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试验研究
【摘要】:
随着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大规模工程建设和城市改造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日渐增多,这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影响,而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占据了主要部分,如果仅将废弃混凝土进行填埋处理,将会征用大量土地,在清运、堆放过程中也会引起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合理地处理,如回收再利用,但目前我国的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比较分散,缺乏完善的技术和规程,因此废弃混凝土很难得到较大规模地回收再利用。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胶比、不同再生骨料掺量和不同粉煤灰掺量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再生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转换关系。试验以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和粉煤灰掺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选定试验方案,根据水胶比大小、再生骨料和粉煤灰不同取代率设定再生混凝土成分,测试了28天龄期下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等四个力学性能指标,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三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及各因素的显著程度。
对试件破坏形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导致再生混凝土试件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本次试验的基础上,引用统计了国内外再生混凝土试验结果,以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转换关系为参考模型,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转换关系,对以后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
|
|
|
1 |
张珍;闫宏生;;再生混凝土的碳化[J];混凝土;2009年11期 |
2 |
翁祥云;;谈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0期 |
3 |
侯星宇;;再生混凝土研究综述[J];混凝土;2011年07期 |
4 |
刘莹,彭松,王罗春;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改性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5年01期 |
5 |
孙振平,谭国强,王新友;再生混凝土技术[J];混凝土;1998年05期 |
6 |
张亚梅,秦鸿根,孙伟,郝东明,宁钟;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探[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2年01期 |
7 |
柯国军,张育霖,贺涛,谭志鹏;再生混凝土的实用性研究[J];混凝土;2002年04期 |
8 |
汪欢杰,马嵘;“水泥品种”对碎砖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
9 |
;我国成功应用再生混凝土建造“零能耗”生态建筑[J];施工技术;2008年12期 |
10 |
钟发林;再生水泥混凝土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公路;2002年12期 |
11 |
卢建忠,马嵘;“体积取代法”碎砖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
12 |
肖建庄,兰阳;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4年06期 |
13 |
陈云钢,孙振平,肖建庄;再生混凝土界面结构特点及其改善措施[J];混凝土;2004年02期 |
14 |
邓志恒;杨海峰;林俊;文松华;;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8年11期 |
15 |
史美东;绿色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J];特种结构;2004年04期 |
16 |
朱红兵,王顺林,熊汉林,李秀;混凝土废弃物的再生利用[J];公路交通技术;2005年01期 |
17 |
石宵爽;王清远;邱慈长;赵晓林;;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英文)[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S1期 |
18 |
朱缨;建筑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分析与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3年09期 |
19 |
赵联芳,傅大放,钱春香,黄太虎;道路水泥混凝土的环境影响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8期 |
20 |
刘婷婷,张涛;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山东建材;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