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红外成像的混凝土结构完整性评估

伍颖  
【摘要】: 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机敏混凝土及其结构(项目号:5023804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碳纤维智能层的多场耦合机理及其场域诊断(项目号:10672128)。 由于混凝土材料及其结构失效的复杂性,工程结构的不确定性,为了综合考虑安全与经济问题,基于可靠性设计的工程结构在其全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先后表现为设计问题、质量问题、适用问题、维护问题等。在役混凝土结构的状态调查、强度评定、裂缝评价、寿命预测、健康监测、风险管理等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论文即以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完整性评估为研究内容,以红外成像为技术手段,以损伤力学和分形理论为研究方法,以导热-损伤耦合为研究主题,从理论、实验和分形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混凝土缺陷演化及其对导热性能劣化与累积损伤的影响程度和相互关系。论文主要成果与创新之处如下: 1、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完整性评估问题和用导热-损伤耦合描述完整性的评估方法。从综述并建立事故归因模型、材料失效模型、混凝土损伤模型等出发,提出了结构完整性问题就是研究结构中的缺陷演化及其对既定性能和规定功能的影响程度。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表现为微裂纹群的混沌演化及其损伤累积和性能劣化的过程与状态,适宜采用混凝土损伤场描述和评估其完整性。 2、阐明了混凝土导热-损伤耦合的理论依据。定量分析了有缺陷或无缺陷对应表面的温度场,结果表明温度场是导热系数的函数,从而为用红外成像的温度场描述和表征损伤场奠定了理论基础;定量表达了混凝土损伤演化的混沌现象,为用分形方法描述和表征红外成像的温度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凝炼了混凝土导热-损伤耦合的内涵。 3、提取了基于红外热像的混凝土分形损伤表征因子。重点研究了不同损伤场对应表面温度场的捕获(红外成像法)及其损伤表征因子的提取(分形维数法)。前者主要包括热源、成像和样本问题,即导热-损伤耦合的实验研究;后者主要包括分形维数的描述、计算和分析问题,即导热-损伤耦合的分形研究。 4、建立了基于分形维数的混凝土结构完整性评估体系。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由损伤场表达,损伤场由温度场表现,温度场由热图像表明,热图像由分形维表征,并提出基于分形损伤表征因子的混凝土结构完整性评估判据,构成了一个完整性评估体系。 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导热-损伤耦合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分形研究,结果表明:用先进的红外成像技术提取的不同温度场对应着不同损伤场,表现为不同热图像,通过对该图像的分形计算与分析,简单分形维数(采用多网度分形计算)随着损伤加剧而先缓慢后急剧增加,多重分形特征值(采用多重分形计算)随着损伤加剧而先缓慢再急剧后又缓慢增加。在此定性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了分形损伤变量和分形演化参数,提出了评估混凝土结构完整性的全量差值法和增量比值法。 本论文研究成果,对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成祥,卢海林,李继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J];煤炭高等教育;2000年03期
2 王原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与防护[J];江苏建材;2001年02期
3 周向东;浅谈混凝土夏季施工裂缝控制[J];江苏建材;2001年03期
4 江微微 ,程道广;混凝土结构特殊部位的浇筑方法[J];建筑工人;2004年02期
5 苏珑;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3期
6 沈跃君,王林尧;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分析与处理[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杨怡;抗渗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应用[J];四川建筑;2005年04期
8 王增忠,罗能钧,施建刚;混凝土结构建设项目全寿命经济分析初探[J];建筑经济;2005年10期
9 龚建勇;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J];石河子科技;2005年05期
10 马正道;现浇板裂缝的防治[J];山西建筑;2005年23期
11 郝彩云;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要点[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5年06期
12 谢旭辉;熊双安;;混凝土坡屋顶施工及渗漏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05年04期
13 黄钒;章文香;;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和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2期
14 刘文明;耿丽君;;工程外观质量对主体结构的影响[J];发展;2006年10期
15 常翔;;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预防[J];隧道建设;2006年05期
16 于红杰;张晓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其防护措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7 张立山;董艳英;苏幼坡;;混凝土结构抗连续倒塌构造措施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8 王娜;邵英秀;;多层钢框架与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19 张俊;张虹;;混凝土冻融破坏的耐久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1期
20 范艳坤;;浅谈结构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2007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宇啸;李永奇;;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2 杜应吉;梁正平;刘大智;;混凝土闸质量检测及其模糊综合评判[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3 巴恒静;张武满;;混凝土加速渗透试验与寿命预测[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邸小坛;周燕;陶里;王安坤;;混凝土结构诊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A];第十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5 金贤玉;钱在兹;;混凝土受高温作用的破坏机理[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6 李金玉;邓正刚;曹建国;关遇时;林莉;田军涛;李芳;王爱勤;王志刚;彭涛;蔡梅珠;张秀梅;;混凝土抗冻性的定量化设计[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7 曹诚;姜义;;滨海地区桥梁混凝土结构抗腐蚀的措施[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8 时蓓玲;吴锋;;FRP筋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英明;石晶;李黎;尹麟;;厦门花园国际大酒店温差效应计算与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宝茹;王宏力;;让建筑“短命”的安全隐患综述[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颖;基于红外成像的混凝土结构完整性评估[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冯兴国;应力作用下碳钢在混凝土环境中的腐蚀与钝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3 许晨;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蚀电化学表征与相关检/监测技术[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娟霞;混凝土结构破坏机理的数值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刘猛;新型铅阻尼器与预应力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6 周锡武;关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孙绪杰;用巨型框架结构套建增层的房屋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尹犟;混凝土结构地震需求估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陈月顺;钢筋混凝土锈胀裂缝的演化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齐锋;地铁车站纤维混凝土结构抗渗试验及阻裂防水机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耿东;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深度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纪胜敏;混凝土结构收缩应力计算与试验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3 代慧娟;大型火电厂主厂房混凝土结构温变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罗大明;深圳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环境区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颜允礼;基于环境作用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等级划分[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良慧;建筑房屋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经济比较[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敏杰;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高耐久性防护措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王路平;基于ANSYS的混凝土结构碳化过程数值模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9 董雪焕;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聂文龙;iTECS检测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朱祝何;混凝土结构新标准10月1日实施[N];中国质量报;2011年
2 特约记者 汪鲁迅 通讯员 冯英明;军港混凝土结构延寿技术获突破[N];解放军报;2008年
3 古思一;浅析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N];广东建设报;2000年
4 郭关朝 张洪滨;砼外保护至关重要涂料成膜首当其冲[N];中国建材报;2003年
5 徐有邻;我国混凝土结构规范中钢筋的优化选择[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冯海波;让建筑“长得”更坚固[N];广东科技报;2009年
7 记者 胡宇芬;让高层建筑安全挺立[N];湖南日报;2010年
8 ;新技术让高楼大厦安全挺立[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丘勋锐 仓烜;拉巴东周:我是党员,我要去救人[N];人民公安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红艳 通讯员 刘小燕;常人眼中难以完成的任务[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