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铟双原子填充方钴矿热电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电热输运性能
【摘要】:方钴矿热电材料在200-500℃中温区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被认为是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和汽车尾气余热发电的关键材料。本论文以(Ba,In)双原子填充方钴矿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该材料的热电性能优化、电热输运物理机制及其应用可行性问题,研究该材料的电热输运性能;测量该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并结合多重散射理论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In在方钴矿中的存在形式和(Ba,In)双原子填充方钻矿的化学成键与电子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该材料在循环热载荷作用下结构和热电性能的热稳定性。
采用熔融-淬火-退火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名义组成为Ba0.3InxCo4Sb12(0≤0.3,Δx=0.05)的(Ba,In)双原子填充方钴矿块体材料,研究了In填充对(Ba,In)双原子填充方钻矿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实际组成可表示为BarInsCo4Sb12(0.14≤r≤0.25,0≤s≤0.23)。随x增大,r逐渐减小,s逐渐增大,总填充分数r+s逐渐增大。In填充对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很小。随r减小和s增大,材料的载流子浓度逐渐升高,迁移率逐渐降低。与Ba单原子填充方钴矿材料相比,(Ba,In)双原子填充方钻矿材料的晶格热导率明显降低,功率因子显著增大,材料ZT值大幅度提高。Ba0.15In0.16Co4Sb12和Ba0.14In0.23Co4Sb12材料的ZT值在850K分别达到1.33和1.34。
采用XANES和EXAFS技术并结合多重散射理论计算,深入研究了In掺杂方钴矿InxCo4Sbi2(0≤x≤0.25)材料中In的存在形式。InxCo4Sbi2的In K边XANES实测谱的特征结构指示In存在于方钴矿晶格内。采用多重散射理论计算了In填充方钴矿中Sb12二十面体空隙位和取代方钴矿中Sb位和Co位三种情况下的In K边XANES理论谱,发现In填充时其理论谱与实测谱最吻合,两种取代情况下的In K边XANES理论谱均与实测谱相差较大,这为In能够填充方钴矿中Sb12二十面体空隙提供了直接证据。In0.2Co4Sb12的In K边EXAFS谱分析进一步证实In能够填充方钴矿中Sb12二十面体空隙。In填充方钴矿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In填充原子与邻近Sb原子以弱共价键结合,In在价带中央和费米能级附近形成超深缺陷态和深缺陷态,分别属于In-Sb弱共价键的成键态和反键态。
建立了方钻矿CoSb3中Sb4矩形四元环的不等性sp电子轨道杂化模型,采用XPS和EXAFS技术研究了(Ba,In)双原子填充方钴矿BarInsCo4Sb12的化学成键和局域结构。提出CoSb3结构中两个Sb原子通过不等性sp电子轨道杂化方式形成能量不等、相互垂直的ββσ键和ppσ键,分别构成Sb4矩形四元环的Sb-Sb短键和长键。BarInsCo4Sb12的Sb3d5/2XPS芯级谱定量分析表明,In与Sb之间的电子轨道杂化导致Sb4矩形四元环增大和更方,Ba与Sb之间的电荷转移导致Sb4矩形四元环缩小和更方。BarInsCo4Sb12的Sb K边EXAFS实测谱拟合分析进一步证实(Ba,In)双原子填充可导致Sb4四元环由矩形向正方形转变。Sb4四元环形状变化引起的晶格畸变可合理解释(Ba,In)双原子填充方钻矿材料的晶格热导率大幅度降低现象。
采用XPS和XANES技术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Ba,In)双原子填充方钴矿BarInsCo4Sb12的价带和导带电子结构。理论计算表明,未填充和填充方钴矿的价带电子结构均可用8个精细电子态模型描述,Ba和In填充引起Sb5p成键态附近产生局域电子共振态。BarInsCo4Sb12的XPS价带电子谱定量分析表明,用8个精细电子态模型可合理描述其价带结构,观察到Sb4四元环的Sb5p成键态在价带中央产生简并现象,这与BarInsCo4Sb12中Sb4四元环变方引起的对称性升高有关。BarInsCo4Sb12的XANES谱分析表明,未填充方钴矿CoSb3导带底的电子态密度源于Co3d和Sb5p未占据态的贡献,In填充原子在费米能级附近形成局域电子共振态,(Ba,In)双原子填充导致Sb K边XANES谱的吸收边强度增加,指示位于导带底的Sb4四元环Sb5p反键态的能带结构发生了简并,这与Sb4四元环对称性升高有关。导带底部能带简并和In填充原子在费米能级附近引起的局域电子共振态是(Ba,In)双原子填充方钻矿材料具有优异电输运性能的物理基础。
