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桂萍  
【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风险理论、微观经济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工作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机制与规律的研究,第二、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实证分析。通过这些研究,试图丰富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理论,并希望为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全文总体上可以分为六部分: 1、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创造企业价值的机理。首先从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企业战略联盟创造价值的模型。并界定了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特征和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创造企业价值模型”。 2、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运作。首先以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和管理为支柱,提出了“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运作的总体框架”。然后分别探讨了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和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准入原则的“门槛原理”、“结构模式与内在机制”、“动态评价体系”、“协同与发展的系统观”,形成了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运作的系统化理论。 3、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经济学分析。首先分析了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内的经济现象:关系型租金与不完全契约,并探讨其产生的机理、对联盟关系的影响和应对的措施。然后重点讨论了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内的利润分配问题,分别采用了博弈论、埃奇沃斯交换模型、委托代理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合作博弈模型”、“盟主—成员”型联盟利润分配模型、“企业合作的埃奇沃斯方盒”。 4、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分析。分析了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内的生存风险,并提出了一系列风险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不守恒”规律,分别用“平均值—方差模型”、“风险评价综合模型”以及“Arrow-Lind定理”证明了风险不守恒规律。最后运用超循环理论分析了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内的风险问题。 5、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实证分析。以微软与英特尔组成的联盟Wintel为例对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进行了实证分析。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理论、博弈论和正反馈效应。提出了“微软与英特尔的静态博弈模型、“微软与英特尔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微软与英特尔生态系统内供给— 武仁又男里二二大学俘创卜学位论文 需求的正反馈模型”、“微软与英特尔利润分配谈判集跃迁的模型”,这一部分 的研究试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6、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归纳了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 的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桂林两大优势水果产业实现战略联盟[J];中国果业信息;2011年07期
2 ;西安组建3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硅谷;2011年15期
3 张伟;;从有性生殖看战略联盟[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4 李智欣;张美红;;论企业的非价格竞争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
5 寇作鹏;;北京高科技企业的股份制改革[J];科技与企业;1994年03期
6 ;我国首个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落户陕西[J];中国计量;2011年07期
7 李运河;;企业间知识转移对战略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8 郭曼;;“中国肛肠诊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手筹建[J];中国科技产业;2011年08期
9 樊俊英;;浅谈高科技企业并购战略的实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8期
10 陈汉想;;湖北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8期
11 谭亚伟;;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探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2 马艳;;浅谈大庆市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失[J];大庆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3 谭亚伟;;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探究[J];企业研究;2011年14期
14 马思奇;;产业技术创新视角下战略联盟的动因分析[J];企业导报;2011年12期
15 林家军;;巴黎劳莎牵手广东宝娜[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6年04期
16 王鹏;陈向东;;基于改进夏普利值的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2期
17 关明坤;兰小敏;;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与定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1年19期
18 吴雅彬;;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在高科技企业的应用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9 冯晓;;战略联盟下的项目运作与机制创新——以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J];大豆科技;2011年03期
20 ;潍坊高新区全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J];硅谷;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北农集团[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吕靖烨;;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影响因素:基于高科技企业的视角[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袁锋;陈晓剑;严志勇;;高科技企业智力资本的定性评估[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曹继玉;;中国航天高科技企业文化建设研究[A];军工文化论文集[C];2006年
5 熊曙东;;技术标准战略与高新区企业标准工作研究[A];纪念第38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6 宁钟;何景风;;基于产业效应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绩效研究——对1999—2006年沪深两市的实证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7 李跃;;长沙市非公有制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与战略重点[A];民营经济研究论文选粹[C];2004年
8 郑军;;高科技正在“代人受过”[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C];2007年
9 周孝华;杨秀苔;杜俊涛;;核准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IPO定价模型研究[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A];中国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萍;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林义镇;台湾量贩业战略联盟合作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树义;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汤少梁;高科技企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覃荔荔;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机理与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员晓哲;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周光辉;战略联盟在货物集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林季红;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孙康;n人合作博弈理论、方法及其在战略联盟上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梁清华;我国地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乐;战略联盟研究与联盟管理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孟琦;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优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3 齐慧志;星海公司战略联盟与资本运营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林发文;陕西正大有限公司战略联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5 尹卫兵;战略联盟关系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袁春生;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联盟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7 邵华;股票期权在高科技企业中的运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史静;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战略联盟研究——契约式战略联盟下选择战略伙伴的定位标准[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9 曾军容;台达电子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季兴宇;基于博弈论的油轮企业与货主战略联盟的建立与管理[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林 (作者单位:安徽省经济委员会信息中心);论高科技企业市场营销管理[N];安徽经济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一;MBO禁令大门对高科技企业虚掩[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江苏通过战略联盟强化企业创新能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4 味耘;战略联盟有“七忌”[N];今日信息报;2004年
5 张 航;组建战略联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N];陕西日报;2005年
6 李静颖 穆一凡;软银中国拟募首只人民币基金 主攻浦东高科技企业[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记者 吴卫群;“商投系”高科技企业不惧寒冬[N];解放日报;2008年
8 小许;市领导会见高科技企业高层[N];无锡日报;2008年
9 怀新投资 孙清岩;加大高科技企业投入[N];证券时报;2008年
10 蔡薇;大庆高科技企业年创产值过千亿[N];黑龙江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