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载荷对方钴矿基热电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摘要】:热电材料是一种可以实现热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特殊功能材料。热电界围绕如何提高热电材料的热电优值展开了大量研究。方钴矿热电材料就是其中一个研究热点,它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中温热电材料。然而,热电材料一旦用于发电系统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热、力载荷的作用。那么,在热、力载荷作用下,方钴矿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将发生何种变化,是直接影响其应用前景的基础,而当前对方钴矿材料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围绕几种方钴矿基热电材料,对它们在热、力载荷作用下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展开了研究,得到了这些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演化规律,为方钴矿材料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元方钴矿材料CoSb3是研究方钴矿基热电材料的基础,本文研究了在循环热、力作用下CoSb3结构及热电和力学性能的变化,得到了其结构和性能演化的规律。在室温~500℃~室温的循环热载荷作用下,CoSb3材料中的Sb有挥发,材料的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出现了开裂和鼓包,2000次热循环后材料密度下降了近5%,但是CoSb3材料的相组成依然保持稳定;热循环后,材料的电导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300~600K范围内的变化较为明显,Seebeck系数有所下降,功率因子变化并不明显;由于材料中Sb空位的增加以及材料致密度的减小,材料的热导率在热循环后明显降低,2000次热循环后,热导率在300K时下降了近20%,CoSb3材料最大ZT值和热循环前比增加了25%;由于CoSb3材料经历热循环后出现了开裂和鼓包,2000次热循环后,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有所下降,但是压缩模量和弯曲模量的变化并不明显。总的来说,循环热载荷对CoSb3材料的微观结构有所影响,从而使材料的强度有所降低,但是材料的热电优值有所增加。另外,在0-150-0MPa的循环压应力作用下,CoSb3热电材料的结构和电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
在二元方钴矿中填充Yb能较为有效的提高方钻矿的热电性能,本文研究了在循环热、力载荷作用下,Yb0.1Co4Sb12材料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变化,得到了其结构和热电性能的演化规律。在室温-500℃~室温循环热载荷作用下,Yb0.1Co4Sb12材料表面形貌发生了改变,也出现了开裂和鼓包的现象,1000次热循环后,材料密度下降了2.3%,这时材料的主相仍然是方钴矿相,但出现了少量第二相YbSb;热循环后,由于Sb缺位以及YbSb第二相的出现增加了对载流子和声子的散射,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均减小,1000次热循环后,材料在300K时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分别下降了11.5%和9.7%,而热循环对Seebeck系数影响并不明显,材料的最大ZT值从热载荷作用前的0.74减小到0.69,下降幅度仅为6.8%。总的来说,循环热载荷对Yb0.1Co4Sb12材料的结构(包括相组成)有影响,而对材料的热电性能优值影响较小。另外,0~150~0MPaa的循环压应力作用1000次对Yb0.1Co4Sb12材料的结构和电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纳米化是提高方钴矿材料热电优值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在持续热载荷作用下,纳米CoSb3材料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变化,得到了其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变化规律。在500℃的持续热载荷作用下,纳米CoSb3材料的晶粒尺寸变化显著,持续热载荷作用100小时后试样的晶粒尺寸是热载荷作用之前的3倍还多,但100小时后,试样的晶粒尺寸趋于稳定;150小时后,材料密度下降2.3%,材料的主相仍然是CoSb3相,但出现了少量Sb;由于晶粒尺寸的显著增加以及Sb的出现,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均增加,在热载荷作用150小时后,在300K时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分别增加了76.6%和5.7%,而Seebeck系数却减少了36.7%,材料的ZT值最大值减小了31.4%,但ZT值在100小时后的变化较小。总的来说,在热载荷作用的前100小时,纳米CoSb3材料的结构和热电性能变化显著,但之后变化较小,材料的结构和热电性能趋于稳定。