(Ba,In)双原子填充方钴矿块体材料在室温-450。C-室温的循环热载荷作用下其结构和热电性能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循环热载荷作用会导致材料晶界处产生次生沉积物、出现Ba富集和Sb缺失现象,材料内部析出Ba5Sb3;循环热载荷作用初期,材料电导率逐渐降低和Seebeck系数绝对值逐渐增大,这源于晶界处次生沉积物引起的电子能量过滤效应;晶格热导率随循环热载荷作用次数增多而逐渐增大,这与Ba填充原子从Sb12二十面体空隙中析出有关;循环热载荷作用后,材料的ZT值变化幅度较小,800K时ZT值为1.20的初始材料经2000次循环热载荷作用后仍为1.14,仅下降了5.0%。材料的热电性能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表明可以不考虑循环热载荷作用引起的微结构弛豫对热电性能的影响。这些实验结果为(Ba,In)双原子填充方钴矿热电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可以应用于工作温度呈周期性变化的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提供了依据。
|
|
|
|
1 |
;填充方钴矿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1年19期 |
2 |
姜一平;贾晓鹏;马红安;邓乐;郑世钊;;压力对CoSb_(2.750)Te_xGe_(0.250-x) n型方钴矿化合物的电输运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0年09期 |
3 |
胡安徽;杨君友;鲍思前;樊希安;段兴凯;;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1期 |
4 |
糜建立;赵新兵;朱铁军;曹高劭;;Te掺杂方钻矿CoSb_3的溶剂热合成及电学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07年05期 |
5 |
卫群;刘丹敏;张忻;张久兴;路清梅;李佳;;方钴矿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2006年04期 |
6 |
姜一平;贾晓鹏;马红安;宿太超;董楠;邓乐;;高压合成La填充型CoSb_3方钴矿热电材料及其电输运性能[J];高压物理学报;2009年02期 |
7 |
秦丙克;李小雷;李尚升;宿太超;马红安;贾晓鹏;;Ba填充方钴矿化合物的高压合成及热电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10年01期 |
8 |
艾子萍,刘宏;方钴矿(NaFe_4P_(12))-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复合过程的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2期 |
9 |
刘科高;张久兴;项东;;MM-SPS制备CoSb_3及其热电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4期 |
10 |
罗沛兰;李克;朱铁军;赵新兵;;熔炼-退火法制备La_(0.3)Co_(4-x)Ni_xSb_(12)材料及其热电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
11 |
席丽丽;杨炯;史迅;张文清;陈立东;杨继辉;;填充方钴矿热电材料:从单填到多填[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年06期 |
12 |
李丽霞,刘宏,王继扬,胡晓波,魏景谦,徐丽,李志峰;La_xFe_3CoSb_(12)多晶材料的制备和拉曼光谱测定[J];人工晶体学报;2002年01期 |
13 |
朱文,杨君友,张同俊,崔昆;热电材料的最新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02年04期 |
14 |
张忻;张久兴;路清梅;刘燕琴;;Fe置换CoSb_3基热电材料的原位反应合成及电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年05期 |
15 |
刘桃香;唐新峰;邓书康;宋晨;张清杰;;Ca和Sm双原子共填充方钴矿化合物的制备及热电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4期 |
16 |
秦丙克;李尚升;李小雷;宿太超;马红安;陈孝洲;姜一平;邓乐;柳洋;任国仲;贾晓鹏;;Co_4Sb_(12-x)Se_x的高温高压合成及电学输运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9年10期 |
17 |
柳洋;任国仲;宿太超;马红安;邓乐;姜一平;郑世钊;林乐静;秦丙克;贾晓鹏;;Ba_(0.32)Co_4Sb_(12-x)Te_x的高压合成及其电学性质[J];材料研究学报;2010年06期 |
18 |
卢利平;;日开发出高性能的方钴矿族热电转换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03期 |
19 |
张忻,张久兴,路清梅,刘延秦;放电等离子烧结原位合成Ce_yFe_(1.0)Co_(3.0)Sb_(12)热电材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2期 |
20 |
宋波,唐新峰,李涵,刘桃香,张清杰;p型Y_yFe_xCo_(4-x)Sb_(12)化合物的热电性能[J];功能材料;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