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纶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芳纶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的合成纤维,其分子内部苯环交替排列,分子链呈刚性棒状结构,内部高度取向和结晶,赋予了其极优异的耐热性、超高强度、阻燃、耐腐蚀、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点,因此,芳纶纤维被广泛用作高性能的结构和功能材料。然而,规整的结构、缺少极性基团导致芳纶纤维的表面活性较低,极大地限制了芳纶纤维的应用范围。为了充分发挥芳纶纤维的优异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常常需要对方纶纤维的表面加以修饰。本文以多巴胺作为表面改性剂,采用提拉法对PPTA长纤进行表面修饰,得到了表面覆有致密聚多巴胺的活化芳纶纤维。并探究了多巴胺的浓度、提拉次数对修饰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热失重、扫描电镜、接触角、断裂强力实验分别表征了改性前后PPTA纤维表面的化学成分、结晶结构、热稳定性、微观表面形貌、浸润性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改性后的PPTA纤维,表面明显包覆了一层聚多巴胺活性层,活性官能团—氨基和羟基增加,水接触角由143.50°减小到120.6°,亲水性增强;改性后纤维的结晶结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并未发生变化。且发现随着多巴胺浓度和提拉次数的增加,纤维表面包覆层逐步致密,最佳包覆条件为:多巴胺浓度为2 g/L,提拉次数为15次。接着,以活化纤维PPTA@PDOPA为原料,采用化学镀银法,制备了复合导电芳纶纤维。同样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失重、扫描电镜、线电阻和断裂强力对制备的PPTA@PDOPA@Ag导电纤维进行化学成分、结晶结构、热稳定性、微观形貌、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发现镀银后的芳纶纤维,结晶结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基本未变,但表面包覆了一层连续致密的银层,导电性能大幅度提高,线电阻可达到0.03?/cm。同时还探究了硝酸银浓度、葡萄糖浓度和镀银时间对镀银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镀银条件为:硝酸银浓度:20 g/L;葡萄糖浓度:20 g/L;镀银时间为25 min。引入CW01型缠绕机和自制带孔玻璃槽,采用机械滚轮法模拟工业连续化生产,对PPTA纤维进行活化,并用连续化所得活性PPTA纤维,用以制备导电芳纶。着重探究了工业连续化条件,最后得到最佳连续化条件为:滚轮转速:20 r/min;芳纶行走距离S:24m。
|
|
|
|
1 |
祝世杰;石增强;;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老化分析(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
2 |
顾超英;;芳纶纤维“钱景光明”更要“量市而行”[J];化工管理;2010年06期 |
3 |
沈庆鉴;俄罗斯国产芳纶纤维达到世界水平[J];材料导报;1992年06期 |
4 |
唐予远,汪青;芳纶纤维制织的准备工艺的探讨[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5 |
刘丽,张翔,黄玉东,姜彬,张志谦;超声作用对芳纶纤维表面性质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3年02期 |
6 |
张玲;;芳纶纤维在阻燃织物上的应用[J];中国纤检;2008年04期 |
7 |
李新新;张慧萍;晏雄;;芳纶纤维生产及应用状况[J];天津纺织科技;2009年03期 |
8 |
张素风;刘文;张美云;;芳纶纤维及芳纶浆粕对纸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9 |
蔡秀娣;;最新专利[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0年04期 |
10 |
;日本帝人公司推出全黑芳纶纤维[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2年02期 |
11 |
程醉;;日就月将,芳纶纤维行业学有缉熙于光明[J];中国纤检;2012年12期 |
12 |
王飞;陈俊宏;姜术丹;;造纸用芳纶纤维的专利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华纸业;2013年10期 |
13 |
卫锦先
,李王莲;芳纶纤维的导热性[J];宇航材料工艺;1983年04期 |
14 |
郑佩芳
,吴汉金
,侯怀德;芳纶纤维编织工艺(提要)[J];纺织特品技术;1985年06期 |
15 |
张怀良;;新型芳纶纤维[J];化工新型材料;1986年06期 |
16 |
过梅丽;;芳纶纤维发展新动态[J];复合材料学报;1988年01期 |
17 |
云梦;芳纶纤维已进入航空发动机领域[J];材料工程;1991年05期 |
18 |
严粉顺;甄捷;;芳纶纤维组成的裂解色谱分析[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
19 |
高称意;阿克苏公司开发出新型粘合活化的芳纶纤维[J];橡胶工业;1999年12期 |
20 |
褚乃清,刘彩明,李丽霞;两种芳纶纤维定性鉴别方法的研究[J];中国纤检;2005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