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竞争的广泛性,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串行设计已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各企业都在寻求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面对用户需求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快速多变的市场,企业应充分利用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新的设计、制造模式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对地域上分布的设计资源的快速调用,形成基于网络的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团队化协同设计模式。
计算机支持的系统工作(CSCW)从80年代提出至今,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已在某些领域得到应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是以人们的群体工作方式为背景,研究在异地分布环境下,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支持人-人之间的交互,而不是传统的人-机之间的交互。从研究和应用的范围来看,较多的工作是集中在通用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使能技术上,而专门面向设计领域的协同应用研究则相对较少。
论文结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式,深入地分析了协同设计的特点、主要工作模式和目前的研究焦点所在。结合作者实际的研究工作,论文提出了一个基于J2EE体系的三层结构的原型设计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安全控制模块、图纸文档管理模块、协同工具模块和在线工程数据库等模块。这些模块的有机配合保证了整个设计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体说来,本文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1,研究点到点、点到多点的网络通信技术。采用Java多线程和TCP Socket技术实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支持协同设计的通信问题。
2、对Java多媒体技术的框架进行综述,分析了JMF的基本特征、典型结构和一些关键的类。在基于JMF和RTP和RTCP协议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桌面共享系统。与基于COM组件的软件相比,运用此桌面共享系统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系统资源,而且可以在不影响客户机正常设计活动的前提下能够实时接收到客户机传输的多媒体数据,大大丰富了协同设计的手段和方法。
3、对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相关定义进行了阐述,通过在系统中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加强了对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文档和图纸的管理。
4、列举了相关零件的设计步骤,并对在设计过程中所关心的参数给出了一个基于WEB的工程计算模块,从而大大推动了设计过程的顺利进行。
|
|
|
|
1 |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SCW in Design)五月在京举行[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1996年02期 |
2 |
高佐人,吴炜煜,房轻舟;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与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
3 |
;第七届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国际会议介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6期 |
4 |
李大伟;王芬;王超;;浅析计算机协同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07年09期 |
5 |
李立男;浅谈三维协同设计在广州地铁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6 |
王潜平,林宗楷,郭玉钗;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5年09期 |
7 |
蔡旸,王浩强;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设计技术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8 |
史元春,徐光佑;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8年07期 |
9 |
李自力,夏学知,陈炜,刘玉亮,郑雪;协同设计软件及其面向对象实现架构[J];舰船电子工程;2005年02期 |
10 |
邵春,孙守迁,郑加成;计算机支持的工程设计和工业设计的协同工作[J];工程图学学报;1997年Z1期 |
11 |
陈泽琳;计算机支持的协同项目设计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12 |
施敏,鲁东明,潘云鹤;计算机支持的多用户协同图案设计系统模型[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1年08期 |
13 |
唐明,孙守迁,潘云鹤;基于功能面的产品布局与人机工程协同设计的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1年06期 |
14 |
张志刚,吴国新;一种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访问控制模型[J];微机发展;2005年01期 |
15 |
李治;金先龙;姜恺;桂亚东;;协同设计网格及其关键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
16 |
马绍惠;张亚梅;王海涛;;基于Web的PDM协同设计的研究与实现[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
17 |
王宏昕;;协同感知的框架研究[J];福建电脑;2010年04期 |
18 |
胡斌,林宗楷,郭玉钗,林守勋;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工作模式的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8年04期 |
19 |
陆春进,张友良,王宏典;支持并行工程的协同设计[J];机械制造;1998年11期 |
20 |
吕淑芳,李继先;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与Tango工具[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