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由能模型的GMA磁机耦合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超磁致伸缩材料(Giant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 GMM)制作的稀土超磁致伸缩微驱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 GMA)具有大应变、高精度、强力以及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势,迅速成为微驱动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GMA在精密流体传输与控制、精密加工、精密蠕动机构、声纳、振动抑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报道。研究表明:执行器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存在着本征关系。1980年,Clark提出了超磁致伸缩执行器的线性本构方程,此方程虽然忽略了许多非线性现象,但却大体上表达出了超磁致伸缩材料磁—机和机—磁关系,成为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本征非线性是智能材料实用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由于材料本身机—电磁—热之间的强耦合属性,使得这种非线性问题十分复杂,进而导致建模十分困难。目前常用的商业软件ANSYS、COMSOL和SAP等都仅包含针对电—机耦合的压电模块,未能涉及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电—磁—机三场耦合。
论文以微致动技术为背景,分别论述了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应用器件和磁机耦合研究现状,并且介绍了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其特性、磁致伸缩机理、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及其建模方法。
在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完成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设计。针对所设计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在理解COMSOL软件的电磁场分析理论后建立了其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磁场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磁路结构设计合理,GMM棒上的磁感应强度满足要求,漏磁较少。
本文通过自由能磁滞模型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滞特性和非线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描述,并以此作为材料模型求解压磁方程系数矩阵;然后针对整个GMA系统,利用Maxwell方程对其三维磁场分布进行研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其机械场进行研究,结合推导出弱解形式下的磁机耦合方程组,建立其三维磁—机耦合模型,并将自由能磁滞模型作为材料本征模型与三维耦合模型进行结合,建立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三维非线性耦合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有限元离散化,代入增量形式的压磁方程,共同求解矢量势能和位移变量的增量,从而得到磁感应强度和应变的增量,进而获得总应变的输出。
论文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进行了测试和实验研究,包括GMA的动态特性、磁滞特性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OMSOL软件建立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三维磁—机耦合模型和分析结果正确,输出位移和磁滞大小的数据基本吻合,相对误差大部分均在15%以内。这表明,所建立的磁机耦合模型对GMA的结构设计优化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
|
|
1 |
李松涛;;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8年03期 |
2 |
张吉良,孙德慧,铁梅;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正交设计合成[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3 |
胡明哲,李强,李银祥,张一玲;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研究(Ⅰ)[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0年06期 |
4 |
孟凡兴,袁惠群,周烁;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致动器的动力学特性分析[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2年01期 |
5 |
王晓剑;周建军;;一种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发音头盔[J];机电工程;2007年04期 |
6 |
李松涛,孟凡斌,刘何燕,陈贵峰,沈俊,李养贤;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应用研究[J];物理;2004年10期 |
7 |
任绍俊;程宜杰;;噪声信号源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设计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2007年01期 |
8 |
刘乐民;尚新春;;一维超磁致伸缩材料杆件的几何非线性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9 |
谢鹏程;邓荣坚;杨卫民;丁玉梅;肖俊东;;超磁致伸缩材料微位移驱动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宇航学报;2008年03期 |
10 |
石小红;;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活塞式水下声源[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9年05期 |
11 |
杨李色,周卓;TbDyFe超磁致伸缩材料机电耦合特性实验研究[J];黄金学报;1999年01期 |
12 |
陈宜保;王文翰;杨翔;何元金;王合英;孙文博;;超磁致伸缩材料性能测量实验[J];物理实验;2008年12期 |
13 |
李珍珍;隽海艳;段波涛;;超磁致伸缩材料在镗床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9年13期 |
14 |
段玉兵;李庆民;吴明雷;娄杰;吕婷婷;;磁致功能材料在新型电工执行机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电气应用;2007年11期 |
15 |
周金芳;李明范;;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光纤光栅调谐范围研究(英文)[J];光子学报;2007年01期 |
16 |
魏玉鹏;王姝;张旭东;李建功;;超磁致伸缩薄膜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6期 |
17 |
李园;邢磊;刘芮君;;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应力波传感器设计[J];河南科技;2011年10期 |
18 |
黄玲;;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概述[J];甘肃科技;2007年08期 |
19 |
李寅博;曾海泉;;超磁致伸缩功率超声换能器振动系统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年04期 |
20 |
李成英,谢贺春;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等效动力学模型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