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舱室智能虚拟布置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船舶舱室布置设计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借助于CAD系统提供的鼠标、键盘等交互方式,反复设计,逐步求精,使得船舶舱室设计过程繁琐冗长,自动化程度低。目前在提高船舶设计生产的效率方面,已经展开了许多工作。CAD/CAM的应用,代替了费时的体力工作,提高了设计精度,对提高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效率做出了贡献。但对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在后续设计过程中暴露出来,而有的则在产品实物建造出来后才暴露出来,不仅延长设计建造周期,而且造成巨大损失。关于船舶布置设计的研究尤其是三维空间虚拟布置设计的研究在国内的研究还不多见,这与船舶设计其它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水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制约了船舶设计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船舶舱室布置设计方面寻求新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以改变传统的设计状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三维布局领域研究成果,运用虚拟设计技术现代设计方法,结合AI技术,突破了传统船舶舱室布置设计工作中的局限性。为寻求新的船舶舱室布置设计方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全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在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现代设计方法、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船舶舱室布置设计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基于知识的船舶舱室布置虚拟设计方法。
(2) 采用IDEF0方法分析了船舶舱室布置设计活动,并以机舱为例,根据船舶舱室布置对象的不同特点,将舱室布置设计对象分为物理对象、空间对象和设计约束,明细化了船舶舱室布置设计中所处理的对象。在分析船舶舱室布置设计对象和设计知识构成的基础上,将船舶舱室布置设计知识模型分为知识库、船舶计算应用程序、实例库和CAD数据库四个部分,其中知识库包括4个规则库和两个方法库,采用面向对象表达方法建立集框架、规则、方法一体的混合知识描述体系,并介绍了相应推理机制。
(3) 在船舶舱室虚拟布置模型中,提出船舶舱室虚拟布置中设备信息的层次模型,将设备/零件信息分别存储在设备层、特征层、几何层以及显示层,通过数据映射与约束映射实现设备信息模型中各层次信息的关联。采用更适合工程师习惯的语义表达形式来描述船舶舱室设备空间位置关系,给
|
|
|
|
1 |
韩朝晖;;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动力学优化仿真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7年11期 |
2 |
姚家伦;魏怀耀;沈瑞祥;;人工智能对齿轮减速箱进行改进设计[J];机械制造;1990年10期 |
3 |
王焱;胡长斌;;面向复杂系统的智能协同建模方法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4 |
魏鹏涛;王明海;;模式搜索法在导弹飞行程序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1期 |
5 |
陈丽安,张培铭,雷德森;人工智能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电网技术;2000年07期 |
6 |
胡如夫,吴南星,孙庆鸿;机械结构虚拟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10期 |
7 |
徐立雄,李悦钦,钱学军,唐远翔,丁疆;现代设计方法在机电产品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5年01期 |
8 |
张俊;何天明;;麦弗逊前悬架的虚拟设计及优化[J];北京汽车;2006年05期 |
9 |
吴清;罗会信;方兴;;SUV轿车内部虚拟设计与创新[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0 |
杨钢;李锻能;;面向中小企业的数控车床虚拟设计平台开发[J];机电工程技术;2009年04期 |
11 |
黄冬梅,裴宇龙,程树康;单相微型永磁步进电机的优化[J];微电机;2005年04期 |
12 |
张怀亮;李丹;公衍军;;鞭炮自动编织机虚拟设计[J];机械工程师;2007年04期 |
13 |
余莉;刘合祥;胡虔生;;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高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优化设计[J];微特电机;2009年12期 |
14 |
文怀兴;柳建华;鲁剑啸;;基于ADAMS的夹持机械手虚拟设计及其结构优化[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3期 |
15 |
陈旻;;虚拟技术在机械装配工序中的应用[J];机电技术;2010年02期 |
16 |
徐勇;;浅议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
17 |
韩利芬;齿轮减速器智能CAD软件的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年02期 |
18 |
彭永红;汤铭权;;机械CAD中的智能优化技术[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1年03期 |
19 |
陈荣宾,赵艳芳;虚拟设计在新型剑杆织机研发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05年04期 |
20 |
潘振;陈保东;孙一伦;王占黎;王昆;;换热网络优化的研究进展[J];节能;2006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