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_(0.27)Al_(2.58)O_(3.73)N_(0.27)透明陶瓷机械性能和热性能评价研究
【摘要】:透明结构陶瓷具有传统陶瓷材料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抗冲击、高硬度、高强度、良好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此外还具有优秀的光学性能,在紫外、可见光、红外光等波段具有良好的光学透过率,被广泛应用于导弹整流罩、高温光学窗口、透明装甲以及手机屏幕、高级摄像镜头等领域。本课题组经前期研究已成功制备出来具有高光学透过率的Mg_(0.27)Al_(2.58)O_(3.73)N_(0.27)新型透明陶瓷。相较于AlON透明陶瓷,Mg_(0.27)Al_(2.58)O_(3.73)N_(0.27)具有更宽的光学透过范围,但是对其机械性能、热学性能研究还不充分,而对材料性能的全面评价是透明陶瓷应用的基础。本研究以合成的Mg_(0.27)Al_(2.58)O_(3.73)N_(0.27)陶瓷粉体为原料,通过无压预烧结合热等静压烧结法制备了高光学透过率为Mg_(0.27)Al_(2.58)O_(3.73)N_(0.27)透明陶瓷。基于AlON与MgAl_2O_4材料物理性能的测试技术,全面评价了Mg_(0.27)Al_(2.58)O_(3.73)N_(0.27)透明陶瓷材料光学、热学及机械性能。表征了材料在不同载荷以及载荷加载速率下的室温机械性能以及高温断裂强度,研究了上述条件下机械性能的变化规律;测定了材料的线热膨胀系数及热导率,计算了材料的耐热震系数。并将结果与MgAl_2O_4和AlON等同类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g_(0.27)Al_(2.58)O_(3.73)N_(0.27)透明陶瓷样品的光学透过率在0.38到4.34μm波长范围内达80%以上,最大直线透过率出现在3.4μm处为84%,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波波长的增大而减小,并始终介于MgAl_2O_4与AlON材料之间。Mg_(0.27)Al_(2.58)O_(3.73)N_(0.27)透明陶瓷室温下的特征断裂强度σ=255±12 MPa,断裂韧性K_(1c)=2.56±0.11 MPa/m~(1/2),杨氏模量E=312±15 GPa,硬度HV1=15.1±0.4GPa,样品的Weibull模数m=4.5;1200℃下样品抗弯强度达125±23MPa;材料的裂纹缓慢扩展系数n~11,D~270 MPa;材料的热导率K=12.6[W/(m_·k)],热膨胀系数α=5.8×10~(-6) K~(-1),计算得到材料的第一热应力因子R=0.11,第二热应力因子R′=1.36。研究还发现:由于压痕尺寸效应的作用导致Mg_(0.27)Al_(2.58)O_(3.73)N_(0.27)透明陶瓷的硬度测试值随载荷增大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与AlON、MgAl_2O_4陶瓷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于裂纹缓慢扩展的作用导致Mg_(0.27)Al_(2.58)O_(3.73)N_(0.27)透明陶瓷断裂强度随载荷加载速率的减小而逐渐降低,同时其断裂形式为混合断裂,存在典型的脆性固体断裂特征。随着温度逐渐上升,Mg_(0.27)Al_(2.58)O_(3.73)N_(0.27)透明陶瓷的断裂强度降低,但下降速度要慢于AlON。由于Mg_(0.27)Al_(2.58)O_(3.73)N_(0.27)透明陶瓷的化学组成、结构与AlON、MgAl_2O_4相近,同时晶体化学键合强度介于两者之间,因此Mg_(0.27)Al_(2.58)O_(3.73)N_(0.27)透明陶瓷的红外截止波长短于MgAl_2O_4,而长于AlON。上述研究表明Mg_(0.27)Al_(2.58)O_(3.73)N_(0.27)透明陶瓷是光学、机械、热学性能介于AlON和MgAl_2O_4之间,是一种具有良好机械性能与热性能的光学材料。
|
|
|
|
1 |
司桂松;;MG动画在非公益类广告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3期 |
2 |
邓建民;杨国强;;一次盐水精制去除Mg~(2+)的机理研究[J];中国氯碱;2016年11期 |
3 |
郑建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与β2-MG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年11期 |
4 |
曹琳;王伟祥;高炽彪;朱赞伟;;探讨脑出血患者血、尿β_2-MG变化与贝那普利对其产生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年17期 |
5 |
王婧;;大行其道——无处不在的MG动画[J];艺术品鉴;2017年08期 |
6 |
许一帆;;浅析MG动画与实拍影像技术的结合[J];明日风尚;2017年15期 |
7 |
邓洁文;;浅谈MG动画[J];牡丹;2017年12期 |
8 |
亓文璇;李婷;段丹波;王彦;;血清α1-MG和β_2-M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4期 |
9 |
裴小龙;黎隽;杨晓莉;王云;;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检查法Mg~(2+)加入方法验证[J];西北药学杂志;2010年06期 |
10 |
宋吉英;;羧甲基壳聚糖对Mg~(2+)的吸附性能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1 |
姜乃可;韦国桢;陈涛;杨建和;周民;肖溶;;多发性骨髓瘤中血清β_2-MG表达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7期 |
12 |
张玲,张淑玲,薛克修;Mg~(2+)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3 |
祝京兰,谢均;高血压动态血压负荷值与血尿β_2-MG的相关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1期 |
14 |
杨春文,张广臣,金建丽,高淑琴;MG复合不育剂防治棕背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2年05期 |
15 |
李延;秦遂初;;水稻需Mg规律与Mg肥的施用[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16 |
张玫,项沛文,吕素珍,况莉,胡秀清;小儿庆大霉素的血药浓度分析及与尿β_2—MG的关系[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年01期 |
17 |
李玉清;刘锦岩;;Mg和Zr对NiCrMoTiNb和NiCrWMoAlTi合金中晶界沉淀相的影响[J];金属学报;1987年02期 |
18 |
;MG型微量元素液体复合肥料(安福肥)[J];广州化工;1988年03期 |
19 |
郭恩才;徐凤琴;;少量Mg和Zr对一种Ni-Cr-Ti型变形合金蠕变裂纹长大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1988年05期 |
20 |
张积仁,张学庸,陈希陶;MG-微球免荧光法在肿瘤体液诊断中的应用(简报)[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