在方钴矿材料中引入纳米第二相能有效提高其热电性能,本文研究了在持续热载荷作用下含有纳米TiN的Co4Sb11.5Teo.5+TiN(1vol%)材料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变化,得到了其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变化规律。在500℃的持续温度载荷作用下,该材料局部晶界处出现明显开裂,材料致密度明显减小,热载荷作用120小时后,材料密度下降了10.3%;纳米第二相TiN的晶粒尺寸无明显变化,但在热载荷作用后,纳米TiN颗粒在Co4Sb11.5Te0.5晶粒上的“钉扎”减弱,并在“开裂”处有集聚的现象;材料中的Sb有挥发,但在热载荷后,材料的相组成保持稳定,依然是由单一的方钴矿相组成;由于材料内部出现裂纹以及致密度的下降,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均减小,热载荷作用120小时后,在300K时材料电导率和热导率分别下降了7.9%和25.3%,但Seebeck系数变化不明显,材料最大ZT值从热载荷作用前的0.97提高到1.17,提高幅度近20%。总的来说,持续热载荷作用的前90小时,热载荷作用对Co4Sb11.5Teo.5+TiN(1vol%)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明显,在之后,对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小。
|
|
|
|
1 |
邱工;方钴矿化合物电热材料[J];稀土信息;1997年01期 |
2 |
艾子萍,刘宏;方钴矿(NaFe_4P_(12))-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复合过程的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2期 |
3 |
李丽霞,刘宏,王继扬,胡晓波,魏景谦,徐丽,李志峰;La_xFe_3CoSb_(12)多晶材料的制备和拉曼光谱测定[J];人工晶体学报;2002年01期 |
4 |
卢利平;;日开发出高性能的方钴矿族热电转换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03期 |
5 |
宋波,唐新峰,李涵,刘桃香,张清杰;p型Y_yFe_xCo_(4-x)Sb_(12)化合物的热电性能[J];功能材料;2005年01期 |
6 |
王鑫;王玲;李晖;汪慧峰;蔡克峰;;Ag掺杂CoSb_3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
7 |
姜一平;贾晓鹏;马红安;邓乐;郑世钊;;压力对CoSb_(2.750)Te_xGe_(0.250-x) n型方钴矿化合物的电输运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0年09期 |
8 |
;填充方钴矿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1年19期 |
9 |
胡安徽;杨君友;鲍思前;樊希安;段兴凯;;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1期 |
10 |
糜建立;赵新兵;朱铁军;曹高劭;;Te掺杂方钻矿CoSb_3的溶剂热合成及电学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07年05期 |
11 |
张忻;张久兴;路清梅;刘燕琴;;Fe置换CoSb_3基热电材料的原位反应合成及电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年05期 |
12 |
刘桃香;唐新峰;邓书康;宋晨;张清杰;;Ca和Sm双原子共填充方钴矿化合物的制备及热电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4期 |
13 |
刘桃香;唐新峰;宋晨;张清杰;;Ba和Sm双原子填充Skutterudite化合物的制备及热电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12期 |
14 |
谭刚健;鄢永高;李涵;苏贤礼;唐新峰;;熔融旋甩制备Ce_(0.8)Fe_(4-x)Ni_xSb_(12)方钴矿的热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5期 |
15 |
秦臻;杜永;蔡克峰;;溶剂热结合热压法制备Sn_xCo_4Sb_(12)化合物的热电性能(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
16 |
朱文,杨君友,张同俊,崔昆;热电材料的最新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02年04期 |
17 |
卫群;刘丹敏;张忻;张久兴;路清梅;李佳;;方钴矿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2006年04期 |
18 |
万俊霞;赵雪盈;李小亚;季诚昌;陈立东;;退火时间对铕填充式方钴矿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9年03期 |
19 |
姜一平;贾晓鹏;马红安;宿太超;董楠;邓乐;;高压合成La填充型CoSb_3方钴矿热电材料及其电输运性能[J];高压物理学报;2009年02期 |
20 |
秦丙克;李小雷;李尚升;宿太超;马红安;贾晓鹏;;Ba填充方钴矿化合物的高压合成及热电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