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虚拟环境建模研究
【摘要】:虚拟环境(VE,Virtual Environment),又称为灵境,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
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生成的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具有空间和时间特
性的数字化多维信息空间,是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技术的具体体现。虚
拟环境,可以是当前并不存在的环境,是对人们实际工作的计算机预演;可以
是人们由于时间、空间和体力、能力所限不能到达的环境,便于人们对客观事
物生动、直观、形象、具体地进行研究;还能替代耗资巨大的现实环境,节约
时间或空间,降低成本。总之,在虚拟环境中,人们可以自然地和虚拟环境中
的客体进行交互,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现场的感受和体验。故虚拟现实基
于现实,又可超越现实、智能现实、预测将来。
本文侧重于分布式虚拟环境建模的研究,系统性研究了面向分布式虚拟支
撑环境的物理建模机制、通讯机制、时间同步机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理论和
方法,实现了建模工具、资源的互操作能力和可重用性,体现出了分布、交互、
并发、协同的性能,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特定应用建立虚拟环境分析模型,开
发了应用系统,在公司和企业进行了实际应用。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有:
(1)本文研究了将三维CAD模型转换为虚拟环境中兼具几何准确性、形象
真实性的静态模型和可操作动态模型的策略和理论,并用渐开线圆柱齿轮的虚
拟设计实例加以说明和验证。对于CAD/CAPP/CAM走向虚拟现实研究方法,大
量存在的三维模型向虚拟环境的转换是必然的一步,本文中将CAD模型转换成
虚拟环境模型的工作具有显明的实用价值。
(2)本文在基于图像和基于几何的虚拟环境建模方法基础上,以室内设计为
对象,解决了根据已有实物图片拟实以虚、构造可虚拟浏览的二维实物全景和
根据未知实物建模拟虚以实、生成可漫游的三维虚拟环境两种室内虚拟环境生
成技术。
(3)基于虚拟环境的需求,本文研究了虚拟环境中所需的分布式处理技术,
包含分布式虚拟环境的网络体系和通讯协议,并着重说明了数据传输机制和智
能化虚拟环境所需Agent的结构,最后基于VRML和Java实现了一个分布式虚
拟装饰实例。
|
|
|
|
1 |
高洪,唐武生;基于Agent建模方法的电磁感应加热虚拟环境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2 |
李卫民;胡伟;;基于Web的液压系统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05期 |
3 |
陈新红;李海晨;;基于Web技术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构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年06期 |
4 |
宋明慧;曹亚新;黄金明;;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个性化检索系统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0年04期 |
5 |
赵定海,黄玺瑛;三维造型库的设计与实现[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6 |
陈定方;;分布式虚拟设计研究及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年22期 |
7 |
卢全国,陈定方,罗亚波,郭蕴华,杨吉新;分布式虚拟设计/制造集成平台[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8 |
罗英伟;基于Agent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测绘学报;2001年04期 |
9 |
党岗,金士尧;基于HLA的多agent虚拟环境表现机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1年03期 |
10 |
赵骥,肖田元,韩向利,董建华,赵银燕;制造系统虚拟环境行为建模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1 |
甄彤;范艳峰;;基于Agent的分布式空间数据挖掘模型及实现[J];计算机科学;2004年10期 |
12 |
谭支鹏,易宝林,冯玉才,王元珍;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3 |
骆振,邹逢兴;远程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2年S1期 |
14 |
袁名松,迟毅林,张淼;虚拟设计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05期 |
15 |
王黎明,柴玉梅,黄厚宽;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数据挖掘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09期 |
16 |
胡学钢
,司俊锋;基于Agent技术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开发框架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03年07期 |
17 |
缪祥华,高美莲;分布式人工智能进展[J];电脑;1996年12期 |
18 |
高曙,陈定方;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虚拟设计/制造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22期 |
19 |
刘旭光,李文锋;基于Agent的CSCW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年06期 |
20 |
徐英卓;基于Agent的分布式钻井事故诊断系统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