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分解炉环境下煤焦燃烧特性的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煤是水泥工业分解炉中的主要燃料,随着优质资源的日益稀少,水泥工业正逐步向使用低活性煤的方向发展,然而煤质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分解炉内工况的稳定。因此,科学地评价不同煤质煤粉在分解炉环境下的燃烧特性,对于分解炉的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不同的煤质,进行了煤焦燃烧特性的评价方法研究,力求找到一种或几种科学、可靠的方法来指导水泥窑的设计与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非临界条件着火理论确定dT/dt≠0,d~2T/dt~2=0的点为着火所对应定义的时刻,求取了随炉升温和高温进样下的煤焦的着火点。结合热天平和煤燃烧综合测试仪,对煤焦柱的着火特性——着火温度和着火所需时间进行了确定方法的研究。同时利用美国NI公司推出的图形化软件编程平台LabVIEW编写了热天平质量/温度采集软件。结果表明:该方法重现性好,煤焦中含灰越高,着火所需时间越长。具有相近着火点的煤焦,着火所需时间却不一样,说明仅用煤的工业分析来评价煤质的优劣是不科学的。
运用热天平对煤焦粉的燃烧过程研究表明:改变热天平的温度和气流量的大小,通过观察煤焦粉从进样到燃烧失重最快的时间的变化,就可以判断煤焦燃烧是属于扩散燃烧过程还是动力燃烧过程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本文结合通用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设计出了一套煤悬浮燃烧装置,并利用美国NI公司推出的图形化软件编程平台LabVIEW编写了CO_2气体浓度采集软件。通过实验得出了六种煤焦在悬浮动态下燃烧的难易程度;结合工业分析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工业分析值很相近的煤,在动态燃烧条件下,其燃烧难易程度仍然相差很大;实验还探讨了气流量对不同煤焦粉燃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某些煤焦的燃尽度随气流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某些煤焦的燃尽度则随着气流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本论文的特色在于:一方面运用图形化软件编程平台LabVIEW编写了符合实验需要的多功能数据采集软件,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自制设计出一台基于分解炉环境的煤悬浮燃烧炉;另一方面,通过模拟水泥分解炉内的温度、气流环境,进行了煤悬浮燃烧特性的初步探讨。
|
|
|
|
1 |
古丽娜·沙比提;;关于“滴水生火”实验探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2 |
于天顺;;浅谈防止电厂储煤场自燃[J];煤质技术;2009年S1期 |
3 |
鲍珉,周志刚,毛培范,张锦荣;新型黄麻除尘的实践[J];纺织学报;1988年10期 |
4 |
陈海峰,沙兴中,徐依青,杭月珍,高晋生,尹桂芳,倪献智,王泉清,白浚仁;催化剂对煤着火特性的影响——Ⅰ.煤性质及煤中矿物质对煤催化着火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1993年02期 |
5 |
吉登高;张丽娟;王祖讷;付晓恒;;水煤浆燃烧残渣粒度动态特性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7年05期 |
6 |
朱川;姜英;丁华;;国内燃煤助燃剂的研究进展[J];煤质技术;2010年04期 |
7 |
石九菊;周勇敏;周全;;石油焦悬浮燃烧燃烬率的理论分析[J];化学工程;2011年10期 |
8 |
赵书波;;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的控制策略[J];中国煤炭;2009年09期 |
9 |
靳辉;;煤粉燃烧器在链条锅炉上的应用[J];甘肃冶金;2009年02期 |
10 |
钱申贤;燃气管内燃烧与温度分布[J];煤气与热力;1990年06期 |
11 |
慈巨腾;锅炉燃烧过程的分析及控制[J];现代化工;1983年05期 |
12 |
刘华信;;螺旋悬浮燃烧式退火炉的构思与特点[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
13 |
马保国;徐立;李相国;柯凯;万雪峰;;碱/碱土金属盐对高灰分煤粉燃烧的催化作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09期 |
14 |
王景伟;关杰;吴雯杰;徐金球;白建峰;;打印机墨粉燃烧特性的热分析[J];环境工程;2009年04期 |
15 |
梁运涛;曾文;;CSTR系统中甲烷燃烧过程的分岔特性分析[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1年03期 |
16 |
刘瑞芝;;生物质秸秆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J];水泥技术;2010年04期 |
17 |
吉登高;王祖讷;付晓恒;王新文;;水煤浆悬浮燃烧燃料氮的释放特性[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8 |
;《天然气燃烧过程与应用手册》介绍[J];煤气与热力;2009年10期 |
19 |
刘明锐;陈亚飞;姜英;;神华煤燃烧初始阶段表面形态变化的试验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9年06期 |
20 |
蒋光羲;;燃料燃烧过程的(火用)分析[J];四川冶金;198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