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摘要】:
邓小平教育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地发展充实,始终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顺利进行。
邓小平教育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而且有着深厚的现实依据。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其理论渊源,邓小平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教育思想。本文依照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按照我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把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
邓小平在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新时期,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巨大影响作用。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教育思想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民族性、战略性、务实性特色。
邓小平教育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质量观;对广大干部和广大青少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教育本质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观;“要用中国历史教育中国青年”的历史教育观;“尊重教师劳动,提高教师地位”的教师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才观。
邓小平教育思想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总的指导方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只有全面的把握邓小平教育思想,才能理解这一理论的精髓所在,才能把这一理论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现状结合起来,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拥有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