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VLCC通航条件分析及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随着环渤海航运经济的发展和当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我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的增加,渤海内航行的原油船舶数量越来越多,超大型油轮(VLCC)也开始频繁的进出渤海海域。VLCC的出现给渤海海域通航安全形势带来了新的挑战。
渤海海域船舶通航安全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该海域通航水深等条件与船舶大型化的发展不相适应以及船舶交通流量的增加,原有的航路划定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船舶交通流量的需求;主要交通流交汇区内船舶之间的无序交通已成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单一的VTS监控功能无法满足船舶安全航行的监管需求;该区域特殊的气象条件对船舶的安全航行构成严重威胁等方面,以上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已对该海域船舶自由航行安全构成了威胁,特别是VLCC船舶在该海域的自由航行安全难以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渤海海域VLCC通航条件及安全保障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1)基于自然条件、AIS系统数据及调查问卷的渤海海域船舶流及通航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并根据交通调查结果得出渤海水域通航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基于解析式、半经验公式的VLCC船舶在渤海航行的安全富裕水深研究。分析评述了求取安全富裕水深的主要方法,并利用基于解析式、半经验公式方法与经验值方法相结合的模型计算VLCC船舶在渤海航行时的安全富裕水深。
(3)论述了VLCC船舶在渤海海域控制航速的意义,同时对控制航速应考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控制航速的主要方式,并界定了VLCC船舶在渤海内航行的航速控制值。
(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船舶定线制及VLCC船舶特点,设计了渤海VLCC船舶优化航路。
课题的研究成果能为完善该海域的海事监管模式、优化渤海海域VLCC船舶的通航环境、保障VLCC船舶航行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对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
|
|
1 |
董兴章;新苏尔寿RTA 84T发动机与VLCC[J];船舶;1993年04期 |
2 |
孙峻岩;建立VLCC船队 应走联合共赢之路[J];中国水运;2004年08期 |
3 |
于笑舟
,袁德衡;打造世界级油运“旗舰”——中远发展VLCC船队纪略[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4年07期 |
4 |
叶永兴,杨昌培;VLCC大侧斜螺旋桨设计可行性研究[J];船舶工程;1996年06期 |
5 |
潘海涛,傅蓉华;世界大型油轮的发展和我国原油码头的建设规模[J];水运工程;2005年04期 |
6 |
刘寅东,李树范;VLCC概念设计系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
7 |
戴启和;我国石油市场的未来趋势和油船船型的发展方向[J];水运管理;1997年09期 |
8 |
;年内VLCC市场不容乐观[J];中国海洋平台;1999年04期 |
9 |
刘旭庆
,丑辛辉;马六甲型VLCC的开发[J];船舶设计通讯;2004年01期 |
10 |
顾文军,曹非;油运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世界海运;2005年01期 |
11 |
闵美松;丁勇;覃晓青;纪国利;;VLCC破损稳性计算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12 |
廖剑升;石海威;;308000DWT超大型油轮管舾装生产设计[J];广船科技;2010年03期 |
13 |
杨华敏,廖丽虹;世界超龄VLCC(超级油船)市场分析[J];世界海运;2001年04期 |
14 |
周良根;巨型油船(VLCC)船型和主尺度方案论证[J];船舶;1992年04期 |
15 |
张鲁峰,陆蓓,张仁颐;关于我国发展VLCC船型初探[J];世界海运;2001年01期 |
16 |
王自力,顾永宁;提高VLCC侧向抗撞能力的一种新式双壳结构[J];船舶力学;2002年01期 |
17 |
;基层信息[J];国防科技工业;2002年07期 |
18 |
张爱琪;上海市航海学会组织专家论证30万吨级VLCC安全通过长江口深水航道[J];航海技术;2003年01期 |
19 |
肖志勇;;VLCC改FPSO“柏松”轮货油系统中深井泵的运用[J];中国修船;2010年05期 |
20 |
郭春年,姚军;“危险品液货船修理”知识讲座(续六)[J];中国修船;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