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劲性水泥土桩嵌合钻孔桩软基支护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胡仲春  
【摘要】:软土基坑的稳定性分析及其支护方式研究一直是工程建筑界的重大研究课题。软土基坑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含水量大的特性,软土基坑由于支护设计不当,支护方式不合理而造成的失稳事故频繁发生。目前,钢板桩、水泥土搅拌桩、土钉墙、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以及SMW工法等普通的基坑处理方式仍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基坑支护。随着国家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日新月异,临近铁路、地铁、繁华商业区等的软土深基坑开挖工程越来越多,单一的普通基坑支护方式已不能完全保证复杂地区基坑支护的经济合理性。 本文以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温州项目部承建的温州市汤家桥南路Ⅲ标段工程下穿金温铁路立交桥项目为工程背景,创造性地提出“劲性水泥土桩嵌合钻孔桩联合支护体系”,综合采用经典力学分析、室内数值计算、现场工业试验等方法与手段,探讨该支护体系的适用范围、支护可靠性,提出联合支护体系稳定性监测自动化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的软土基坑支护新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从经济角度及支护结构的适用性出发,对现有的软土基坑支护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单一支护方式的适用及限制条件,结合项目背景提出了适用于软土基坑的“劲性水泥土桩嵌合钻孔桩联合支护体系”新型支护方法,它适用于7到12米深且无法采用内支撑的软土基坑的支护,已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圆满成功。 (2)结合金温铁路立交桥项目的建设特点,全面分析并完善了“劲性水泥土桩嵌合钻孔桩联合支护体系”的设计方案、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及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全方位论证了该支护方式在软土基坑中的可行性。 (3)采用经典力学和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劲性水泥土桩嵌合钻孔桩联合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原理进行计算和分析。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该联合支护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的变形特征及其规律,从理论计算角度验证了该支护方法在实际工程背景下的可靠性。通过理论计算为实际工程支护方案的参数及指标选择提供了依据。再选用合适的支护方案,就能够在维护基坑稳定的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 (4)进行现场工业性实验,系统监测了该围护体系的支护效果,结果表明:基坑变形在容许值范围内,变形和力学特征与模拟结果相符,验证了新型支护结构下软土基坑的稳定性。从实测角度说明,在7到12米基坑深度且无内支撑的条件下,该支护方法能够保证软土地质条件下基坑的稳定。 (5)通过合理布设监测仪器并联网,完成对数据的自动采集、接收和处理,从而实现对支护系统的监测,可以为大深软土基坑支护提供一套较为完善的监测管理系统。 论文研究表明,“劲性水泥土桩嵌合钻孔桩联合支护体系”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悬臂式软土基坑支护方式,研究成果可为“劲性水泥土桩嵌合钻孔桩联合支护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与实践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易谦艺;;水泥搅拌桩挡墙的计算模型与工艺例析[J];建筑;2011年14期
2 陈文昭;高全臣;江俊设;;软土基坑SMW工法墙墙顶位移与嵌固比关系模拟试验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何培玲;杨平;;小刚度门式刚架型钢劲性水泥土挡墙基坑新型支护结构[J];工程质量;2011年04期
4 程琴辉;薛富春;马建林;喻渝;赵永明;;初衬条件下大断面黄土隧道地基挤密桩施工振动监测与分析[J];高速铁路技术;2010年03期
5 常鑫;;某建筑地基深基坑开挖水泥土桩支护计算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24期
6 陈瑁;;搅拌桩+钻孔桩+型钢内支撑组合支护在狭小场地深基坑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7期
7 孙嘉华;;软基泵站集水井设计新思路[J];人民珠江;2011年03期
8 郑创新;曹成意;曾勇生;;碎石桩与CFG桩二元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水电站设计;2011年0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方;聂代松;;建筑工程软土基坑破坏机理分析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2 刘保平;;几种常用水泥的水泥土性能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牛琪瑛;李如凯;徐增杰;申俊敏;;水泥土桩加固不同干密度液化土孔隙水压力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4 周成;方永凯;;基坑支护工程中水泥土桩的应用分析及对策研究[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张新乐;袁培中;杨仁华;;复杂地质环境中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6 方军;张建龙;刘建生;徐泽中;许永明;;用孔中超声波法检验水泥土桩质量的新方法[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陈国臻;;水泥土桩深基坑支护设计探讨与施工[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8 刘燕;刘涛;王海平;;深基坑开挖引起中间立柱竖向位移估算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荣彦;;一例邻侧静压桩施工造成某软土基坑局部坍塌工程实录[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荣彦;;郑州东区某软土基坑降排水方案的比较与选择[A];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仲春;劲性水泥土桩嵌合钻孔桩软基支护系统的稳定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周敏锋;考虑水泥土峰值后软化特性复合地基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孙涛;变截面劲性水泥土旋喷搅拌桩关键技术与承载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陈甦;柔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东;新型复合材料水泥土桩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危媛丞;考虑反压砂包的软土基坑变形与稳定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金晓波;软土基坑被动区加固处理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范俊海;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承载力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郭英;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抗液化特性的数值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坚昭;复杂荷载作用下软土基坑变形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耿兴华;造纸厂污水对水泥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戴为民;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9 陈卫刚;软土基坑应用旋喷搅拌加劲桩支护的变形性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玥宸;水泥土在海水环境下的劣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上海市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孔德佳;试析外墙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渗水原因及对策[N];建筑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晓红 张旌 通讯员 王力 王海军;衡桂高速:“28字核心理念”打造一流高速[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