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聚苯胺的热电性能研究
【摘要】:
目前,研究较多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热电材料均为无机半导体材料,而聚合物具有质轻、制备简单、结构可设计等许多传统无机材料不具备的优点,能够满足许多特殊场合的应用需求,如果能成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热电材料,将是材料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在众多聚合物材料中,导电聚合物由于电导率可以在绝缘体—半导体—金属态较宽的范围里变化,一直是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但是,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光学、电学、防腐蚀以及生命科学等方面,鲜有关于它们在温差发电和致冷方面的研究报道。
本论文以导电聚苯胺(PANI)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态聚苯胺和聚苯胺—邻位取代苯胺的共聚物,并对产物进行了XRD、IR、UV-Vis结构表征和热电性能测试,以探索导电聚合物的热电应用潜能。论文系统讨论了不同合成方法、不同质子酸种类、聚合溶液酸浓度及合成温度对质子酸掺杂PANI的电导率、Seebeck系数、热导率、无量纲优值因子ZT的影响,最后探讨了邻位取代基团的引入对苯胺与其衍生物共聚产物热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掺杂态PANI的吸收峰相对于本征态PANI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表明质子酸对聚苯胺进行了有效的掺杂。合成掺杂一步法产物的电导率和功率因子要远远高于合成-脱掺杂-再掺杂多步法产物的结果,因此本研究中我们选取简便易行的一步法作为合成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方法。
2.不同质子酸掺杂PANI的研究结果表明,无机酸(HC1、H2SO4、HClO4)和有机磺酸(对甲基苯磺酸PTSA、樟脑磺酸CSA)掺杂PANI的电导率和ZT值要高于用有机羧酸(酒石酸TA、柠檬酸CA)掺杂的PANI。在303-373K范围内,PTSA掺杂的样品由于电导率远高于其他样品使其ZT值最高,但在高温范围内,其Seebeck系数增幅较小,使得在373-393K内,HCl掺杂PANI的ZT值最高,但在393K以后,HC1O4掺杂PANI的热电性能最好,在423K时ZT值达3.18×10-4。
3.对HCl、HClO4、PTSA掺杂PANI的反应条件优化结果表明,HC1掺杂PANI的最佳反应浓度为1.0M,最佳反应温度为15℃,产物的最高ZT值在423K时可达2.67×10-4;而在0~5℃和0.5M酸浓度的条件下合成的HClO4掺杂PANI的热电性能最好,423K时ZT可增加至4.31×10-4;对于PTSA掺杂PANI样品,最佳反应浓度为1.0M,合成温度研究显示,在383K以下,15℃下合成产物的ZT值最高,但在383K以上,0-5℃下得到的PANI的ZT值最高,423K时达2.65×10-4。
4.采用一步法制备了苯胺-邻甲基苯胺的共聚物(PAOT)和苯胺-邻硝基苯胺的共聚物(PAON)。对于PAOT样品,邻位引入供电子甲基后空间位阻效应占主导,使共聚物的电导率和热导率都低于纯PANI,但Seebeck系数却高于纯PANI样品。OT含量为15%时的样品在303-360K时的ZT值要高于纯PANI样品。但对于PAON样品而言,所有样品的电导率、ZT值都远低于纯PANI样品,这是由于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硝基的吸电子效应共同影响的结果。
|
|
|
|
1 |
曾令可;漆小玲;;钴基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及性能优化[J];材料导报;2009年17期 |
2 |
南军,赵淑金,邓元,林元华,南策文;Ca_3Co_4O_9陶瓷的制备和热电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3年02期 |
3 |
邢学玲;闵新民;张文芹;;钴酸盐类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2期 |
4 |
李健;严军;邓元;;Ca_3Co_4O_9陶瓷的合成及热电性能[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5 |
曾令可;刘涛;漆小玲;;Ca_3Co_2O_6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10期 |
6 |
张久兴,张隆,路清梅,刘科高,刘丹敏,周美玲,左铁镛;N型La_(0.9)Ni_xCo_(4-x)Sb_(12)化合物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4年01期 |
7 |
李珺杰;唐新峰;;不同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电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
8 |
张联盟,沈强,李俊国,王国梅,涂溶,陈立东,平井敏雄;Sn离子注入PbTe的热电性能和结构[J];物理学报;1999年12期 |
9 |
肖承京;杨君友;朱文;鲍思前;樊希安;段兴凯;;半导体纳米薄膜热电性能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3期 |
10 |
朱铁军,赵新兵;β-FeSi_2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及测试方法[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4期 |
11 |
杨磊,张澜庭,吴建生;致密度对填充skutterudite化合物La_(0.75)Fe_3CoSb_(12)热电性能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
12 |
况学成;郝恩奇;;热电材料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陶瓷工业;2008年05期 |
13 |
冯金;宋英;卢艳;王福平;;层状钴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结构调控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17期 |
14 |
张飞鹏;张忻;路清梅;张久兴;;Ca(Na)-Co-O基热电氧化物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07年09期 |
15 |
王鑫;王玲;李晖;汪慧峰;蔡克峰;;Ag掺杂CoSb_3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
16 |
许洁;魏长平;贾坤;;Ca_(2.7)Sr_(0.3)Co_4O_9 和 Ca_(0.95)Sm_(0.05)MnO_3 热电材料的性能及器件(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0年06期 |
17 |
葛庆艳;任攀;李兴;徐桂英;;P型(Bi_(0.5)Sb_(0.5))_2(Te_(1-y)Se_y)_3(y=0.02~0.03)的热电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
18 |
路清梅;张庆云;张久兴;张忻;刘延秦;魏群;;制备方法对Ni_xCo_(4-x)Sb_(12)化合物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3期 |
19 |
赵丽荣;宋英;刘洪权;王福平;;Ca_3Co_4O_9基氧化物热电材料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7年05期 |
20 |
路清梅;张久兴;刘燕琴;张艳峰;;Ca_3Co_2O_6块体的放电等离子烧结及热电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2006年01期 |
|