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
【摘要】:
玻璃熔窑是玻璃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热工设备。长期以来,我国玻璃熔窑火焰空间内燃料的燃烧采用的是传统的空气助燃。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是在玻璃熔制过程中利用纯氧代替空气与燃料进行燃烧,这样可避免空气中大量氮气的引入,在加快燃烧速度,使燃料充分完全燃烧的同时,减少烟气排放和NOx生成,实现节能减排。
本研究对一日产量200吨玻璃的全氧燃烧单元窑的火焰空间进行设计计算,建立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三维几何模型,借助商业CFD软件FLUENT对玻璃熔窑火焰空间进行数值模拟。在模拟计算时,采用的数学模型有:标准的k-ε模型(近壁面的流动采用标准壁面函数进行简化),简化的PDF快速反应模型,离散坐标模型(灰气体的吸收系数选用基于计算单元特征尺寸的WSGGM来计算)。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压力和速度的耦合采用SIMPLE算法求解。采用三对角矩阵算法(TDMA)进行逐面迭代求解,在求解过程中采用低松弛求解策略。在全氧燃烧条件下,分别从碹顶高度、烟道位置、燃烧器安装高度和排布方式等角度进行模拟研究和优化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适当升高碹顶高度对保护碹顶和提高玻璃配合料熔化率有利,但不能起到降低碱蒸汽挥发率的作用。(2)烟道设置在熔窑后部时,窑内碹顶附近的气流相对较平缓,火焰覆盖面增大,窑内平均温度提高且更加均匀,有利于玻璃配合料的熔化。(3)随着燃烧器安装高度的增加,玻璃液面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燃烧器安装在0.3m高度时,气流有冲刷玻璃液面的倾向,碹顶出现局部高温区。燃烧器安装在0.4m和0.5m高度时,火焰空间的平均温度较高,玻璃液面附近的气流速度较小,对玻璃液面的扰动也较小,碱蒸汽的挥发率较低,也能更好地避免碹顶的高温烧损。因此,燃烧器的合理安装高度应该在0.4 m-0.5m之间。(4)燃烧器排布7对燃烧器时,气流对烟道上部位置的碹顶冲刷严重,碹顶附近的碱蒸汽的浓度较大,对碹顶的侵蚀更严重。5对燃烧器时,情况较好。火焰高温覆盖面大,玻璃液面附近气流的速度小,有利于玻璃液的熔化和澄清,但碹顶高温区较大,气流对窑墙和碹顶的冲刷加剧,因此应适当加宽熔窑的宽度和碹项的高度。
|
|
|
|
1 |
陈国平;冯敏鸽;李慧;殷海荣;;新型全氧燃气喷枪在玻璃熔窑中的数值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22期 |
2 |
唐保军;陈国平;殷海荣;;高碹顶玻璃熔窑全氧燃烧火焰空间的三维数值模拟[J];玻璃;2009年06期 |
3 |
梅书霞;谢峻林;韩达;金明芳;;不同烟道位置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的数值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22期 |
4 |
韩达;谢峻林;梅书霞;金明芳;;富氧燃烧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22期 |
5 |
冯敏鸽;陈国平;李慧;殷海荣;;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
6 |
陈国平;冯敏鸽;李慧;;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7 |
王昌贤;刘洪源;沈锦林;宋晨路;韩高荣;;全氧燃烧喷枪火焰空间气流场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能源工程;2008年03期 |
8 |
於云林,周志豪;蓄热式玻璃熔窑改造为全氧燃烧窑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的考虑[J];玻璃与搪瓷;1998年01期 |
9 |
沈锦林,朱建飞,颜晖,林建军;燃油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富氧燃烧的三维数值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2期 |
10 |
梅书霞;韩达;金明芳;谢峻林;;玻璃熔窑数学模型概述[J];国外建材科技;2008年01期 |
11 |
吕树欣;高华;刘涌;宋晨路;刘洪源;沈锦林;韩高荣;;全氧燃烧浮法玻璃熔窑窑压的数值模拟[J];能源工程;2010年05期 |
12 |
邓力,徐美君;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玻璃;2002年05期 |
13 |
韩达;梅书霞;金明芳;谢峻林;;数值模拟在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中的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7年06期 |
14 |
陈秀华;;燃天然气玻璃纤维窑炉火焰空间的三维数值模拟[J];建材世界;2010年03期 |
15 |
赵恩录;杨健;刘志付;冯明良;李波;;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概况和技术发展趋势[J];玻璃;2005年06期 |
16 |
刘志付;赵恩录;张文玲;陈福;;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的开发[J];玻璃;2008年02期 |
17 |
金明芳;何峰;谢峻林;刘小青;;玻璃窑用全氧燃烧技术及燃烧器的研究进展[J];国外建材科技;2007年05期 |
18 |
刘志付;杨健;赵恩录;唐纯;;熔窑全氧燃烧技术是玻璃企业节能改造的最佳选择[J];玻璃;2009年11期 |
19 |
毛利民,王晓红,赵建国;全氧燃烧玻璃熔窑中硅砖的侵蚀及使用[J];中国建材科技;1998年05期 |
20 |
王凯,侯春,陈代挺,沈锦林;不同富氧含量玻璃熔窑火焰空间温度场的对比[J];能源工程;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