENT计算得到主梁断面静三分力系数;为之后的静风稳定性验算提供数据。
(4)通过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该桥3种状态(最大双悬臂、最大单悬臂、成桥状态)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对动力特性情况(频率、振型等)作了分析,此外,还分析了辅助墩的设置对于桥梁抗风性能的影响。
(5)对信江大桥进行了颤振稳定性分析和静风稳定性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该桥扭转振型出现较晚,扭弯频率比较大。无论是在成桥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颤振临界风速均远高于颤振检验风速,不会发生颤振失稳现象。最大双悬臂状态下主梁容易发生横向的摆动,在风速较大的季节需要对主梁进行临时加固措施。辅助墩的设置改善了该桥的力学性能,然而却降低了桥梁的抗风稳定性。无论是成桥状态还是在施工阶段静力扭转发散临界风速都十分高,静力稳定性好。
|
|
|
|
1 |
张新军,孙炳楠,陈艾荣,项海帆;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颤振稳定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
2 |
李琦;;开槽桥梁截面的颤振稳定性研究[J];四川建筑;2006年01期 |
3 |
祝志文;汪志昊;陈政清;;三汊矶大桥颤振稳定性的风洞试验与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6年04期 |
4 |
徐优;;考虑缆索风载的悬索桥风效应分析[J];四川建筑;2007年04期 |
5 |
刘高,王秀伟,强士中;悬索桥颤振稳定性分析的精细时程积分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
6 |
陈继兰,廖海黎;开槽桥梁截面的颤振稳定性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2期 |
7 |
王达磊;马如进;陈艾荣;;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三塔悬索桥的颤振稳定性[J];桥梁建设;2011年01期 |
8 |
李斌;杨智春;谷迎松;;带延迟反馈控制的二元机翼颤振稳定性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
9 |
刘高,王秀伟,强士中,周述华;大跨度悬索桥颤振分析的能量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03期 |
10 |
陈政清;韩艳;;气动力矩阵和气动导数对桥梁颤振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2期 |
11 |
谭潇;朱乐东;郭震山;刘高;;中央稳定板对大跨度开槽桁架梁悬索桥颤振稳定性的影响[J];结构工程师;2008年02期 |
12 |
刘慈军;郭震山;朱乐东;;栏杆缘石构造对箱形主梁颤振稳定性的影响[J];桥梁建设;2008年02期 |
13 |
董稼轩;张小伟;张潇;;基于特征截面法的协调叶片颤振分析[J];航空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
14 |
白桦;夏勇;刘健新;李加武;;流线型桥梁断面颤振稳定性数值模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15 |
何承义,彭志苗,盛可鉴;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抗风稳定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03期 |
16 |
李忠群;刘强;;立铣加工颤振稳定性时域求解与分析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8年02期 |
17 |
张哲;韩立中;黄海新;;非线性变形效应对大跨自锚式斜拉-悬吊桥颤振的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8 |
马韬;;曹妃甸跨纳潮河大桥抗风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09期 |
19 |
马如进,陈艾荣,胡晓红;基于颤振稳定性的悬索桥加劲梁梁高的确定[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20 |
张新军,孙炳楠;大跨度悬索桥的颤振稳定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